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国的花招(流氓国家--谁在与世界作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54:36
第三章 美国的花招12010-07-28 11:25

流氓国家--谁在与世界作对?     作者: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

第三章 美国的花招

1. “97”大崩溃


素帕猜指的是1996年秋季曼谷发生的一系列事件。20世纪60年代开始于日本后来发展到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的经济奇迹终于在90年代来到泰国。对东南亚来说那段时间可谓是最兴旺发达时期。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成了惟一幸存的经济体系控制着它所审视的一切。在创造财富的竞赛中它完全超过了共产主义。“全球化”——国家经济与公司实体在全球基础上通过贸易与跨国投资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成了新的口号。日本的大前见一等作家写的畅销书在为新的“无国界世界”大唱赞歌。在无国界世界中标在地图上的国境线变得毫无意义,各国政府最大的职能是说服世界上对公司有控制权的人将资金投到他们国家然后便走开别再干预了。关于通向未来之路在美国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一些知名大学的权威人士中普遍形成了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为“华盛顿一致意见”。汤姆·弗里德曼为之冠之以“金紧身衣”之后这一观点就广泛传播开了。这一方案要求平衡预算降低税收,资本、货物和服务自由流通,实行私有化撤消管制,保护财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政府要小,对利率的限制要放宽。据认为以上措施的实施将会带来繁荣并缩小贫富间的差距,由此带来*化而*化又会带来稳定与和平。弗里德曼进一步解释说,实现所有这些的主要途径是借助“电子群体”,他们是一帮从不公开露面的财宝守护神一般都躲在美国华尔街日本的兜町(证券交易大街)伦敦的商业区及其它一些地方无人出声的高高的巢里,两眼紧盯着电脑屏幕。可只要轻轻一按鼠标就能让数万亿美元很快在全球周游一圈。20世纪90年代电子群发现了东南亚尤其喜欢上了泰国。后来被看作是历史上最大金融泡沫的东西,其时也正在美国积聚力量。低利率和蓬勃发展的经济释放出的潮水般的资金都在寻找高利润。欧洲和日本这些经济增长速度慢的国家的投资者也在寻找更加葱翠的牧场。东南亚因其高增长率高利率和汇率与美元挂钩带来的低风险看上去很像是那种银行家们的天堂。1993至1996年欧洲、日本和美国的银行在这一地区贷出了7000多亿美元。那几年间每年光外国贷给泰国的短期贷款便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10%。外国直接投资也大量涌入,通用、福特、丰田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全都宣布要在泰国建造新的汽车制造厂。与此同时新的摩天大楼将天空遮得一片昏暗。1994年亚太国家的领导人在印尼召开会议欣然接受了全球化理论宣布设立亚太经济合作论坛并宣布该组织承诺要在2020年以前完全实现自由贸易。在全球知名人士于新加坡、达沃斯和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博学的教授冷酷的银行家和经验老道的政治领袖们无一不认为东南亚是全球经济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在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上发挥着带头作用。1996年8月底能注意到曼谷商业银行垮台的人寥寥无几。1997年2月当颂巴颂土地公司拖欠欧洲债券发出了房地产泡沫可能行将破灭的首批信号时有些人竖起了眉毛。当月晚些时候第一金融即泰国最大的一家金融公司突然开始寻求合并伙伴。电子群见状赶紧开始从栅栏里往外大逃窜。外国银行家开始要求还清他们的短期贷款,投机性投资公司估计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难保最终总得贬值干脆把泰铢都卖了。在国外借款甚巨的泰国公司同样害怕出现这种结果也开始将泰铢大量换成美元。在全力以赴支持汇率的过程中泰国中央银行共将260亿美元储备抛进了疯狂抢购的浪潮。