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扶阳思想发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4:31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字钦安(1824~1911年),四川邛州固驿镇人。著有《医理传真》、《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于后世。近代有称其为“郑火神”,是火神派的创始人。擅长应用辛热药物,注重扶阳气。
用八卦原理阐述肾的病理生理
郑钦安以《周易》丰富的辩证法和天地整体运动观为指导,用八卦原理来阐述肾的病理生理,堪称“坎—肾”学说。如其《医理传真·卷一》中坎卦诗说:“三天施地润水通,一气含三造化工;万物根基从此生,生生化化沐时中。”认为:“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属于至阴之时,乃人之命之根,真种子也。”郑氏屡以一阳藏于二阴之中为喻,并且把地坎卦的特征紧密地与肾相提并论:“尝谓水火相依而行(水即血也,阴也;火即气也,阳也)。虽是两物,却是一团,有分之不可分,合之不胜合者也。即以一杯沸水为喻(沸,热气也,即水中无形之真火),气何常离乎水,水何常离乎气,水离乎气,便是纯阴,人离于气,即是死鬼。二物合而为一,无一脏不行,无一腑不到,附和相依,周流不已。”这种阴阳相抱之理,阐发了《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阳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经旨。并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其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大宝论》中说:“天一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郑氏在《气血两字作一卦解》中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主命,亦可作一坎卦以解之。”所谓相火,或名命火,或名龙雷火,或名无根火,或名阴火,或名虚火等等,均是肾中真阳的代名词而已。
郑氏在《坎卦解》中认为:“一阳(指肾中真火)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一阳落于二阴之中(此即为坎卦),化而生水,立水之极,水性下流。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须知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坎中一阳也),不能飞腾而兴布云雨,惟潜于渊中,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而俯首于下也。”充分地把《内经》中肾脏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阳也。”虚火上冲,为“明云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飞龙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这种肾阳亏虚,乃“先天真气上浮”,“真气命门也,火种也,藏于肾中,立水之极,为阴之根,沉潜为顺,上浮为逆”,病至于此,乃“五脏六腑之阳气,已耗将尽,消灭剥削,已至于根也!”
以阴阳为核心辨治肾阳虚
用药,而难以识症。亦不难于识证症,而难于识阴阳。”《医法圆通·自序》云:“万病总在阴阳之中。”郑氏辨证方药一线贯穿。如25问曰:“病后两脚浮肿至膝,冷如冰者,何故?”答曰:“此下焦之元阳未藏,而阴气未合敛也。……下部属肾,肾通于两脚心涌泉穴,先天之真阳寄焉,故曰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浮肿如冰之症即生。古人以阳气喻龙,阴血喻水,水之汜滥,与水之归壑,其权操之龙也。龙升则水升,龙降则水降,此二气互根之妙:亦盈虚消长之机关也。学者苟能识得元阳飞潜之道,何患治肿之无方方哉?当宜峻补元阳,交通上下,上下相交,水火互根,而浮肿自退矣。方用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主之。”
舌苔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三焦之阳,如桂枝、人参、黄芪扶上焦之阳,干姜、豆蔻、砂仁扶中焦之阳,天雄、附子、硫黄扶下焦之阳。郑氏在《医理真传》中还说:“然又有近似实火处,又当指陈。阳虚证,有赤如绛而似实火者。有脉极大劲如石者。有身大热者。有满口齿缝流血者。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有大小便不利者。”虽外观一切火象,却不可误认为实火,必须细心辨认,只要有所举阳虚病情可凭,仍当用扶阳抑阴之药施治。
