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腐败上行下效 丁汝昌与方伯谦争娶妓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09:22
2010-02-12     深圳新闻网
核心提示:就综合素质而言,要指挥这么一支近代化的大型舰队,丁汝昌还是力不从心,更何况他自己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在刘公岛上就盖了一些商业用房来出租,来收取房租的收入,并与方伯谦为了造房的事情发生了龃龉。丁汝昌还同方伯谦同时看上一个妓女,而妓女认为丁汝昌年纪较老,不如方伯谦壮伟,愿意嫁给方伯谦。那么,丁汝昌百计经营而未能如愿。(凤凰卫视2月10日《凤凰大视野》)
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早春的威海,凉风习习。海滨昂首静泊的这艘巨舰龙旗猎猎,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抢眼,它就是威海市港务局斥巨资、按原貌复制出的“定远”舰。历史上的“定远”舰是北洋海军的旗舰,有着“亚洲第一巨舰”、“遍地球一等之铁甲舰”的美誉。在那场撼天动地的黄海大战中,它又因其顽强不屈的表现,赢得了“永不沉没的‘定远’”之称,成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座海上图腾。
姜鸣(近代史学者):“定远”舰是1880年李鸿章向德国订购的中国第一艘铁甲舰,这艘军舰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国铁甲舰“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的铁甲舰“萨克森”号两舰的优点。比如,我们知道,它的舰体是仿照德国军舰,炮台的那种对角布局是仿效英国军舰,这种布局射击的扇面比较大,正面的火力很威猛。
解说:“定远”舰是北洋海军的象征,它见证了大清帝国一段辉煌的海上往事。曾几何时,以“定远”、“镇远”为代表的北洋海军纵横驰骋,风光之极。舰队两度访日,让日本人为之惊叹、羡慕乃至愤懑、仇视。从此,一定要打败“定远”,成了日本海军军人的梦想。
号称东亚一流的北洋海军在它正式成军后的第七年,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着实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灭顶之灾呢?
窦文涛:《凤凰大视野》,19世纪中叶的中国有海军,但那是落后的旧式水师,谈不到近代意义上,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军。1874年5月,日本借着琉球船民事件出动三艘军舰,兵犯台湾,当时这朝野上下极大震动。恭亲王奕上了一道著名的奏疏,这个奏疏引起一场海防大讨论,讨论了半年之久。
在这场大讨论当中,王公大臣、疆臣督抚们,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未来中国海军的这个战略怎么办?我们的主要假想敌是谁?最后还取得共识,用李鸿章的原话说,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就是西方你强啊,但离咱们远。日本则近在户闼,日本就在咱门口,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丁日昌更是一语中的,说什么?日本倾国之力购造数号铁甲船,技痒欲试。就是说他们手痒痒,即使日本能受羁縻,二三年内不南犯台湾,必将北图高丽。
1875年5月底,朝廷批准建立南洋、北洋两支水师,命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事宜,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由此算步入了正轨。
解说:伴随着那场海防大讨论的热烈气氛,大清国一下子刮起了购买外国军舰的旋风。已经担任清廷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再次“出谋献策”,经他的大力推荐,起初对军舰并不在行的李鸿章向英国订购了首批四艘小型军舰。
姜鸣:李鸿章那个时候最初买的这批军舰,我们称之为是一种叫做“伦道尔”的炮艇。那么,这种军舰是在很小的舰体上装载巨炮,当时人称之为“蚊子船”。这种军舰主要的作用是作为水上炮台,进行港口防御的。因为船小而炮大,射击的时候,它还需要调整船身来瞄准目标,所以是不适合于进行海上作战的。
解说:这一时期,在李鸿章的鼓吹下,沿海各省相继购买了一批“蚊子船”和“快碰船”。一时间,“镇北”、“镇南”、“镇西”、“镇东”等炮艇和“超勇”、“扬威”号巡洋舰,纷纷从英伦三岛驶往中土。令人不解的是,李中堂一向对铁甲巨舰眼馋不已,情有独钟,此时的他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翁飞(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李鸿章可能还有一层考虑,因为相比较而言,南洋水师起步比较早,当时已经初具规模,有那么十几艘国产的兵轮。而北洋舰队这时还是草创,没有什么舰船,如果一开始就买重型铁甲舰,李鸿章担心有可能就被并入南洋系统去了。
