陆南:一小时的英雄历史转折时刻的叶利钦(凤凰周刊 2007年14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1:16
命中注定的白宫
1991年8月19日早上,一名白发男子匆匆走进位于莫斯科河畔的大厦——一个俗称白宫的地方,与坚守在那里的反政变人士见面。
几小时前,以苏联克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为首的8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将总统戈尔巴乔夫软禁在克里米亚的度假别墅里,宣布接管国家政权,并进入紧急状态。这被看成是保守派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满的最终爆发。
大量的装甲车辆向莫斯科聚集,并来到白宫这座象征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最高权力的地方。大部分苏联有权势的人物都在观望,他们不知道形势将如何发展,生怕匆忙的表态将自己的政治前途葬送。于是,一种被称为“政变病”的现象在苏联境内流行,许多政治家纷纷称病,住进医院,等待风向的清晰可辨。
历史在这一刻将掌握风向的重担压在了这位白发男子的身上。他那年60岁,当年6月12日刚刚当选-第一位民选的俄罗斯总统。
他叫叶利钦,出生于乌拉尔地区,作风旷达,语言直率,大胆坚毅,曾因为高调批评戈尔巴乔夫和苏共,而被开除出政治局。但乘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春风,他又重新回到俄罗斯政坛,并一举登顶。
即使是这样一个人物,此刻也出现了犹豫。前苏联内政部长Bakhatin当时就在叶利钦身旁,他和他的同伴劝说叶利钦立即宣布掌管俄境内的所有军队和克格勃武装。但是,叶利钦犹豫了。Bakhatin回忆说,叶利钦害怕一旦如此宣布,则有可能导致苏联境内部队的分裂,并迎来一场血腥的内战。
但是,Bakhatin们劝说叶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对叶利钦说,如果没有人对政变作出回应,则已经在外面的军队完全可能冲进来逮捕他们,政变就会成功。
从那一刻起,叶利钦再未动摇。他在12时30分时走出白宫,登上停在门口的一辆坦克,发表了热血沸腾的演讲。
他对在场的民众说,这次政变是非法且违宪的,用他那种特有的咆哮式语言,他号召民众和军队团结起来粉碎这次阴谋。
与之后广为传诵的英雄场景不同,事实上,当时在坦克下聆听叶利钦演讲的民众,总共不超过200人。其他的莫斯科人尚没有从政变的惊恐中缓过神来。
而爬上坦克也没有想象中的英勇,因为那些临时被召集来的士兵,精神状态像是要来首都参加阅兵式,他们不明真相,经常有莫斯科民众爬上坦克与他们交谈,并劝说他们回到部队的驻地。
但是,那个在坦克上的白发男人却成了象征,一个抵抗政变的象征,一个俄罗斯争取民主的象征。在那样一个时刻,通过他的言辞,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他的形象被无限放大,激起全国范围内的反政变浪潮。
在演讲结束后不久,他的周围聚集了数以万计的莫斯科民众。他们连续在白宫外面为叶利钦守夜,保护他们心目中的领导人不受政变分子的伤害,一遍遍大声复述叶利钦的演讲辞,并请求叶利钦出来与他们见面,一起战斗。
可能连叶利钦也没有想到,仅仅2年零2个月后,这位后来顺理成章成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总统的人,再次让白宫成为自己政治生涯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墓志铭。
不一样的共产党人
美国《时代》周刊在描述叶利钦时说,他的前半生经历孕育出的那种激情和勇气,似乎都是在为他最后登上坦克做准备的。
1931年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叶利钦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他自己后来回忆说,他的童年没有任何快乐。
那时候,叶利钦家里穷,全家5口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面,冬天冷得不行,就抱着家里惟一的一只山羊睡觉。
3岁时,他的父亲因为政治原因被判处3年劳教,关到古拉格的政治犯监狱。巧合的是,叶利钦最喜欢的作家恰恰是写过《古拉格群岛》的异议作家索尔仁尼琴。
上中学时,叶利钦因为和同学去一个红军的仓库掏手榴弹,被炸掉了两根手指。在学校,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乖孩子,经常和老师起冲突,并差点被开除。
但这么一个叛逆的孩子,在大学修了一个建筑专业之后,迅速成为一名标准的苏共技术官僚,并按部就班开始自己的仕途。
苏共技术官僚的特点在于,他们需要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呆几年,从基层干起,然后评上技术职称,成为厂里的干部,最后再从工厂调到政府部门,从事一个自己可能并不熟悉的工作。而其明显的坏处在于,像叶利钦这样的干部,基本上没有机会系统学习经济、公共管理等政府官员必须的技能,这为他后来在总统任上的糟糕表现埋下伏笔。
