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方式也要创新变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4:51

学生学习方式也要创新变革

—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李克东教授

■特约记者 秦炜炜

    记  者:您好,李老师,今年6月底由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主办的全美教育信息化2007年会(NECC2007)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会上,ISTE正式对外发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NETS·S》的第二版,对此对此有何看法?

 

    李克东教授:首先,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全美教育信息化2007年会的主题和相关议题都很重要。NECC2007提出的“创新与变革”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不立足于“创新和变革”,这样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而言,应如何体现“创新和变革”? 一个教学系统无非由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就是教学环境、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因此,面对教育的创新和变革,首先就需要在教育环境上的创新,这个教育环境包括信息化的技术环境和民主化的人文环境。学校应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学校必须营造一个学生得到充分互动的教学民主化的学习空间和氛围,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环境。第二个要素“教师”的角色也要创新,要求教师适应在这“信息化的技术环境”和“民主化的人文环境”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三个要素“学生”的创新体现在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时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式的学习。第四就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因此,教学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总体而言,当今社会都对学生的学校、教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记  者:那么,您认为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中最核心是什么呢?

 

    李教授:这么多的要求,要说核心问题,我觉得本届NECC2007会议ISTE认证与标准委员会的David Barr提出的那个转变很重要的,即从NETS·S的第一版强调“学会使用技术”转而强调“利用技术进行学习”。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从NETS·S前后两版之间的内容转变就可见一斑。比如,第一版中“技术作为协作交流工具”转变为“交流与协作”;第一版中“技术作为研究探索工具”改成了“熟练运用信息开展研究”;第一版中把“技术作为问题解决问题与决策工具”转而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等等。从“学会使用技术”到“利用技术学习”这一转变最终促进了教学环境、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这四个要素之间关系的转变。第一版中强调学生学会使用技术,主要是技术操作层面,现在NETS·S第二版变成应用技术工具和数字化环境来学习,即把环境用于教学当中,最终促进教的发展。

 

    记  者:确实是这样,这个转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那么,您认为如何培养信息时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变革能力呢?

 

    李教授:从“学会使用技术”到“利用技术进行学习”这一转变,必然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现式学习。原来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学习内容是固定的、结构化的,像书本一样的,老师只对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而主动发现的学习则强调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是通过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要实现这种转变,要求学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掌握四项基本的学习能力。这四项技能同我前面提到的教学实体的四个要素密切相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第一种能力就是要学会资源利用的学习。具体而言,学生要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批判性的评价。这样,学生获得新的资料后不仅在学习方法上得到了转变,还达到了对教学内容的更新。通过资源利用的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二种学习能力就是面对资源能够进行问题发现式学习。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我们不但要对信息进行筛选,还要有批判地阅读、评价和发现问题。然后,要学会提出问题,之后要会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做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学生要学会问题发现式学习。这与NETS·S第二版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强调是一致的。第三种学习能力,就是要学会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协商讨论式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议题,还要能回应议题,回应议题就包括批判、反对、辩论、补充、归纳和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学生要善于回应他人的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才能体现“学习的民主化”。第四种学习能力就是知识建构能力,要求学生能在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信息工具建构自己的知识,包括知识的重组、知识的归纳和知识的展示等环节,就是要从另一种视角来展示知识,让别人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具有个性的知识结构。

 

    记  者:李老师,您前面谈到这四项学习能力同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密切相关。那么,通过这四种学习能力您认为可以对学生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李教授:通过这样四种方式的学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成效。第一,必然引起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全美教育信息化本届年会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创新?对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做出重大的创新,但他们至少可以实现几种“学习创新”。一种是“知识的重构”,即把知识以另一种方式展示、知识体系的另外一种归纳方法,都算是一种创新。尽管只是一种角度的转化,但也是一种创新。第二种创新“知识的发展”,这是是补充发展性创新,即在他人已有论述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发展和补充。还有一种是“移植性创新”,就是把这种知识移植到另一种事件、情境中加以应用,也是一种创新的形式。第二个效果就是通过这四种学习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眼界发生了转变。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第三个效果就是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这是很根本的。如果学生具备这四种学习能力了,必然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产生反作用,也必然使得教师和教学模式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教师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讲解教学内容,它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第一,要求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获取和利用学习资源,告诉学生不仅要读这本书,还要读其他资料和网站等多种资源。第二,对老师的另一重要要求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第三,要求老师能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合作。第四,老师要成为一个敏锐的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学生创新的知识点并加以扩展,不但可以借此鼓励学生还可以使用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激发他们创新的兴趣与热情。

(特约记者所在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原文载《教育技术资讯》2007年10期,第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