解说:门户之见,派系之争,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这个没落的王朝。李鸿章不愿好处落入他人手中,自己却从来就没有忘记过铁甲舰。沈葆桢作古后,南洋海军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时候,吃一堑、长一智的他早已绕过赫德,开始和新兴的德国眉来眼去,打得火热了。1880年,李鸿章授意淮系官员、驻德公使李凤苞,在德国订造了先进的“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舰。这两艘庞大的姊妹舰虽说算不上世界之最,在远东却是无与匹敌,清政府为此一掷就是近340万两白银。
1884年8月的中法马江海战,使整个福州船政局所属的兵轮毁于一旦。中法战争结束后,朝廷痛定思痛,决定以北洋为主,“大治水师”。此后三年,清政府像模像样地采取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举措。1885年10月,一个史所未有的新机构海军衙门宣告成立。1887年11月,李鸿章向英、德两国订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新型巡洋舰驶回中国。至此,北洋海军已拥有大小战舰25艘,规模相当可观,实力不可低估。1888年9月,《北洋海军章程》颁布实行,它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跻身于大清王朝国家经制军的行列。
苏小东(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北洋海军在成军的时候,应该说实力上已经在远东地区是一流的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清政府在整个的战略上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说它完全是一种内向型的、防御型的,所以一旦北洋海军稍有所成,所以它就停步不前了。
刘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这样的话就与当时西方咄咄逼人的海上进攻、夺取制海权的这种思想相比,仍然显得极为落后。
解说:刘公岛,东临烟波浩淼的黄海,背接湛蓝恬静的威海湾,面积3.15平方公里。它是北洋海军重要的舰队聚泊和补给之所,与旅顺军港遥遥相对,互为犄角,成为拱卫京师的天然屏障。甲午战争的浓浓硝烟已经逝去一个多世纪了,但北洋海军留下的诸多印记仍然历历在目,成为国人心中一段美好而又揪心的回忆。想当年,北洋海军横空出世,何等风光。在大清皇朝的最后一线余辉里,它仿佛就是斜阳沉落之前的那抹晚霞,有着回光返照般的瑰丽。不过,这毕竟只是个美丽的梦幻,打碎这个美梦、让中国人从梦中惊醒的便是那个一水相隔的狭长岛国。
1886年7月,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够威的,四条大舰奉命去日本长崎大修。长崎人对欧美的军舰见得多了,但是来自大清国的铁甲巨舰,他们还是头一回看着。那家伙,当时咱也威风啊,龙旗高扬、威风凛凛中国舰队,搞的日本举国震动。
一看到中国有这么大的军舰,日本人受刺激了,可是呢,人日本人不但没有屈服,反而刺激出了他们的自尊心。从那个时候开始,这故事讲得多了,就连日本的小孩玩游戏的时候,都把这个“定远”、“镇远”舰作他们玩游戏的一种靶子,打沉“定远”、打沉“镇远”,这是人日本人玩游戏的口号。这回北洋海军去日本访问期间,还发生了一个事,中国水兵在街上跟日本警察发生冲突,几百个日本警察把这个街道两头堵住,对中国水兵砍杀。当地的老百姓都上了,在这个歹徒煽动之下吧,就从楼上往这个街道上,泼这个烫水、扔石块,还有的人手持刀棍参与混战、群殴,因为中国水兵赤手空拳跟日本警察搏斗,吃了大亏。
解说:“长崎事件”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是日本民族情绪的变相渲泄,它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发展海军的狂热。
戚俊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馆员):在1887年的时候,日本天皇就首先带头捐款。那么,天皇的带头又带领了军队和政府的官员捐款,扩建日本的海军。
解说:日本皇后也带头节约宫里的每一分花销,甚至连自己的脂粉钱都捐了出去。1886年,日本政府发行了1700万日元的海军公债,并聘请法国人白劳易设计了专门对付北洋水师“定远”和“镇远”的三艘海防舰。
方堃(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这就是时人所称的所谓“三景舰”,它是“严岛”、“松岛”、“桥立”三条舰。那么,在这三条舰上,日本人把它装上了比“定远”和“镇远”大15毫米的320毫米巨型火炮,而且它的航速比“定远”和“镇远”都快1.5(节)。这三艘舰,所谓“三景舰”,再加上日本当时进口的所谓“浪速”、“高千穗”这两条舰,这样就使日本海军当时的它的装备要提升了很多。
解说:就在北洋海军成军的那一年,日本提出了第七次海军扩张案,时隔两年,又通过了第八次扩张案。
姜鸣:在这两次的扩张中,日本先后又进口和自行建造了“千代田”、“吉野”、“秋津洲”、“八重山”等军舰。由于日本的军舰舰龄较短,设计上又吸收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因此,在许多性能上就赶上了中国军舰。