一路挣扎,虽然脾气火暴,但仕途还算顺利。1976年,叶利钦成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第一书记。期间,根据苏共的密令,他推平了当年红军枪杀末代沙皇全家的“伊帕季耶奇房子”,算是对苏共表了忠心。
他在该州执政期间,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但却被认为是一个有效而坚决的政策执行者。这一点吸引了时任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的注意。
1985年,叶利钦来到莫斯科,最终被任命为莫斯科市第一书记,并一举在次年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戈尔巴乔夫知道叶利钦支持改革,他与当时苏共二号人物利加乔夫也把叶利钦视为亲信,希望增强党内改革派的力量。
叶利钦刚刚入主莫斯科,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他依然没有显现出他管理城市的卓越能力,但他却抓住人民的“心事”,积极反腐。在他身上有一点与其他典型苏共干部明显不同的特点——他知道如何与民众打交道。
在莫斯科期间,叶利钦住在一栋普通的公寓里,经常坐地铁、挤公共汽车上班。在公共场合遇到叶利钦的莫斯科市民会吃惊地看着他。民众已经习惯了官员躲在他们的乡间别墅里,躲在他们高级房车的灰色窗帘背后。
而叶利钦则不是。他抨击官员们享受的几乎一切特权,那些奢侈品以及销售这些商品的特殊商店。因为官员们戴进口手表,穿进口西装,叶利钦撤换了莫斯科2/3的各区委书记。
有一次,一名衣着考究的官员问叶利钦:“您的鞋是在哪儿购买的?”叶利钦立即暴怒,他咆哮道:“在乌拉尔鞋厂买的,23卢布,我立即让他们给你制定一个5年穿鞋计划。”
在民众习惯了苏共干部的飞扬跋扈之后,叶利钦仅仅依靠反腐和亲民就奠定了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叶利钦的政治秀一直到1987年都进行得不错。
1987年10月21日,在苏共中央委员的会议上,叶利钦在未得到戈尔巴乔夫允许的情况下起立发言,他先是抱怨俄罗斯人民低下的生活水准,继而说出那段名言:“同志们,我发现我很难向一名工人解释,为什么工人阶级统治了这个国家70年,他们仍然生活在一个这样的水平线上——香肠里的淀粉总是比肉多。”
因为抱怨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步伐太慢,导致民众的贫穷,并对党内的生活腐化进行猛烈的抨击,叶利钦付出了代价-他随后被开除出苏共中央政治局。
在当时整体比较开放的格局下,戈尔巴乔夫没有把叶利钦送到古拉格或者遥远的西伯利亚,而是将其发配到建设工程委员会担任副手。
叶利钦公开认错之后,由于身体原因被送进医院治疗。在那里,精神接近崩溃的叶利钦已经没有了莫斯科第一书记的意气风发,在苏共统治的国家里,被政治局开除意味着政治生涯已经彻底终结,人生再无重启的可能。这个一直以来的硬汉竟然尝试自杀,但是未遂。
时势造英雄
后来所发生的一切证明,正是政治局内的反对派这一身份让叶利钦在一个全民求变的时代成为追求民主的象征,虽然事实上他并不懂得什么民主的理论。在与美国人谈论民主时,叶利钦的言论经常被人嘲笑。
但是历史还是把他推向前台。在被开除出政治局不久,叶利钦重返政坛。此后的事实证明,他成了一个成功的复仇者和苏联的掘墓人。
1989年3月,他在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公开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依靠在莫斯科的良好形象,在这一选区获得9成选票,成为人民代表。
之后,他成为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政府最积极的批评者。此时的苏联内外交困,东欧巨变使这个国家的共产党政府还能挺多久成为疑问,而经济上更是糟糕透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度下降。叶利钦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次年成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时候,他发现,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支持他,因为所有人都预感到时代可能的变革,而他这样一个党内的反对者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
他也在悄悄做着准备。叶利钦找到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一些年轻人,向他们学习民主的知识。之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官员,他对这些一窍不通。从这些年轻老师那里,他了解经济私有化和波罗地海国家独立等问题。
