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商业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32:54

2月底,沃尔玛宣布收购好又多35%股权;一周内,“7-11”便利店宣布吞下上海联华在广州的110家快客门店。
3月份,华润万家正式收购“家世界”,一夜之间,所有的“家世界”门头上都挂上“华润万家”的招牌,华润万家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超市零售企业;紧接着,5月中旬,先是传出新一佳收购兴万家,随后新一佳声明终止收购;而世纪联华广州几家门店正式转手华润万家......
并购狂潮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华南商业一时风生水起,硝烟弥漫。哪路英豪将脱颖而出,谁人又能力挽狂澜、笑傲江湖?

沃尔玛VS好又多:借船出海
    2月27日,经过一年的猜谜,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连锁公司收购大型连锁超市好又多终于揭开谜底。沃尔玛宣布购买BCL公司35%的股权,BCL的惟一业务是全资控股运营中国境内101家好又多超市。 沃尔玛目前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地位与其全球第一的身份不匹配,由于在中国市场推进速度相对较慢,门店数量有限、销售规模有限,近几年在中国连锁排名中仅列20多位。【详细】
华润万家VS家世界:城头变幻大王旗

从今年3月份开始,“华润万家”正式收购“家世界”,一夜之间,所有的“家世界”门头上都挂上了“华润万家”的招牌。 风光一时的“家世界”之所以被收购,是因为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自从去年11月份开始,“家世界”就不断变卖家产,直至“华润万家”的介入,“家世界”集团的零售生涯从此画上了句号。【详细】
7-11VS联华快客:老大吞并老二

3月5日,占据本土便利店市场老大位置的7-ELEVEN透露,与上海快客便利就收购其控股的广州快客便利公司100%的股权达成了协议。 这是继06年下半年“可的”之后又一上海便利店品牌撤出广州市场;而100多家店的收购规模,也是羊城便利店行业规模最大的兼并案。华南便利店的市场格局,因此兼并案的实施而大变。【详细】
新一佳VS兴万家:剪不断,理还乱

5月14日,兴万家长沙两店在供应商一片混乱的哄抢声中,草草结束了2年半的短暂生命。22日下午,兴万家南郊公园店外贴出一纸《新一佳确认函》,该函上写有“有兴趣并购深圳兴万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部门店”等相关内容。两天以后,新一佳超市却对外发布声明,称将终止收购。【详细】

两大PK:
1、外资“绞杀”无碍中国“经济主权”?
2005年至2006年,外资在包括卖场、百货、家电等专业店在内的多种零售业态,上演了此起彼伏的并购、拓店狂潮,也引发了新一轮“经济主权”之忧。【详细】
2、“过江龙”斗不过“地头蛇”?
广州不断传出上海零售业集体败退的消息,继上海系的联华快客、可的便利店2006年全部售出后,目前上海世纪联华在广州经营的三家大型超市也将被深圳华润万家收购,这意味着上海零售业将全线退出广州零售市场。是不是上海零售业一来广州都闹水土不服?业内人士认为:“不能这样一概而论。”【详细】
四大隐忧:
隐忧1盈利前景趋淡?
隐忧2整合成本过高?
隐忧3人才资源稀缺?
隐忧4渠道优势不再?
五大看点:
看点一:强强联合
看点二:二级市场举牌
看点三:多业态经营
看点四:海外试水
看点五:国外基金入股
七大盲点:
1、盲目求“大”,规模与效益不成正比
2、盲目贪“多”,业态结构不合理
3、盲目跨“区”,区域选择上的随意性
4、盲目求“快”,扩张路径选择急功近利
5、盲目求“资”,资金链脆弱
6、IT系统整合盲目
7、文化整合盲目

1、并购业态全面,包括卖场、超市、家电,甚至眼镜业等专业零售领域。
2、日益强调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独资趋势逐渐明显,如TESCO增持乐购超市股权至90%,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商独资门店出现。
3、从一线城市扩展至广大的二三线城市。
4、并购动机更加繁杂,其中不排除房地产投资。

1、2005年主要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
2、外资零售巨头扩张时间表
3、“2006中国连锁经营100强”14家上榜粤企名单