戚其章(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1888年到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整整六年的时间,北洋海军不仅一艘战舰没进,而且一门火炮也没更新。日本在这六年之间,每年添置两艘新舰。
解说:三海位于紫禁城西侧,因南海、中海、北海三个著名的湖泊而得名。1885年,慈禧太后考虑到光绪即将亲政,遂下懿旨重修三海。因为财力一时有限,朝廷只得挖肉补疮,向海军衙门前后挪借了437万两白银。
苏小东:那么,这样这样它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导致一个那就是说,在国家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之下,你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海军建设。
解说:颐和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晚清史上,围绕颐和园的修复,曾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件,而其中修园的资金,又和海军经费扯在了一起。1886年,慈禧太后决定重修颐和园,作为自己晚年的另一处怡乐之所。由于工程浩大,容易招人说三道四,这让老佛爷颇伤脑筋。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所以呢,就由醇亲王奕譞用海军衙门的名义上了奏折,奏折是干什么的呢?说我们要在京师修一个海军训练基地,这个海军基地就是要挖昆明湖。所以当时,翁同和就冷眼旁观,他日记中写了几句话,“以昆明易渤海,以万寿山换滦阳。”就是说修一个像避暑山庄那样的楼台亭阁,那样避暑游玩的地方,实际上它的代价是渤海的海军防务。
解说:这的确是个绝妙的主意,以训练昆明湖水师之名,行修复皇家行宫之实,既冠冕堂皇,又遮人耳目,所需的银两理所当然地可以从海军衙门挪用。
苏小东:在国家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之下,(颐和园工程)花了1100多万两,而其中有700多万两,那是从海军经费里面挪借的。
戚其章:那么现在根据挪用海军的经费,来修颐和园和投到“三海”工程,这个钱算起来,可以再购买两个北洋舰队的主要舰只。
解说:战争是实力的角逐,一边是日本海军的疯狂扩张,一边是北洋海军的止步不前。两者此消彼长,差距逐渐拉大。
苏小东:在海战当中,海战它在战术的运用上,核心的东西是有两点,一个是机动,一个是火力。我们最高的航速,比如说“致远”号也不过是18节。而日本,它有相当一部分是新舰,比如说那个“吉野”号巡洋舰,居然达到了23节。
戚其章:第二,日本它用新式的速射炮。当时,中国和日本的比是一比六,中国发一发炮弹,日本发六发。
解说:然而,对于北洋海军来说,更为严重的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
解说:1891年夏,北洋海军六艘战舰再次访问日本。7月5日抵达横滨,乍一看,龙旗飘扬的中国舰队威风依旧,可有经验的日本军官在登舰参观之后,却发现了缺陷:大炮没有擦干净,并且像洗衣坊一样在炮筒上晾晒衣服。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暴露了北洋海军在管理、训练,以及素质等方面的深层问题。
窦文涛:北洋海军早期的训练和管理一直是英国人叫琅威理担纲,这琅威理现役军官,是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毕业的,治军严格,办事勤快,所以当年军中流传一句话,“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这说法。可是北洋海军的军官那都是朝廷命官,他们遇到这么一严格的外籍教习,说你外国来的,对我们指手划脚,我们没法接受。
1890年2月,这琅威理、刘步蟾带着“定远”四条军舰去香港维修,当时两个人发生了公开冲突。这一天,“定远”舰的管带刘步蟾,突然下令降下军舰上的提督旗,升上他自个儿的总兵旗。琅威理听说这事之后,跑过来就责问,说你为什么要降下提督旗,升起总兵旗呢?刘步蟾说了,海军惯例向来如此。这就是著名的撤旗事件。后来,官司打到李鸿章那里,李鸿章觉得呢,让琅威理当北洋舰队的副提督,只不过是咱们跟他客气客气而已。嘿,你瞧这英国佬,他还当真了。李鸿章最后表态,明确以刘步蟾的做法为是,挺他自己的,护犊子,琅威理怎么办,人家愤而辞职。
解说:琅威理走后,北洋海军的管理日渐松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姜鸣:黄海海战当中,前来助战的北洋海军“福龙”号鱼雷艇,连续向日本海军部长桦山资纪乘坐的“西京丸”号发射了三枚鱼雷。其中一次,双方距离只有40米,可惜三枚鱼雷都没有命中。北洋海军平时的训练水平,我们从这样的一个事件中可想而知。
解说:作为对比,日本海军也是英国人一手训练起来的,皇家海军的英格思上校为日本海军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姜鸣:英格思上校,他后来回忆说,日本政府曾经封他为贵族,使他有足够的权力和地位,与日本的高级将领接触。日本海军从英国人那里受到了很大的好处。当他们认为有足够的理由来自己独立行走的时候,欧洲的军官便体面地告退了。
解说:对于几乎同时起步的中、日两国海军,我们没有理由简单地就认为,列强对中国就是要控制,对日本人就是要扶持。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这段历史难道不值得后人更深刻的反思吗?