1997年7月2凌晨一两点中央银行的官员给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打电话向他报告了一个严峻的情况:美元储备很快将不复存在。泰国实际上已破产了。离天亮还早官员们就打电话把曼谷的主要银行家叫醒通知他们去参加紧急会议。早晨6点30分他们聚集在一座低矮的楼房里,对面是装饰华丽的班昏邦宫泰国银行所在地。他们被告知政府的储备已告罄再也无法用美元换泰铢将美元的汇率钉死在25泰铢了。政府别无选择只好放弃固定汇率让泰铢自由浮动——或说自由下落。上午9点外汇市场开门营业泰铢立即下降了15%最终泰铢的价值将损失60%。12月初政府已关闭该国58家大银行中的56家,失业率上升到20%,先前的工商业巨头在曼谷街头叫卖三明治的不乏其人。出租车司机在标准的观光路线上添了新招:开车前往曼谷的华尔街夕隆大街,带游客去参观寿终正寝的银行。晚会结束了。不过且慢这只是泰国。我记得曾在一次会议上讲过话,到会的都是美国高级官员和经济学家。他们强调说尽管泰国经济的崩溃对泰国是耻辱和痛苦但我们不应忘记整个泰国经济加起来总共不过1850亿美元比圣地亚哥市的还要少所以显然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赞成这种说法的似乎不是别人正是比尔·克林顿总统本人。日本领导的国际社会努力想为泰国搞个一揽子应急计划克林顿婉言拒绝了不让美国参加还声称整个问题不过是在通往全球繁荣的“路上出了几个小故障”。对克林顿来说只是打了个嗝但对泰国人来说可就是胃癌了。泰国人不会忘记1994年墨西哥遇上同样问题时克林顿是如何竭尽全力搞一揽子救援计划的;泰国人同样不会忘记他们在越南是如何帮助美国人也不会忘记是美国人一直压他们转搞自由贸易和开放金融市场。正如素帕猜在上海对我说的那番话所暗示的,泰国人是不会很快忘掉这些“路上的小故障”的也不会忘记美国人对他们的事没做出什么反应。可后来突然间就不只是泰国的问题了。7月泰铢下跌后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和印度尼西亚的卢比很快也开始下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抢先采取行动向菲律宾提供了11亿美元。与此同时韩国汽车集团“现代起亚”公司要求给予应急援助。10月林吉特按1月份的价值已损失25%卢比损失了28%。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突然下令停止发售马来西亚股票强行对本国货币的流进和流出实行有限控制,为的是防止出现泰国那种货币崩溃的局面。为此他遭到几乎整个国际金融界上层人士的严厉指责包括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他们说这种举措会永久而彻底地降低国际投资者对马来西亚经济的信心迫使它走向持续缓慢发展的状态。马哈蒂尔从来都不是个胆怯的人他也对国际投资者进行了抨击骂金融资本家乔治·索洛斯是个笨蛋并尖锐批评了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它们的政策为投机性攻击大开了方便之门损害了发展中国家赶上去的能力。马哈蒂尔后来对我说他的内阁官员和顾问们都想让他闭嘴,因为他每次一开口林吉特就跌得更厉害,但他说“但我必须讲实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9月份于香港举行的年会上他对世界上的高级银行家们说,货币交易是不道德的应当禁止。一直紧随在林吉特后面的印尼货币,在他这番评论后应声而跌同时失业率不可阻挡地升了上去。尽管东南亚一片混乱,在香港开会的金融界领袖们却似乎与克林顿一个腔调。电子群都开始向山上进发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领导人还要求更改该组织的宪章以便对发展中国家施加更大压力让这些国家解除对自己金融市场的控制向全球所有玩家开放金融市场。他们确实为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凑集了一些救援资金,不过当然一点也没给不听话的马来西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度报告对韩国的经济状况口气乐观没有明确表示出多大担忧。按该组织报告撰稿人的说法韩国的经济处于能多好就有多好的状态显然是操作近乎完美的一例。这场金融风暴的总爆发是在这些世界之主们从香港返回家中正解行李之时。汇率与美元紧紧挂钩的港币成了历史上最肆无忌惮的投机性攻击目标。庞大的全球性投机集团演绎了自己版本的《龙与地下城》。他们一边将香港恒生股票指数卖跌一边抛售港币。