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产生及其社会危害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1:42

留守儿童的产生及其社会危害性

内容摘要:

中国社会步入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青壮年人涌向祖国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特别是一些年轻父母均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现象。由于路途遥远,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只能一年回家一次,有的两三年回不了一次家,使留守儿童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抚和温暧,更难面对面地聆听父母的教育。缺失父母关爱和教育的留守儿童心理危害表现为:一是儿童情绪低落、愁眉苦脸、烦燥不安、无进取心;二是有不安全感,自尊心不强,情绪不稳定,不易与别人友好相处;三是易形成不良习惯。因缺失父母的监督教育,爷爷奶奶年迈力弱,只管吃喝,难施教育监管,会使孩子自由散漫,缺乏文明礼貌,养成很多不良行为习惯,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与此相伴,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应运而生,并成为日益凸现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现阶段主要指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广大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留守 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与子女接触少、沟通少,根本没有体会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经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四种监护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年龄一般是在 7-18 岁之间也即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也相关的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需要有大人给予引导。而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烦恼,留守儿童们需要倾诉的渠道,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如果有父母在家里,他们在这方面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告诉自己的孩子如何集体并进行价值取舍及或多或少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但是,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或母亲因农忙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有了烦恼也没地方去倾诉。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而且,当这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看到自己身边的同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母爱或者父爱时,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暂时失去了在父母羽翼下幸福成长的快乐感。由于父母角色的暂时缺失,留守儿童们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

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 ( 其中特别是社会化 ) 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  挥向网吧的大砍刀”一个真实的记录片看完后很震惊,说的是几个少年为了很少的钱去网吧抢劫,并拿砍刀把人砍死的事,而且一个晚上竟然抢劫6起,好惊人,在逮捕之后才知道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守的儿童,当然也有因为家庭不和离家出走的,最大的不过21岁,正是最好的年龄,应该有着美好的未来,就因为他们从家里没有受到好的教育,没有享受到亲情,就来到了大的都市,他们走在宽阔的大街上,但是这里却无法容纳他们使迷恋上了游戏,并把游戏变成了现实。看后真的很难受,父母们为了你的孩子,千万千万不要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或让他们生活在家庭的战斗中吧。

陕西扶风县杏林镇5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相约到一古庙里喝农药自杀,幸被过路村民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2名学生经抢救后脱离危险。其他3人检查无恙后回家。记者了解到,5个孩子中4个是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虽然孩子们相约自杀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是,孩子的“留守儿童”身份,再次警示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比较特殊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超过两千万。农民工进城打工,但无法把孩子同时带到打工的城市求学,或者由于打工城市的中考政策、高考政策不允许孩子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就地升学,因此有大量的儿童会留在农村当地求学,但父母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让爷爷、奶奶进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长辈就放心了,自己一心一意在城市里面打工挣钱。这种心态往往会使得留守儿童得不到母爱、父爱,产生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少年的比例比其他孩子要高。也正是由于如此,近年来,不少学者一直在呼吁,国家要重视两千万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教育,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比如,让更多孩子能随父母求学,同时在当地升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求学和升学制度。

改革制度是十分迫切的。而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当前,还应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努力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经常跟孩子联系写信,或者打电话。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应该有条件给家庭安装电话,以保持跟孩子的沟通。即便由于当地的通信条件不允许,不能给家庭安装电话,也应该经常跟孩子写写信,让孩子与自己的沟通不断线,这样可以把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指导,对孩子的关心能够及时地传递到孩子的身边。

第二,要经常与孩子所在的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虽然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但是爷爷奶奶的年龄比较大,他们对孩子的生活上可以照顾,但可能在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思想方面却无法关心。因此在这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学校经常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把孩子的情况再转告给爷爷奶奶,希望他们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出现的某些问题引起关注。

第三,对于农民工来讲,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把孩子接到身边,或者至少每年和孩子要团聚一次。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实行义务教育孩子全免费上学,针对流动儿童的求学问题,国家也出台了政策,允许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在当地上学,而且以上公办学校为主。国家有关部门还要求接受流动儿童的学校,不收借读费,不收学费,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当然,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城市求学有多种方式,有的是进入公办学校,有的是进入打工子弟学校,还有的是进入民办学校,这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的办学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再作出决定。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应该把他们“遗忘”,要把他们的成长时时记在心里,同时要把它“表露”出来,这样才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呵护,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否则他们有可能因为从小就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认为被父母“遗弃”,这会给他们留下很严重的心理阴影。以至于走向犯罪的道路,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甚至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