郑氏指出:“真气上浮之病,多与外感阳证同形,人多忽略,不知其气上浮之病大象虽具外感阳证之形,仔细推究,所现定系阴象,绝无阳症之实据可验。……大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阳气盛必上腾,即现牙疼、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总在这阴象上追求,如舌青、唇青、淡白无神之类是也。……三阴之方,以温中、收纳、回阳、降逆、封固为安。”如确系真阳上浮之疾,切不可妄用滋阴降火之法,助阴以灭阳而促真命损。郑氏在论阳虚数十条中,抓住了阳虚阴盛的特征,临证用大小建中汤、理中汤、潜阳丹、回阳救急汤、封髓丹、姜桂诸方,这些与四逆汤为同一类型,因此郑氏谓四逆汤为阳虚之主方。其所用之方,无论经方、后世方及自创方,都以药味少而分量较重为特点,值得研究与发掘。
郑钦安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阐述
在医理真传卷里,先生对此方领悟别具一格,他说此乃交阴阳之方。附子辛热。能助太阳之阳。而交于太阴。麻黄苦温,细辛辛温。能启少阴之精而外交于太阳,仲景取微发汗以散邪,实乃交阴阳也。大家有何看法?如果谁有用此方交阴阳的病案就发出来吧,讨论讨论。
一治忿嚏不已。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盖肾络通于鼻,嚏属肾,故知病在少阴也。
一治腰痛难于转侧。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今见转侧难者,明是肾藏不温,阴寒滞于内也。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经散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自重。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头脑冷。夫脑为元神之府,清阳聚会之处,如何得冷。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门火衰,真气不能上充。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真阳旺而气自上充,故治之而愈。
一治气喘痰鸣。夫气喘之症,举世皆谓肺寒。不知先天这一点真气衰,即不能镇纳浊阴之气,阴气上腾,渐干清道,故见痰喘。四逆汤力能温下焦之阳,故治之而愈。
一治耳肿皮色如常。夫耳肿之症,每多肝胆风火。今见皮色如常,明是阴气逆于上也。四逆汤力能扶阳祛阴,治之故愈。
一治舌黑唇焦,不渴,少神。夫舌黑唇焦之症,多困阳明胃火而作。果系阳明胃火,必现烦躁,口渴饮冷,二便闭塞等情。此则舌黑唇焦,其人并不口渴,却又少神,明是真阳衰极,不能薰腾津液于上。当知阳气缩一分,肌肉即枯一分。此舌黑唇焦所由来也。四逆汤力能回先天之阳,阳气一回,津液复升,焦枯立润,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畏寒脚冷。按喉痛一症,原非一端。此则畏寒脚冷,明是少阴受寒,逼出真火浮于喉间,故喉痛而脚冷。四逆汤力能温少阴之气,逐在里之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身大热,面赤目瞑,舌冷。夫喉痛,面赤身热,似是阳症,又见目瞑舌冷,却是阴盛隔阳于外之征。四逆汤力能祛逐阴寒,迎阳归舍,故治之而愈。
一治吐血困倦。夫吐血一症,总缘地气上腾,升降失职。人身气为阳,主升。血为阴,主降。今当升者不升,不当升者而反升,明明阴血太盛,上干清道。古人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教人补火以治水也。又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教人补水以治火也。四逆汤力能补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齿缝流血。夫齿乃骨之余,本属肾,肾为水脏,先天之真阳寄焉,以统乎骨分中之血液。真阳不足,不能统摄血液,故见血出。四逆汤力能补肾中之阳,治之故愈。
一治朝食暮吐,完谷不化。夫饮食入胃,固以胃主。然运化之机,全在先天命门这一点真火,始能运化。真火一衰,即不能腐熟谷水,而成完谷不化,朝食暮吐者。暮为阴盛之候,阴气上僭,心肺之阳不能镇纳,故听其吐出也。四逆汤力能补命门下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足心夜发热如焚,不渴,尿多。夫足心发热如焚,人皆谓阴之虚也。夫阴虚由于火旺。火旺之人,尿必短赤,口必饮冷,理势然也。今则不渴而尿多,明是下焦无阳,不能统束肾气,以致阴火沸腾,故见足心发热如焚也。四逆汤力能补火,火旺即能统束群阴,故治之而愈。此病予亲身患过,并治好多人,此法即是丙夺丁光之义也。知得丙夺丁光,便知得阳衰不能镇阴的旨归也。