1、步步高收购益阳爱丽丝,本土商业强强联合
2、解剖民润超市:在零售并购潮中“保鲜”
3、物美资金链卡壳 零售业最大本土并购外资案搁置
4、欧洲零售并购起热潮 私人股本基金出手快速
5、港湾巨亏 广州超市业面临二次倒闭潮
6、海口超市战火正旺 小超市洗牌不可避免
7、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企业借势抢商机

戴春华(百川道咨询首席顾问 欧洲工商业经济联合会特聘专家)
1、并购狂潮不可避免,正视机遇与挑战
2、“店多”救不了人,须先强后大
3、零售企业“自救”三法宝:管理链、人才链、诚信链
【详细内容】

1、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王晓川:
    在这些并购案例中,并购企业实力强,涉及金额大,并购的战略意图明显。此外,在现有的中外合资公司内,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商务部正在研究外资进入零售业的相关方式和形式,以更好地进行规范。
2、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副会长曾亚非:
    国内企业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常的心态。认真学习研究外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比如它们对市场的分析信息的处理采购的方式和渠道,供货商和管理,商品的检疫、服务等等,同时要注意人员的培训。
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
    这是入世后零售行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剧,以及对企业资本实力要求越来越高的必然结果。拥有资本实力的本土零售企业,必须开始注重这一手段,否则会错失很多发展良机。但是,本土零售企业要踏踏实实地先将某个区域、某个业态培养好,再走到其他区域进行扩张,不应单纯追求所谓的“国家级零售企业”虚名。
4、普华永道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杜源申:
    中国并购热潮至少持续5年,不仅并购活动持续,零售商采取战略性联盟及自愿连锁的情况会增加。在未来数年,预期零售商会采取战略性联盟,以达到长期战略扩展、优势互补的目的。而中小型本土零售商亦已开始建立自愿连锁体制,透过扩大的议价能力、结集的资源、强化的采购能力及物流、信息的分享,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自愿连锁的概念不仅获得政府的支持,亦吸引本土独立零售商的兴趣。
5、业内人士: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压力骤增,为了攫取更多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通过并购形成的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在采购、库存管理和分销环节的效率,这些因素都将成为中国零售业并购加剧的原因。然而,简单的规模扩张远不是零售商健康发展的全部内容。在中外资零售业大举并购、拓店的同时,零售商亏损、关店的消息也随之传来。由于大卖场、大超市的过度膨胀,造成了卖场的虚拟经营,如曾经两度进入“中国连锁百强”的福建最大连锁企业华榕超市因急速扩张而突然破产,打破了“大而赢”的神话,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知名卖场、超市也走进了扩张后的死胡同。

时间 并购事件 并购金额
2005年1月 新加坡嘉德置地收购北京安贞华联商厦和望京华联商厦 17.46亿元
2005年1月 B&Q(CHINA)B.V.收购ST昆百大持有的百安居35%的股权 779.53万元
2005年7月 LuxotticaGroup收购北京雪亮眼镜 1.69亿元
2005年6月 荷兰HALInvestments(Asia)B.V
公司收购上海老字号红星眼镜78%股权 2.14亿元
2005年7月 英国翠丰集团收购欧倍德中国业务
2006年初 英国安顺投资获得深圳民润超市75%股权 1.4亿元
2006年1月 上海九百和上海商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将持有的上海易买得超市有限公司14.8%和2%的股权转让给大韩民国株式会社新世界 1645万美元
2006年2月 物美集团收购北京美廉美超市75%股份 3.7亿元
2006年5月 深圳民润超市整体收购广州家谊超市 3200万元
2006年5月 百思买收购江苏五星电器51%股权 1.8亿美元
2007年1月 国美电器收购永乐家电 52.68亿港元
2006年8月 物美国际间接收购江苏时代超市50%股权 12亿元
2006年12月 美国家得宝收购天津家世界建材超市 7亿元
2006年12月 安顺增持深圳民润超市32.76%股权 7500万元
2006年12月 英国TESCO收购台湾乐购超市40%股权,持股比例增加至90% 3.5亿美元
2007年2月 沃尔玛购买好又多35%的股权 2-3亿美元
2007年3月 华润万家收购“家世界” 37亿元
2007年3月 广东赛壹便利店收购上海快客广州分公司100%股权
2007年5月 步步高商业连锁收购益阳爱丽丝70%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