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大开的“金砖四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01:49
胃口大开的“金砖四国”
时间:2007-10-8 11:14:41 来源:FT中文网
字体:发表评论点击察看
不久以前,西方公司还想当然地认为: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收购新兴市场的公司。但在过去18个月中,我们看到一种令某些首席执行官感到恐惧的趋势迅速发展起来: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收购发达国家的公司。
“金砖四国”(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许多公司如今在市值方面已经可以与发达市场的公司一较高下,而且已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海外。
有许多事例可以展示这种对外并购的趋势,比如埃及的Orascom以120亿欧元收购意大利电信巨头Wind;印度的塔塔钢铁(Tata Steel)以129亿美元收购英国的哥鲁氏(Corus);巴西的淡水河谷(CVRD)收购加拿大的国际镍业(Inco)。有数据可以显示这个趋势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的对外并购交易额超过200亿美元,印度的交易额也距此不远。
是什么推动了这种趋势?一个潜在因素是,一家公司在某个特定领域(无论是自然资源、科技、制造业还是食品行业)的竞争优势令其具有全球性竞争力。高增长、低负债、强劲的现金流和低派息率都创造了扩张的平台。同时,可能国内整合的机遇较少,因为大多数增长都是有机的,而且真正的国内冠军企业需要的收购规模,远远大于能够在国内进行的交易。仅仅是在钢铁行业,俄罗斯就有4家规模大到足够成为潜在全球领袖的企业,对它们而言,扩张的唯一途径就是跨越本国国界。
金融市场和对风险的胃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上,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对手相比,新兴经济体公司在筹集低息贷款方面处于劣势;然而,过去几年中,发展中国家过剩的流动性降低了它们的资本成本。
去年,我们看到美洲最大的金属和矿业公司淡水河谷收购了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的镍矿公司——加拿大的国际镍业(Inco)。大宗商品周期让淡水河谷产生了大量的现金流,与此同时,在金融市场中能获得可以负担得起的资本又使其筹集了180多亿美元短期贷款(这些贷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进行了再融资)。
因此,鉴于西欧的首席执行官们倍加小心,看看发达经济体如何应对这种趋势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保护主义显然没有10年或20年前那样严重,但不要欺骗自己——保护主义并没有永远消失。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对“外国”公司的普遍不信任,但人们更担忧的是拟收购企业的性质:很少有国家会愿意让外国拥有本国的能源或自然资源。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所报道的,对于主权投资基金,即由外汇储备充沛的国家建立的规模庞大的基金,人们多少存在一定的反感。随着更多国家建立此类基金,这种趋势,或许还有这些反感,肯定会更加明显。
保护主义显然破坏了开放和高效率市场的概念。实际上,它甚至可能形成一种循环:新兴经济体企业失败的尝试,反过来会导致发达经济体企业同种尝试的失败。重要的问题是:要让保护主义消失,需要多少时间,抑或实际上是,需要多少金钱呢?批评人士辩称,缺乏优秀的管理技能,意味着新兴经济体企业的某些收购交易会走向失败;在一些案例中,确实也发生了这种情况。
但是,偶尔的战略错误或整合的失败,不会阻止对外收购的趋势。从过去10年新兴市场危机中挺过来的企业,如今已变得更加精简、更为出色,拥有多样化的投资组合。
那么,目前影响发达市场融资活动的市场危机,是否在全球造成了相同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答案都是否定的。尽管全球并购活动已降至2005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亚洲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金砖四国”的并购活动仍在快速增长。
不过,在由谁获得融资方面,选择性可能会更强。拥有优秀管理层和投资于市场认为可持续领域的新兴经济体企业,肯定会获得融资,这应该会为进一步的对外并购提供便利。与此同时,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和私人股本的全球扩张,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是双向的——例如,沃达丰(Vodafone)最近收购了印度第四大移动运营商Hutchison Essar,而且我们看到一系列消费品、汽车和零售企业进入新兴市场。鉴于上述所有这些活动,首席执行官们必须让其股东接受新兴市场投资,无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