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06:15
广州市黄埔东路3013号大院市87中学 梁慧玲学习者分析】
通过整章的学习,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程序的结构、算法流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是对本章知识的小结、整理和提升。本节总结归纳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分析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及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讲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体验思考,讲练结合,以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我们学习了“求圆面积”的程序,请看程序段(演示),程序中语句的执行是如何的?
教师解释,程序的执行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开始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顺序结构,是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一种。
学生思考,回答。
引起学生的思考。
新课讲授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如图,A语句和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

学生听讲解,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存数据?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输入两个变量A、B的值。
第二步:利用第三个变量C来进行交换,交换的过程如下:
C=A
A=B
B=C
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分析程序的流程图。
(3)讲解程序的编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A=InputBox("输入第一个数A:")
B=InputBox("输入第二个数B:")
C=A
A=B
B=C
Print "交换后A=";A, "交换后B=";B
End Sub
学生观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4)教师巡堂指导。
学生做练习一。
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教师小结顺序结构的特点。
1. 执行过程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
2.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顺序结构程序中的任何一条语句都要运行一次,而且也只能运行一次。
学生听讲解,做好记录。
巩固相关概念的掌握。
分支结构的基本概念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有顺序结构是不够的,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如下图所示,程序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操作或B操作。

这种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构。
学生听讲解,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分支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判断输入的一个正整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题目:输入一个正整数,判断它是偶数还是奇数。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判断一个正整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判断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输入一个正整数N;
第二步:判断N是否能被2整除,即判断条件N mod 2==0是否成立;
第三步:若判断条件成立,则输出该正整数是偶数,否则输出该正整数是奇数。
分析程序的流程图。
(3)讲解程序的编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N=InputBox("输入一个正整数:")
If (N mod 2==0) Then
Print N;" 是偶数。"
Else
Print N;"是奇数。"
End If
End Sub
学生观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4)教师巡堂指导。
学生做练习二。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教师小结分支结构的特点。
① 分支结构是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
②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在分支结构内,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操作或B操作之一,不可能既执行A操作又执行B操作,也不可能A操作和B操作都不执行。
学生听讲解,做好记录。
巩固相关概念的掌握。
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
有时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经常需要重复执行一些操作,如计算1+2+3+…+100的和,我们可以利用循环结构控制程序按照一定的条件或者次数重复执行。
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学生听讲解,
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循环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累加求和。
题目:计算1+2+3+…+10的和。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进行累加运算,可先设累加变量的值为0,还要准确理解循环次数,避免出现多一次循环或少一次循环的情况。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使累加变量S的值为0;
第二步:循环变量I的初值为1,终值为10,步长值为1;
第三步:判断循环条件I>10是否成立,成立,则输出累加变量S的值,否则S=S+I,I=I+1,重复第三步。
分析程序的流程图。
(3)讲解程序的编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S=0
For I=1 To 10 Step 1
S=S+I
Next I
Print "1+2+3+…+10的和是";S
End Sub
学生观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4)教师巡堂指导。
学生做练习三。
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教师小结循环结构的特点。
① 循环结构中通常都有一个起循环计数作用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一般都包含在执行或终止循环的条件中。
② 循环结构主要用在一些有规律的重复计算的算法中,例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
学生听讲解,做好记录。
巩固相关概念的掌握。
知识归纳
教师小结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程序基本控制结构的共同特点:
① 三种结构都是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② 三种结构内都不存在死循环,即无终止的循环,像下图的结构中就存在一个死循环,在程序中是不允许死循环出现的。

认真听讲,归纳知识。
通过归纳,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执行的程序结构。
分支结构: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
循环结构: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我们灵活运用这三种基本结构,就可以编写出各种各样的程序,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
思考问题,加深记忆。
通过小结,巩固
·教学评价:(学生在相应表格项目旁边括号内填“是”或者“否”。)
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理解(  )
基本理解(  )
没理解(  )
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理解(  )
基本理解(  )
没理解(  )
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理解(  )
基本理解(  )
没理解(  )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制作的课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