他们估计港币的抛出会迫使港府提高利率维持对美元的挂钩汇率,但不断上升的利率会逼得股票价格下降,这样抛售股票者就可获利。实际上他们确实获利极为丰厚。当时香港被打击得摇摇欲坠,印尼被迫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财政援助计划而该计划要求严格节制国内消费,这样一来失业率肯定要冲破最高峰。日本当时本想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从日本的巨额储备中拿出资金用以稳住该地区混乱的经济状况。日本人曾对人解释过这个想法我便是其中之一。但当我向华盛顿相应的官员汇报时得到的回答却是绝对不行。因为缺氧,这个想法只好悄无声息地胎死腹中了。这个想法断气之后运行良好的典范——韩国的经济也开始厄运难逃。整个10月韩国圆一直在下跌。11月韩国几家大公司被迫宣布推迟或停止在国内外投资。1996年在美国支持下韩国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这个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新成员。这个组织也因此而有了第二个亚洲成员国(继日本之后),否则它就成了纯西方国家联谊会了。不过这样做也方便了美国的谈判者压韩国开放它的金融市场。加入伊始随着131亿美元新增的外国银行贷款进入该国,大量外币涌了进来。如今这些外国银行包括几家大的美国机构感到害怕了开始朝门口溜。事情发生的时机再糟糕不过。当时正值韩国总统选举期间没人顾得上照管国家事务。由于急于保住自己货币的价值韩国重蹈了泰国的覆辙。直到1997年12月底官员们才告诉总统储备已所剩无几。这时华盛顿突然涌起一股新思绪。韩国毕竟不是路上的小故障,它是世界上第11大经济强国美国的主要战略盟友。决不能让这样一个国家玩完。1997年11月香港干脆让它的金融管理局买下了恒生指数在外股票的大部分由此止住了投机性攻击。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战略但实际上和马哈蒂尔对流入流出马来西亚的货币控制手法大同小异。由于香港是怀着歉意采取这一行动的没有像马哈蒂尔那样公然挑战,美国及国际官员们虽难咽这口气但还是吞了下去。美国驻韩国汉城的大使馆和华盛顿的美国财政部赶紧都打电话告诉华尔街,美国银行若不将其货币提出韩国华盛顿将十分感谢。实际上如果能以新债券替换旧债券将不胜感激之至。有些提议是人们无法拒绝的,这一手在此类中算得上玩得很漂亮。当然最后还是要达成马哈蒂尔强行实施的同类资本控制。不过韩国有真正的经济实力而且是真正的盟友。此举果然奏效只是来得不够快。着实让世界信用市场打了个寒战就连美国金融市场都感受到了。世界信用市场实际上已不再借款给巴西和阿根廷这样的国家。有一个集团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这就是长期资本管理集团。这个投机性投资集团的总部设在康涅狄格州的西港是专门为非常富有的阶层而生的组织之一。你至少得存进去1000万美元还得在那放三年它才肯接你的钱。作为回报该集团许诺每年至少可赚15%~20%。它的投资方法复杂得你都不想知道,这倒不是因为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对头而是你根本弄不明白。如果你想找投机的行家那就非这些人莫属。他们是华尔街一群高级偷儿,中间还搀杂着两位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在复杂的表面之下其中的基本道理其实也很简单。随时间推移类似债券的利率会趋于相近。一般来说难出其右。然而在短期内由于各种外部原因所致利率会各不相同。因此如果你在利率相异时进行投资,赌它随时间的推移必有趋同之时几乎可说是十拿九稳。长期资本管理集团干的就是这种买卖。这当中有两点比较关键。一是杠杆作用:这些债券投资的差额和利润率极小所以要想赚钱就得买得多,能用借的钱买最好。另外一个关键是概率。这就要看数学家的本事了。对于那些差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趋同你得比较明白。如果比你预料的时间长你会很快损失不少钱。长期资本管理集团拥有最棒的数学家和最棒的计算机模型。它尽其所能借了最多的钱然后把它们全押上了。有段时间这个计划运转良好尽在所算之中。三年内长期资本管理集团每年平均为投资者赚34%,同时还在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中结下了合作伙伴。1998年春不少投资者都恳求将更多的钱投入该集团。于是这个集团的赌资翻了一番,起杠杆作用的资金总数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不过后来有问题了。