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准消息亏掉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2:33:00
炒准消息亏掉钱

 □本报记者 杜雅文

 

 “股价异动,二级报!”8月27日上午10点,在深交所市场监察部的监控大厅内,一名工作人员紧盯的电脑屏幕上出现“报”信号,某股票被系统加上黄色标识。几分钟内,这只股票成交迅速放大并涨停。他立刻分析股票的成交情况和买入账户信息,并打电话给公司管理部了解该公司最新动向。

 每天开市后,监察人员就要全神贯注地分类处理各级别“报”。大厅墙上挂着的两排大屏幕,则显示着二十多只股票的行情变化。“这些是今天重点监控的股票,根据异动情况、最近市场传闻等多个指标筛选出来的。”深交所市场监察部负责人介绍,每天的监控重点会有所不同。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其中好几只都是有重组传闻的热门股。

 市场监察的“鹰眼”,可谓证监会、各地证监局和交易所“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近一年来,监测、打击并购重组中高发的内幕交易成为最重要任务。许多消息灵通人士可能没想到,自己的交易其实早在“雷达”监测之下;而一些跟风炒消息的投资者也会有如此遭遇:买中“有料”的股票停牌后先别高兴,因为最后可能还会“蚀把米”。

 在广东一家大公司当司机的小李(化名)就是这样一位。几个月前,他听说公司要和广东某上市公司重组,便立刻去买了该公司的股票。买进当天该股票就接近涨停,下午收市宣布因重大事项停牌。小李一阵狂喜,没想到停牌近一个月后该公司宣布重组“中止”,该股票复牌后仅8个交易日就跌去了39.71%。

 这么准的消息还让他赔了钱,小李始料未及。他更没料到的是,重组“中止”的原因就是出现了一些像他这样的“老鼠仓”。自己虽不是这家上市公司的员工,但也已经在内幕交易监控名单上挂了号。

 “对于上市公司内幕知情人,我们有一整套完备的‘信息仓库’。”深交所市场监察部负责人说,不论是上市公司高管,还是公司主要股东,或者是中介机构负责人,他们和亲属的资料都会“入库”。在这个数据库里,系统能时刻将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信息与涉及到的各类账户的交易记录进行关联比较,一旦公司股票在重大信息披露前交易异常,并触动到设定的指标阀值,系统就会自动“报”。在对报信息逐条分析的时候,监察人员还会不间断地监控市场动态,并联手公司管理部门了解公司最新情况。

 而任何一个投资者开户之后,他的交易等相关信息也纳入了证券交易所的信息库。小李虽非上市公司员工,但他所在的公司属于重大事项涉及单位。他在重组前夜买入股票,而且交易地址又在涉及单位所在的地区,只要顺藤摸瓜就能真相大白。

 这种监控不仅能揪出“小老鼠”,也能抓住“大老虎”。刘刚(化名)是东北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他知道公司要重组的消息后用别人的账户大量买进股票,最后也被揪了出来。这家公司重组未获批准,复牌后股价一路下跌,刘刚不仅损失惨重还被证监会罚款数十万元。(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系统预只是前哨,我们对内幕交易还有重大事项‘倒查’机制,像刘刚这样想通过别人账户‘潜伏’下来、逃避监控的可能性很小。”深交所市场监察部负责人说,他们对每一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公告发布前6个月的交易记录都会进行核查,将涉及到的交易账户结合内幕知情人的详细名单、履历表等比对分析。一般说来,内幕交易会有规律性迹象,比如有的交易账户是最近新开户,有的账户平时很少操作却在短期内大量买入某家公司股票,有的账户交易IP地址就在相关公司所在地区的证券营业部等。一旦发现这些线索,市场监察部就会与公司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上市公司高管,调查账户的实际背景及其与上市公司的关联。

 拉网排查结果有时触目惊心。一家华南上市公司重组过程中,查处了参与内幕交易的一串名单,不仅有公司高管,还有府员。难以遁形之后,一些重组公司只能以“条件不成熟”等理由选择中止重组。然而,打击内幕交易在全球都是难点,市场监察和一些内幕交易人也每天都在“斗智斗勇”。深交所市场监察部人员说,曾有一家浙江上市公司在重组前,周边地区有大资金账户买进该公司股票。当深交所要求公司核查这些账户时,公司称中止重组。过了几个月,公司再次准备启动重组,排查发现大量购买其股票的账户地址又转移到上海。深交所再度要求其对账户进行核查,最后该公司不得不二度放弃重组。为躲避追查,内幕交易人可谓绞尽脑汁,但在现代技术手段之下,想完全逃出监控并不容易。

 在证监会近期调查的51起案件中,内幕交易占比近6成,深交所市场监察部门上报的异动线索中内幕交易占比约7成左右。截至目前,深市已有数十家次上市公司因涉及内幕交易,最终以“条件不成熟”等原因停牌后直接复牌退出重组程序。在股票停牌之前的热潮中追高买入的中小投资者,一旦踩上地雷,在股票复牌后的下跌中就会损失惨重。在当前的投资文化之下,打听内幕炒股的情况难以杜绝,但是股民们要知道“险中求富”并不容易,很可能是“炒准消息亏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