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26:10
一、     基本情况与留守儿童的现状
凤凰小学地处县城北端石西路六公里的高岗院,扼石西、石万路之咽喉。学校辖大歇、流水、黄山、龙泉四村约60平方公里。辖区内约有9000人,分布于五沟六梁十面坡上,地形东低西高,海拔高度相差近千米。虽地扼交通要道,但山高坡陡,经济不发达。据最新统计,辖区内外出打工3215人,占总人口的 35.7 %。
我校学生基本来自这四个村的五沟六梁十面坡上,全校除中心校外,尚有流水、后山等四村校,根据对全校留守儿童的统计,情况是:
年级
学生人数
留守儿童数
比例%

106
98
92

93
62
66.6

72
18
25

84
36
42.8

79
24
30.3

94
39
41
合计
528
277
52.5
从地域上看,277名留守儿童中,大歇村99人,流水村8人,黄山村24人,龙泉村50人,其余为周边地区。
从监护人看,留守儿童被监护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大多数),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小部分),即由亲戚朋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托管的方式;三是单亲监护(小部分),即由“单亲”——基本上是母亲托管的方式。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我校277名留守儿童除1人为外人监护外,其余清一色的均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监护的“空巢儿童”。
从留守儿童部分年级07年春期末考试成绩看:


参考人数
留守儿童数
占(%)
语         文
数         学
年级双优生
留守儿童双优生数
年   级
留守儿童
年   级
留守儿童
人平分
优生
人平分
优生
人平分
优生
人平分
优生

49
26
53.1
62.9
4
58.6
2
72.1
19
70.0
7
4
2

45
27
60.0
67.5
4
69.3
3
73.9
16
77.5
13
4
2

55
31
56.3
64.1
1
64.5
1
68.9
13
71.7
6
2
1
从上表中可看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二、     典型案例与分析
a)          典型案例
案例一   六年级二班留守儿童陈健,男,12岁。父母外出打工已三年,他与三岁多的弟弟生活在爷爷家。爷爷陈益林,63岁,文盲,左脚残疾,靠拐杖走路,平时在高岗院桥头摆一个简单得只有一只气枪和一块轮胎皮的自行车修理摊维持家计。奶奶年迈,常病,田地都不能种。只喂一头猪,生活十分清苦。父母没文化,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常常是不能寄回当初承诺的每月50元的小弟的生活费。小弟已3岁多,仅管学校近在咫尺,也无钱上幼儿班。陈健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上期末的县抽查考试,语文才70分。平时在班上比较淘气,性格执拗,精力涣散,纪律性也不强,怕劳动,相当好吃。每天下午放学后,总要背着小弟哄着他玩耍。兄弟俩每周与父母通话一次。小弟连父母的音容也毫无印象了。
案例二  一年级留守儿童谭浩,独子。与伯父家的哥哥同在爷爷家“留守”。爷爷是退休职工,每天的主要工作便是接送两个孙子。本期哥哥转到南宾小学就读,爷爷只好随着到石柱陪伴。人们玩笑说,单位上的人退休后的工作是照顾孙子了,哪来清闲?奶奶因病在高岗院桥头摆个小货摊。两个儿子与儿媳均在广州打工,已七、八年了。父母离家时,小谭浩尚在襁褓中,孩子长大后,对父母从不念叨,好似从无此人。有时父母回家过年,不但不亲近,反而飞快躲进屋中,大叫“客客(客人)来了!”父母喊不拢,叫不应,有时因淘气父亲打了他,他哭喊的不是“妈妈”,而是“奶奶,客客打我!”除了对爷爷、奶奶外,对任何人都冷漠,一副可有可无的神气。
b)         分析
从上面的学习成绩表可看出,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在学习上,而是在心理和品德上。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是:
(1)好吃、自私、贪玩。这是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难改的恶习。不少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天涯海角,但爱子之心却越远越浓,生怕远在家乡的孩子生活不幸福,良心不安。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多给孩子钱,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才心安理得,不受良心谴责,才尽到了父母之情。但他们不知道年幼的孩子自控力极差,有钱大多花在吃、喝、玩上,久之成瘾,渐成恶习。
(2)亲情淡漠。如案例所述,陈健、谭浩代表了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态。与父母长时间的隔绝,父子、母子之情难以沟通,情感难以产生,而人类这种最伟大的父子、母子之情是任何感情也替代不了的。据调查,父母三年未与孩子见面的多达26 %,五年未与孩子见面的有12 %,与孩子未见面时间最长的达12 年。这种感情的缺失,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畸形,情感上的淡漠,势必对孩子一生和和谐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3)过度的防范心理。小学留守儿童一般较小,心理承受能力极为脆弱,在复杂的人际社会中,极易产生过度的防范心理。他们最怕受到别人的欺负,随时在自己周围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心理屏障,用以抗御别人的伤害。这种心理让不少的孩子本来已紧张的心理更加紧张,稍有不慎,便会神情激动,言辞尖锐,反应过激,让别人难以与之接触、沟通。据观察,留守儿童最喜欢与留守儿童交往,年龄越大越明显。长此以往,心理必定越来越扭曲,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父母总是怕孩子受欺负,老是教育孩子要“不怕人”,敢于和别人争斗,忘记了正确引导孩子,以致误导孩子的现象屡有发生。
(4)偷盗行为。在调查处理学生中的纠纷时,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偷盗行为屡见不鲜。调查原因,孩子吃惯了嘴,花惯了钱,用惯了好东西,在头脑中产生了要用就要用好的,要吃就要吃鲜的的想法。一旦自己想要又无钱或别人有自己无时,心痒难耐,就可能发生偷盗行为。这也许会成为毁掉孩子的一生最主要因素。
(5)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们在谈到留守儿童时,一个最普遍的反映是行为习惯差,大家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历数这方面的问题:不爱劳动,不遵守时间,不帮助别人,任性蛮横,不听监护人话等等。有的孩子竟然当面与爷爷、奶奶对骂,骂不过还有以死要挟,搞得爷爷、奶奶反而下不来台,最后还要低三下四地向孩子陪不是。在得寸进尺中,孩子越来越任性,逐渐形成了“哭闹就会赢”的心态,越来越难以管理。有些监护人没有文化,无法管理孩子,任孩子胡来,更助长了孩子的恶习形成。在一个班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空巢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成绩较差,4%的成绩很差;“空巢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
三、建议
我校无教师宿舍,绝大多数教师从县城早出晚归。学校周围无集市、机关单位,加之自来水水量小,平时仅勉强够师生蒸饭用水。厕所过于简陋,安全隐患大。所以,我们建议:
1、让留守儿童能自由流动读书最好,这样,孩子父母在哪里,他们就可以在哪里就近读书,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不是一校一地能办到的。
2、在学校附近建立“留守儿童爱心院”,国家、社会共同努力,聘请专门人才,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和指导。与学校形成合作、分工的格局,既不影响教学,也能管好孩子的生活,还有利其成长。如果能建成这样的“爱心院”,还可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缩短战线,利于处理好对学生的教和育的问题。
3、建立留守儿童通讯录。学校和班主任应准确掌握留守儿童和父母的电话号码、工作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并随时根据变化变动,在任何情况下均能联系畅通无阻。平时可交换情况,紧急时作应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