这个世界一时没按常理出牌,这样一来电脑模型所依据的推测就全错了。趋同现象在预定的时间里没发生,长期资本管理集团的钱像打开了的消防水龙头似的哗哗地往外流。对长期资本管理集团和它的投资者来说这当然是个坏事,但这种情况也搅得其他一些重要人物跟着操心,其中一个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央银行家(有些人会说他是最重要的人)。作为极端自由意志论小说家艾恩·兰德的信徒及自由市场优越性的主要倡导者,他曾在长篇证词中向美国国会保证没有必要去制约长期资本管理集团这样的投机性投资集团。他们都是专业人士知道自己所冒的风险而且准备接受这些风险。可是如今摆在格林斯潘眼前的风险是全球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长期资本管理集团借了这么多资金下了这么险的赌注,如果它崩溃了很可能要拉着各大银行或许是整个系统一起完蛋。面对这一危险格林斯潘眨了眨眼对长期资本管理集团组织进行了紧急财政援助。实际上他还强行实施了资本控制可能因此而拯救了全球金融系统。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抢救出了华尔街某些大玩家的赃物。在吉隆坡你可以听到马哈蒂尔在放声大笑。这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长期资本管理集团和美国许多官员后来认了错承认政策失当,但美国躲过了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基本没伤筋动骨。印尼人马来西亚人泰国人中国的香港人及韩国人身上却依然有创伤的痕迹。对美国及全球化机构的漠不关心反复无常自以为是和愚昧无知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2行事依我言,请勿仿我行

2002年8月6乔治·W·布什签署了《扩大贸易谈判权限法案》,该法案旨在增强他的政府谈判国际自由贸易协定的能力。布什说“美国返回促进自由贸易舞台上来了”他还保证要“利用这种新的权力为美国家庭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和更高生活水平”在对美洲委员会的讲话中他强调指出“开放贸易不只是经济机会也是道义上必须履行的责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进一步解释了以上看法。他说“现实情况是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从长远看可增强劳动者的权利和*,有助环境的改善,让所有的人在经济上平等地获取更大的财富”他还说,布什政府决心“利用一切机会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原因很简单,贸易确实起作用。它给了人们希望,帮助他们养育孩子给他们头上一片屋顶。他们一登上阶梯就再也不回头了”布什和鲍威尔所说的并没什么新意或别出心裁的东西。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总统以来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一直是所有美国总统的政策和祷文。可你把这番话讲给西非马里国科洛科罗的莫迪·桑加雷试试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就在布什的签署仪式马上开始的当口桑加雷把单铧犁套在两头牛身上开始耕他那15英亩棉花地。他得花14天才能犁完,这才是第一天。即便是辛苦干着这艰苦繁重的劳动时他对这样做会给他带来多大好处也不敢存什么奢望。今年给马里棉农开的价比去年的最低记录还低10%,去年在偿付了所有生产成本后桑加雷家还剩下不到2000美元,这笔钱要用来养活24口人。现在价格又降了,进口化肥和杀虫剂的成本又不断上涨,家里可能没办法供有些孩子念书了。《华尔街日报》的同一篇报道还写道,就在桑加雷流着汗犯愁之际在地球另一边密西西比州的甘尼森,肯·胡德踏进他那带空调的拖拉机坐在有气垫的座位上调了调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想查看一下他那1万英亩的大农场上早已破土而出的棉花苗需要喷洒多少化肥。尽管世界棉价在降胡德家还是在买地。胡德是全国棉花委员会主任,他说“我们有很多理由保持乐观”鉴于美国棉农家庭的平均净值为80万美元我们就不难理解胡德为什么有信心。然而重要的是要明白那种信心从何而来,莫迪·桑加雷和肯·胡德之间为什么有那么大差距。既符合逻辑又马上能为人接受的解释是竞争与生产率。