《北洋海军章程》明文规定,除海军提督外,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可事实上,晚上上岸住宿者,一船有半。“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不仅在岛上大购房产,还娶了两房姨太太,在舰队常去之地,分别金屋藏娇。即便是在琅威理受聘期间,舰队管理最为严格的时候,这种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对于这些弊病,作为北洋海军最高指挥官的丁汝昌难辞其咎。
丁汝昌,安徽庐江人,早年加入淮军,因屡建战功官至马队总兵加提督衔。1877年,奉旨发往甘肃差遣。丁不愿去西北苦寒荒瘠之地,转而重新投入老上司李鸿章的帐下。
张炜(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丁汝昌出身陆军,对海军的业务并不精通,但李鸿章为什么最后还是把北洋海军的统帅权交给他呢?因为当时在北洋舰队里面,福建、广东人居多,而且都是些留学生。李鸿章看中他,看中了丁汝昌,是因为他是淮系的乡党,又忠诚可靠,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直接控制海军。
解说:尽管丁汝昌出任北洋海军提督饱受质疑,但他并非是个尸位素餐、昏庸无能之辈。相反,在出任海军统帅后,他立志以身许国,并对北洋海军的各项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再说,十几年的海军生涯磨练,要说他完全是个外行,恐怕也言过其实。可就综合素质而言,要指挥这么一支近代化的大型舰队,他还是力不从心,更何况他自己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姜鸣:方伯谦当时在各地都大量地购置了房产,那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也不例外。他在刘公岛上就盖了一些商业用房来出租,来收取房租的收入,两个人还为了这个造房子的事情发生了龃龉。丁汝昌还同方伯谦同时看上一个妓女,而妓女认为丁汝昌年纪较老,不如方伯谦壮伟,愿意嫁给方伯谦。那么,丁汝昌百计经营而未能如愿。
解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矣。每当北洋封冻,海军例巡南洋时,官兵淫赌于香港、上海。他们用军舰载客跑运输赚钱,还利用舰队的豁免权,从朝鲜走私人参。此外,各船应发之饷、应备之物,管带们常常私扣归己,致使船舱机器擦抹不勤,年久失修。
刘庆:黄海大战时,“定远”舰首开巨炮,可是这一炮啊,令北洋舰队哭笑不得。为什么?炮一开,自己指挥塔上的塔桥炸塌了,司令官也就是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从塔桥上跌了下来,摔伤了,这件事很能说明当时北洋军舰维修和日常保养水平之低。
解说:购买军火更是一大生财之道,十成之军械,回扣就占了二、三成。洋商们深谙此道,大行贿赂之风。结果,留下了严重隐患。
戚其章:你像丰岛海战,中国一炮打到它(日舰)甲板,穿透到机器舱里,中国这炮弹,结果在机器舱里,掉到舱里,转了几转,跳了几跳,没事。日本人当时一解剖一看,里头根本不是炸药。
解说:表面上耀武扬威的北洋海军其实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在封建时代的这个大染缸里,这支在大臣们脑海里依然船坚炮利的舰队,早已透过钢筋铁骨的船体,散发出腐烂的气味。这样的军队,在和平年代还算是一种摆设,而当风云突变之时,它还能立于不败之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