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争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1989年,他作为俄罗斯争取民主的象征访问美国。当时,叶利钦要求与老布什总统见面,但是美国方面对苏联局势的走向并无把握,因此婉拒了叶利钦的要求。但对于这样的民主新星,他们还是派出了国务卿贝克与其会面。
叶利钦访问美国让苏共当局非常生气,他们发动国内的宣传机器“抹黑”叶利钦。苏共机关报《真理报》刊出一篇1500字文章,描述叶利钦因为酗酒在美国丑态百出的场景。该报做了一个统计,叶利钦在美国的各类宴会上,共消耗2瓶伏特加、4瓶威士忌和数不胜数的鸡尾酒。
但是这种报道在1989年只能加强叶利钦的权威,因为对《真理报》这样的官方媒体,苏联人民对从来都不相信或只是努力装出相信的样子-叶利钦的支持率丝毫未见下降。
1991年,叶利钦与苏共中央的较量已呈现白热化状态。当年1月,苏共在波罗的海3国平息独立浪潮时,出动军队,造成数十人死亡。虽然戈尔巴乔夫不承认自己促成了这些事件,但叶利钦却在第一时间飞赴爱沙尼亚,与波罗的海3国签订了《互助条约》,并且敦促俄罗斯籍士兵“不要参与对合法政府的军事行动,不要向要求民主的民众开枪”。此时的叶利钦已经成为各个想要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代言人。
一向儒雅的戈尔巴乔夫在得知叶利钦亲赴波罗的海国家的消息后,愤怒地骂道:“真是婊子养的。”
当年3月,在叶利钦等人的逼宫下,戈尔巴乔夫又被迫进行了一场全民公决,让民众自己来决定国家未来的命运。最后的结果虽然只是一个平手,但对叶利钦来说,这无异于加强他的势力-俄罗斯的独立已经近在眼前。
此时,苏共党内的保守派坐不住了。后来参加政变的副总统亚纳耶夫要求对叶利钦动手。而恰巧在3月28日那天,叶利钦的支持者们在莫斯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游行。
戈尔巴乔夫在这一天犯了一个错误。他听从保守派的建议,让军队和坦克开进莫斯科,虽然这些军人被要求不得使用武器。但是最终的结果正如戈尔巴乔夫的一名助手所说:“3月28日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绝对是一个转折点,他走向悬崖,却在边上停住,他被深渊镇住了,然后往后退”。军队让他失去了和叶利钦建立联盟的机会。
最终,戈尔巴乔夫屈服了。他后来决定和叶利钦的俄罗斯以及另外8个加盟共和国签订协议,实施放权计划,各个加盟共和国甚至争取到拥有自己军队的权力。
就在8月20日正式签署协议的前一天,举世震惊的政变爆发了,党内的保守派企图通过此举来挽救自己的利益,而这只是加速使叶利钦登上权力巅峰。
专政特色的民主英雄
经过登上坦克的辉煌后,叶利钦于8月21日毅然接回他的老对手戈尔巴乔夫。此时的苏联总统已经沦落为一个无依无靠的人。而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叶利钦手中。
8月23日,戈尔巴乔夫前往俄罗斯议会,这一天也成为他个人耻辱的一天。叶利钦在这一天完全无视法律赋予总统的尊严,用他的咆哮给了戈尔巴乔夫狠狠一击。叶也让一部分西方观察家认识到,这个民主斗士说到头还是难以摆脱专政的个人特点。而这,也在后来的时间里得到验证。
当时在场的人形容,戈尔巴乔夫就像一个犯错误的小学生一样惴惴不安地看着底下的听众。他的讲话被不停打断,代表们纷纷要求他保证将解除共产党在整个国家中的特权,并要求他解释为什么在党内强硬派面前表现如此软弱。
担任会议主持人的叶利钦挥舞着粗大的双拳咆哮着,他看着戈尔巴乔夫念出一个个新内阁成员的名单,其中许多人都是他的亲信,他认为他有资格要求戈尔巴乔夫这么做,因为他已经被全世界看成是拯救苏联的英雄。
正当戈尔巴乔夫认为政变并不是所有内阁成员的错时,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叶利钦拿出一份材料,上面有政变发生后内阁会议的记录,他挥舞着粗大的双拳,要求戈尔巴乔夫当众大声朗读。
有涵养的戈尔巴乔夫一再说道:“我会念的,请让我把话说完。”
苏联总统的声音响彻会场,他好像在打自己的嘴巴,因为会议记录上清楚地显示,哪些内阁成员当时支持政变,又有哪些人拒不表态。
最后,戈尔巴乔夫低下头,对着现场的人们说:“整个内阁都将辞职。”
叶利钦仍然不依不饶,大笑道:“我们是不是应该签订法令,禁止俄罗斯共产党的一切活动?”戈尔巴乔夫服从了,他承认叶利钦之前采取的措施确实有利于控制局势。
在当了几天西方媒体的英雄后,美国《纽约时报》在8月28日的社论中忧虑地指出,在混乱的苏联人和焦虑的全世界面前,叶利钦用一种老式苏共官员的独裁风格,强迫戈尔巴乔夫做每一件事情。
叶利钦的时代开始了。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 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