在另一篇讲话中布什总统强调说“美国的农场主和牧场主是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这一事实很容易说明胡德先生的繁荣和桑加雷先生的贫穷。1万英亩地和现代化设备与一小块地上的耕牛和单片犁,这两者似乎形不成什么了不起的竞争。也许正如胡德先生所说“非洲的农民就不该种棉花”可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棉农并不是低成本的生产者。他们的生产成本在世界上最高,每生产一亩棉花要用600美元。所有的高技术设备都十分昂贵。三角洲的土地要灌溉种子得要价高的,因为经过改良的种子可抗虫害。另外昂贵的肥料与脱叶剂也要花钱。既然这样甘尼森为什么还那么乐观呢?很容易回答:补贴。就在莫迪·桑加雷套上牛肯·胡德爬进拖拉机前几天布什总统另外还签署了一项法律,预定要在去年34亿棉花补贴的基础上再大幅度增加。肯·胡德可望从中得到近100万美元。但胡德先生和美国其余2.5万名棉农的好运不仅是靠美国纳税人的钱换来的,也是靠像马里这种国家的整个经济状况换来的,也许最终是靠美国人的生命和国家安全换来的。美国的生产成本虽然很高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国,在全球各地市场上与马里在竞争。西非作为一个地区是第三大出口商。美国的补贴可保证美国农民1磅棉花挣70美分而无需考虑世界价格(2003年1月为55美分/磅)。另外这笔补贴不限种植面积。美国的种植者去年的收成创了记录达到近100亿磅造成产品大量充斥世界市场的局面使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农民将价格远远推到了盈亏平衡点以下。简言之美国的补贴意味着世界上最高成本的生产者将棉花倾销到世界市场上,将低成本的生产者逼得无法从业然后他们就会获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并不是资本主义应当运行的方式,但从马里的角度看事情的确就是这样。马里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十个国家之一,一个连基本保健和教育都给它的人民提供不起的地方如何去谈论与美国的补贴抗衡。世界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若取消美国的补贴将减少美国的产量使世界棉花价格回升,给西非和中东国家带来多至2.5亿美元的额外收益,对一个许多人一天靠不到1美元生活的地区来说这算得上是一笔财富。这种补贴损害的还不止是世界上的棉花生产者同时也不利美国将与全球贫困做斗争作为反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容易容留恐怖主义集团是贫苦和不稳定造成的。为打破这个循环美国已开始强调发展援助和贸易开放。例如美国在马里每年花4000万美元用于教育、卫生和其它发展项目。但这笔资金几乎完全被国营棉花公司因世界棉花价格下降而损失的3000万美元抵消了,这个穆斯林占绝大多数有着1110万人口的国家的痛苦反而日益加深。农场主联合会的一位领导人莫迪·迪亚洛说“这就是美国前进的方向。它想从经济上和军事上称霸世界”所幸这种情绪还没化为行动但西非那些一贫如洗的居民正在越来越多地涌入欧洲的城市,留下来没走的在清真寺和古兰经学校里见到巴基斯坦和中东毛拉的机会就更多了。有报告称有些马里人和其他人还被派到国外去接受宗教训练。在西非美国式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没有长着一副科林·鲍威尔那种能唤起希望的面孔而是长着一副冷峻伪善的面孔让人产生的是滑向激进主义也许是恐*主*的冲动。解决这一问题所耗费的成本当然大大超过花在补贴或援助上的费用。有位马里人国营棉花公司的总裁巴卡里·特拉奥雷有个很有创意的解决办法。他说“美国付钱给他们的农场主不让他们种棉花岂不更好”这话说得太正确了。事实上三角洲的农场主可以种玉米大豆或是小麦都比他们种棉花成本低得多。他们不用补贴就可拿着这些粮食到世界市场上去竞争。可埃德·赫斯特对此的回答却是“我用我的棉花采摘机只能经营棉花”因为埃德和他那些棉农同胞在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农业委员会都有很有势力的朋友,未来一个时期内他肯定还得用他的采摘机经营棉花。这样做最终会花美国和世界多少钱只有时间知道。
永恒的钢铁
