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大型国际活动中国形象建构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37:09
时间:2010年08月30日 09时18分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孟建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国家形象对一国发展和安全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更快、更直接。从国际公共关系学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文化影响力、地区协调力、国际参与力等方面构建。而在这“四力并举”中,一个国家在“国际机构和国际重大活动的参与上”是其间相当重要的方面。
就国际公共关系而言,一个国家是否有能力举办超大型国际活动,是衡量一个是国家是否具有国际形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中国来说,2008北京奥运会,真可谓发唱惊庭,开启了中国形象在世界上的“辉煌起跳”。两年后的2010上海世博会又紧紧跟进,让中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辉煌聚焦”,当然世博会还在运行,如果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形象成人礼的亮相,上海世博会是成人礼之后的首度亮相。
“性格组合”是文艺美学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理论。借鉴这种理论,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恰恰是中国形象构建中的性格组合。正是凭借这种性格的组合、性格的互补,中国通过举办两个超大级世界活动的“宏大仪式”,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新形象”的亮丽,这个性格组合可通过四个维度表现出来:
维度一:奥运会是人类体能、生命力发挥到极致的展示,而世博会是人类创造力发挥到极限的展现;奥运会努力改变的是“积贫积弱”、“东亚病夫”的中国形象,而世博会努力改变的是“因循守旧”、“创造匮乏”的中国形象。
维度二:奥运会是人类体育竞技的盛会,而世博会是人类综合能力的展现。前者,是表现为国家形象中竞争的激越,金牌的角逐,而后者表现为国家形象中创造的迸发,文化的魅力;前者更多体现为竞技性,而后者更多体现为创造性。
维度三:奥运会点燃人的精神,迸发人的情感,而世博会则是给人以现实的启迪,给人以未来的畅想。前者,体现为国家形象的国家意志,强悍风格,后者,表现为国家形象的生活态度,美好理想。
维度四:奥运会让中国人告别屈辱和悲情,展现中国形象的奋进和崛起。而世博会则让中国人追求情趣和诗意,展现中国形象的想象和浪漫;奥运会更多是要显示一个民族的奋起,世博会更多是要打造一个幸福的国度。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金牌数的第一,也是中国形象中精神昂扬和民族凝聚的一部分;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也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奇观,中国馆的宏伟,异国场馆的浪漫,也是中国形象中执着创造和憧憬美好的一个侧面。
作为超大型国际活动的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虽然对中国整体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两者的成功与中国形象成功等同起来。这也许会犯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为什么这么说?这里讲的中国形象是指中国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是在某一个事件上的具体形象。事实上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们的国家形象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同时期有毒奶粉等另外一些事件的影响。举个例子,比如说到希腊去,一个神庙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是可能的,但是由于希腊的动荡等各方面的原因,你对希腊的印象并不好,这也是可能的。所以,奥运会或者世博会的成功的确很好,但不是国家形象的成功,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画等号,这是很容易混淆的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个国家在崛起壮大的时候,有要被世界承认的心态,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要紧的是,还要有深刻的内涵,要有一个宏大“抱负”。通过上海世博会,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城市的美好,但是,不能只是一个“好”字,而是要看看人家的“好法”。这个“好法”就是现代化之路。
中国已经一步步走向富强。问题在于,除了富强,还要有什么?一个国家真正的崛起,是文明的崛起。某种意义上说,文明是一整套的价值观。中国的崛起,要追求这一意义上的崛起,不仅要考虑国家利益,还要考虑人类的意义,从文明高度来思考问题。世博会开创“城市最佳实践区”就让世界称道,这就是中国创造,面向世界的创造。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