一治面赤发热,汗出抽掣。夫面赤发热,汗出抽掣,近似中风,其实不是,务必仔细斟酌。如其人本体有阴象足征,即不可当作风热,须知面赤[1]发热者,阳越于外也。汗出抽掣者,阳亡于外,不能支持四维也。四逆汤力能回阳,阳回则诸症自己。
一治大便下血,气短少神。夫大便下血,固有虚实之分。此则气短少神,必是下焦之阳不足,不能统摄血液。四逆汤力能扶下焦之阳,阳旺则开阖有节,故治之而愈。
一治头摇,面白少神。夫头摇之症,人目之为风。而予于此症,察其人面白少神,如其为清阳不升,元气虚极,不能镇定也。四逆汤力能扶阳,真阳一旺,即能镇定上下四旁,故治之而愈。
一治背冷目瞑。夫背为阳中之阳,不宜寒冷。今又背冷而目瞑,明是先天真阳衰极,阴寒内生,阴盛则阳微,故目瞑而背冷也。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故治之而愈。
一治舌腰硬而青。夫舌肿一症,似乎心火旺极,不知舌仲而青,此乃阴寒太盛,逼出真火,欲从舌尖而出,故见肿硬青滑。四逆汤力能补火,祛逐阴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唇肿而赤,不渴。夫唇肿之症,近似胃火,胃火之肿,口必不大渴。今见病人唇肿而口并不渴,可知阴火出于脾间。四逆汤功专补阳,阳旺则阴火自消,故治之而愈。
一治鼻涕如注面白少神。夫鼻涕一症,原有外感、内伤之别。此则面白无神,明是真阳衰于上,不能统摄在上之律液。四逆汤力能扶坎中真阳,阳旺自能统纳,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发起包块,皮色如常。夫周身发起包块,疑似风热阳邪,此则皮色如常,却是阴邪僭居阳位。四逆汤力能扶阳,阳旺则阴邪自伏,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忽现红片如云,不热不渴。夫周身发现红云,人孰不谓风火郁热于皮肤。夫风火郁热之症,未有不发热而即作者,亦未有口不渴,而即谓之火者,此处便是认症机关。予每于此症,认作阳衰,阴居阳位,以四逆汤治之而愈。
一治发热谵语,无神不渴。夫发热谵语,世人皆谓热伏于心,神无所主也。不知阳症热伏于心,精神不衰,口渴冷饮,小便亦必短赤。此则无神不渴,明是真阳衰极。[眉批]在无神二字上定案。发热者,阳越于外也。谵语者,阴邪乘于心,神无所主也。不渴、无神,非邪火也。四逆汤力能回阳,阳回则神安,故治之而愈。
一治两目白晴青色。夫白轮属肺,金也。今见纯青[1],日无白色,是金气衰而肝木乘之也。妻乘于夫,是乾则不振,纯阴无阳之候。[眉批]坎中一点真金即真阳也,人活的即此。多在死例。四逆汤力扶坎中之金,金气一旺,目睛自然转变,故治之而愈。
一治两目赤雾缕缕,微胀不痛。夫目窠,乃五脏精华所聚之地,原着不得一毫客气。今见赤雾缕缕,疑是阳火为殃,不知阳邪痛甚、胀甚,此则微胀不痛,明是阳衰于上,不能镇纳下焦浊阴之气,地气上腾,故见此等目疾。四逆汤力能扶阳祛寒,阳光一照,阴火自灭,故治之而愈。
按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予每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不知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难道予不会写几个参、地、归、芍,芩、连、栀、柏之方乎,只因世风日下,不究病之阴阳,专究方药之平稳。不知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多死焉。火猛烈,民望而畏之,鲜死焉。总之,水能生人,亦能死人;火能生人,亦能死人。予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学者苟能洞达阴阳之理,自然头头是道,又奚疑姜、附之不可用哉。
1,男,49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经各大医院,遍做各种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服镇痛药后,能暂时缓解,停药则复。迁延至今,现头部疼痛频作,遇冷遇风更甚,腰痛时有冷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诊毕,亦书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一剂。第二日,复诊,头痛大减,凉意若失。效不更方,继守前方治疗,半月而愈。
2,男,48岁。自述皮肤瘙痒,时发疹块或疹点五年。曾到各级大小医院治疗,前医予抗菌,消炎,抗过敏,中医予清热解毒除湿,效不显,仍常年反复发作,痛苦不己,经人介绍前来就医。症见畏寒,怕冷,背心为甚,气短,胸闷,前臂、背心现暗红皮疹,痒甚,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迟。诊毕,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一剂。次曰,复诊:述服药半小时即觉全身舒畅,皮疹瘙痒顿减,疹块未见新发,背部冷感顿消,胸闷气短若无。予原方加减续治,逐渐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