然而布什总统2002年3月对钢铁产品的进口广泛征收应急关税的代价却能立即知晓得一清二楚。30%关税带来的冲击将美国钢铁用户的成本提高了30亿美元,同时使外国钢铁生产商和进口商的利润减少了20%。那时美国正在为发起新一轮贸易自由化谈判做出努力,目的是将业已熄火的全球经济之车重新发动起来。在这个关头采取保护主义行动引来了世界各地一片批评,认为这样做恰恰违背了美国正在为新的贸易自由化谈判极力推行的自由贸易原则而且又一次证明美国无视盟友的请求为一己私利在单方面采取行动。实际上这是总统为正确的原因在做错事。由于不可思议之力的推动某些行业往往附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航空业便是个很好的例证。这个行业很少有赚钱的但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不管它在经济上是否有意义。似乎没有航空业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钢铁也是这样。它曾与蒸汽动力和铁路一道被称为工业革命的支柱。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在钢铁生产上雄居世界之首并以它在这种重要商品上的领先地位标志着它的霸主地位。为赶上英国先是德国后是美国对自己的工业采取了保护措施。它们这样做被看作是新兴强国崛起和英国衰落的信号。20世纪初日本加入了这场游戏;二战结束后欧洲煤铁联营对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以至于最后组建今天的欧盟起到了先导作用。冷战期间苏联尼基塔·赫鲁晓夫宣称共产主义一定会埋葬资本主义,除了其它办法之外就是要在钢铁生产上压倒它。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从韩国和马来西亚到墨西哥和波兰都认为必须将钢铁工业作为工业化战略的一部分。因在过去一百年里世界的钢铁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了。钢铁厂一旦开工想关掉就很不容易了。钢铁厂需投入非常大的资本才能增加收益,建一个要花10到20亿美元,其固定成本占生产1吨钢总成本的35%~40%。由于固定成本比率高只要收益能覆盖至少一部分固定成本,即使相当亏本地生产和销售钢材也算经济。除此之外钢铁厂要直接雇佣大量人甚至还会比较间接地使那些给钢铁厂供应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行业也雇佣大量的人。人们常说到“钢城”之类的话是因为钢铁厂常常是整个城市或地区的命脉。另外作为一种源自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阶级战争的老牌工业,钢铁业在各地的工会组织都很健全政治影响力也很强。因此在过去这些年里各地的新厂在增加老厂也没关闭相反一直在艰难地维持着尽管常常亏本的销售。在美国以外的世界许多地方都是一边成立卡特尔以支撑钢的价格一边拿政府的大量补贴。其结果是生产能力的增加大大超过实际需求。有些分析家估计世界上大约10亿吨的钢铁生产能力的近1/3是多余的。过去二十年间过剩的产品大都流入美国市场导致数十家美国钢铁公司破了产,1800万吨生产能力流失,美国钢铁企业的劳动力从1982年的45.9万人缩减到了今天的13.9万人。这些令人痛苦的统计数字主要是由三项原因所致:美国市场相对开放,美国政府对钢铁业的援助相对缺乏,以及美国养老金和保健制度的特殊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虽招来了不少批评但美国事实上还是进口市场中的首选。个中原因在于即便它采取了异乎寻常的行动但跟其它任何一个大的市场比起来还是容易进得多。从贸易统计数字上看这点非常突出。美国市场的进口量大约为24.1%而欧盟市场的却只有19.3%日本市场的更不足以为道为10%。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欧洲、日本和其它国家都受制于相互默契的商业约定,这些约定的目的在于控制进口,具体操作则通过行业协会和相互关联的公司构成的集团进行。另外一个因素是政府以投入公有资本、吸收债务、或是准备关键性基础结构的方式向不少非美国钢铁业提供了大量援助。最后一个因素是养老金和保健的“遗赠成本”。即便得不到外国竞争对手获得的那种保护和公共补助,美国许多钢铁生产商还是大幅度削减了成本增强了生产力以便在美国市场的消费者面前保持成本竞争力。(美国每个工时的产量从1980年的70.5吨增加到2000年的142.9吨,德国的同比是67与127.9,日本的是63.2与134.1)然而尽管他们缩小了规模削减了人手,背负的养老金和保健开支数额却越来越高,这样就有可能使他们失去竞争力。在大多数钢铁生产国保健和养老金都是由社会出。在美国这些当然是由雇主出。