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怎么反腐败的(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2:58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un Nov 16 23:57:38 2003), 本站(ytht.ne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iang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乔治沃克布什 于 Sun Nov 16 11:21:20 2003 发表 】
. 民主与廉政
Democracy substitutes election by inc o mpetent many for
appointment by the corrupt few. (民主是以众多庸人参与的
选举来取代几个腐败人物作出的任命)
George Bernard Show (乔治.伯纳德.肖 1856-1950)
绝对权力绝对腐败。人们对专制导致腐败似乎什么争议。然而很多好心人都有一个天真的想法,以为只要有个选票箱,就必定政治清廉。这是不正确的。民主并不是消除腐败的充分条件。银锹行动铲出来的六个市议员,阿布斯坎行动扳倒的七个国会议员都是产生于民选。足见选举本身并不能保证筛除贪官。“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听起来很悦耳,实际上人民群众常常被政客蒙骗。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虽然可以相对有效地制止政府作出灾难性决策,它本身并不直接地或自动地约束腐败行为。当我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而呼唤民主法治的同时,必须对民主和廉政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
英文有个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常用词,叫 incentive. 英汉字典上翻译成鼓励,激励,动机等。都没有准确地表达出它的含意。韦伯斯特英英字典上的解释是:incentive 是以当事人私利引发行动的刺激诱导手段。鉴于汉语缺乏等价词,我们不妨按读音“因三蒂夫”直接使用。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你要人去干什么,你就要给出“因三蒂夫”,使人趋利而行。
中国老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赏”就是一种“因三蒂夫”。
当我们探讨民主-专制与腐败-廉政的关系,我们就应该着眼于各种体制下廉政的“因三蒂夫”在哪里。如果我们盼望包公转世,那么我们就应该替老包想想,那黑脸好汉图个啥?反贪局长的共产主义觉悟要是真有固然阿弥陀佛,但在制度上那是指望不得靠不住的。
封建帝王为什么要反腐败呢?其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贪官贪的是皇帝银子;其二,腐败动摇王朝根基,官逼民反。因此帝王确有廉政的动机。但是另一方面,帝王的权力,又来自百官的辅佐。水至清而无鱼,要没油水谁替你卖命?所以聪明的天子对宠臣的腐败向来是睁只眼闭只眼。于是纵容腐败又常常是换取效忠的无奈之举。因此,专制者的确一方面希望反腐败,令一方面又不得不利用腐败。这种矛盾状态使得专制政治下反腐败总是投鼠忌器。导使腐败逐渐泛滥,直至王朝覆灭。
同时,腐败还是臣子操在帝王手里的把柄。在王朝末期,专制统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激化,腐败则是维系王朝的最后一瓶粘合剂。共同的腐败把专制统治者绑在一条船上,要沉大家一起下水。
从官员的角度看,封建专制下反腐败从来是自毁前程的行当。官员职权来自帝王百官,把人得罪光了将来即使不为小人所害,恐怕也逃不掉主子的丢卒保车。中国5000年文明史,包拯虽有其人,故事还都是虚构的。
民主政治的权力来自人民的选票。清廉,至少是假装的清廉,原则上是获取选票的必要条件。在民主社会中没有“清官”这个词,因为这是为官的下限而不是上限。
民主政治同时又是漏洞百出的不完美制度。贪官只要足够小心,仍然可以腐败到一定限度。
仅仅有民主选举那是远远不够。象廉政公署和FBI这样的常设反腐机构绝对必要。不但要有
这些机构,还需要给反腐败执行人提供足够的“因三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