在钢铁业这是公司与钢铁工人联合会谈判合同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按协议退休者和下岗工人连带他们的家属只要活着就继续享受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养老金和保健费。往往是在政府的重大压力下达成的这些协议和遗赠成本意味着一个13.9万人的工业得支付两三倍于它那么大工业的养老金和保健费。这些费用不仅本身是沉重的负担而且还会对该工业采取更加富有竞争力的举措形成掣肘。从全球看趋势是朝着合并与建立规模宏大的生产设施发展。但由于哪家公司都负担不起它所并购公司的遗赠成本,这种趋势在美国尚不大普遍。因此虽然美国钢铁公司和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合并在经济上很有意义,但只要有遗赠成本问题存在合并就不会发生。在解决钢铁业调整问题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久已可以像其它国家政府一样把遗赠成本先承担下来或对那些美国贸易法认为对美国工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进口货物征收应急关税。根据法律要获准征收这种关税美国工业必须提交复苏计划。然而这种计划历史上通常都实现不了,关税的征收只能暂时缓解低价竞争。若是提高汽车和机床公司这类用户的成本,这些行业也会因此而失去竞争力。另外这样做还会对出口经济造成损害对国内工业提高效率则于事无补。显而易见在2002年3月那个时候比较可取的办法应当是美国政府承担部分遗赠成本使该工业更具竞争力。有一次我见到位居美国几大钢铁公司之列的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得知钢铁业其实也愿意走这条路,这样就可采取合并及其它措施将钢铁业提高到世界级水平了。欧盟贸易委员会专员帕斯卡尔·拉米及各类日本官员也曾对我说过,欧洲和日本都不会反对美国实行这样的政策。布什政府决定弃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的办法一是出于政治上想迎合钢铁工会的愿望,因为后者喜欢那种选择;二是出于想避开任何含有工业政策意味的东西这种市场基要主义经济观。对这个行业的问题作出反应当然没错,但反应的方式却在国外引起巨大的负面反应损害了美国的信誉。正值它自己要求进行新的贸易自由化谈判之际美国却简单行事,将其成本转嫁到其它出口国头上。以这种方式对政治问题做出反应,直接违背了它自己提出的自由贸易原则。
第三章 美国的花招(流氓国家--谁在与世界作对?) 第二章 不被人承认的帝国(流氓国家--谁在与世界作对?) 第四章 燃料告缺(流氓国家--谁在与世界作对?) 第一章 谁在与世界作对,与自己作对 争取民主的底线:保持国家的主权完整(将抗日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作对比) 美国罕见批以色列为“流氓国家” 刘仰:美国新核政策证明最大的流氓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入侵伊拉克得到了什么?美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流氓国家 卫生部、中医药局在搞国家流氓主义? 世界第三大国的优势与劣势 世界第三大国的优势与劣势 【转载】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流氓加恶棍的国家 反思:中国周边的三个流氓国家 美国抨击中国向朝鲜伊朗“流氓国家”输出军备 美国,流氓?! 《粮安天下》第三章?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第一节 世界粮食生产现状与趋势) ——尹成杰 ... 天大的奇迹!!中国治安世界最好,美国最差(附:犯罪率国家排行榜) 戏说美国搞不定的几个“流氓” 与他们经典瞬间[组图] “在”与“不在”的世界 美国如何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中坚守道德-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拉美国家的劣迹——《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选摘之五 世界最幸福国家:丹麦第一 美国未进前十(组图) 《粮安天下》第四章 世界粮食危机的发生与影响(第二节 粮食危机波及众多国家) 中国人何时能逃离“愚民政策”的阴影?《新华社为何将“流氓政权”译为“流氓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