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盛衰发有时——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3:24
孙其新
摘要:针对中医时间医学正处在整理研究阶段,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方法:交节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伏邪辨证;时间辨证的要领:阴阳盛衰、邪正交争、真假标本;时间辨证的特色:交节辨证规范、伏邪辨证新论、肺痨潮热新解。
关键词:中医时间医学 时间辨证 方法 要领 特色 李可 医案
自1979年美国人皮尔兹撰写《生物钟》一书翻译出版后,引起了我国中医界的极大兴趣,兴起了中医时间医学的整理研究热潮。事实上关于人体生命时间节律的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记载,如《内经》中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就是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归纳出以人体五脏为主体,内系五官、五体、五神、五华等,对应自然环境的五方、五时、五气、五色、五味等所形成的五个功能系统,体现出中医学的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整体观。这种“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实质,反映出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春、夏、秋、冬)变化是同步的时间节律。认真整理我国历代医家有关时间证治的临床经验,就成为当前中医工作者的关注课题。李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时间辨证的方法、要领、特色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挥。现根据其医案60余则,归纳出以下内容:
1 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方法
李可关于时间辨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1 交节辨证
所谓“交节”,是指一年之二十四节气的更叠,或一日之四时的交替,即夜半相当于冬至,日中相当于夏至,晨旦相当于春分,日落相当于秋分。李可在论火不归原时指出,火不归原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其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胜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241页)。简而言之,交节辨证是根据年节律、日节律而判断人体阴阳盛衰的治病方法。它多用于以下证候:
1.1.1 火不归原证 李可之火不归原案17则,其中按年节律辨证者7例,日节律辨证者4例。下面举例证之:
白塞氏综合症  包某,女 , 40岁。冬至当日初诊,患口腔溃疡、外阴溃疡6年。发作多在每年冬季,尤以冬至,交节之时一到,立刻发病。经治多年无效。诊视,见舌红如柿,无苔,口干极而不欲饮。口角内侧,舌边尖部,白色溃疡成片。外阴每发病,先觉外阴辣痛,旋即口舌生疮。头晕如腾云驾雾,面部轰热如潮。按脉沉细,双膝独冷。其症发病甚急,说来就来,一二分钟即令人不能忍耐。此症,《金匮》谓之“狐惑 ”,由湿热生虫,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 ”,治以清湿热而杀虫。此例病经多年,反复发作,未见湿热积毒征象。从脉证推断,恐系肾阴久亏,阴不敛阳。适逢冬至节令,一阳来复,龙雷之火不仅上燔,且肾与前阴相关,又且下焚,姑予引火汤3剂:熟地 90g、巴戟天、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药后诸症皆愈。此法并治45岁以上之男人多人,服药1剂,口舌疮即退,服3剂下阴部之溃疡亦了无痕迹 (291页)。
按 本案发作在每年冬季,尤以冬至当日,交节之时一到,立即发病,一二分钟都不能忍耐,真是描写如绘,令人叫绝。
1.1.2 格阳、戴阳证  李氏之格阳、戴阳案,按交节辨证者5例,如足心发热案,为日轻夜重 (236页)。
1.1.3 奇经八脉证 李氏之奇经八脉案,按交节辨证者3例,如奇经八脉频发案,每晚8时准时发病(386页)。
1.1.4 阳虚证  李氏之阳虚案,按交节辨证者14例,如经水不止心悸案,因心悸不敢夜卧、卧则心动震衣、手抖不停(229页)。
1.1.5 伏邪 伏邪有交节发病的特点,如肺间质纤维化案,在子时、寅卯之交暴咳。缘于子时阴气大盛,阳不胜阴则咳久而难出;寅卯之交,日将出,阳气渐旺则咳时短而痰出较多(31页)。
1.2 六经辨证
由于六经各有“欲解时”,根据各经在其所主的时辰内,功能相对旺盛的道理来判断疾病。刘力红在《思考中医》中指出,病人更关心的恐怕不是这个“欲解时”,而是疾病在什么时候发生或加剧。为此 ,他提出了“欲作时”概念,它(欲作时)必定就在与欲解时相反的位置上,即阴阳变化相反的位置上。如一咳嗽患者,若在半夜发作或加剧,那应该首先考虑太阳病,因为亥子丑与太阳的欲解时巳午未正相反。所以,“欲作时”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更重要意义(22 页)。李可常用六经之“欲作时”来诊断疾病,如无热惊风成痿案中,幼儿夜半2时突然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两腿不能站立。由于营卫不固,子夜暴感寒邪,寒主收引,故频频抽搐(73页)。又小儿暴喘案,下午喂肥肉两块,夜半突然暴喘痰壅,无汗、唇青、四肢欠温,证属寒喘夹食,以小青龙汤加莱菔子治之(83页)。二者均为太阳“欲作时”之明证。
1.3 经络辨证
所谓“经络辨证”,是指十二经脉的时辰辨证。由于手太阴肺为十二经之首,而《内经》又有“寅”为一天之中阳气初生之时,于是根据“寅”时与手太阴肺相应而依次推论的,这说明每值某经的相应时辰其气血亦会相对旺盛的道理。李可亦用此法来判断疾病,如肺心病奇病案,每至寅时先觉脐下筑筑跃动,随即有冷气上攻至剑突,暴喘、自汗、心悸等。寅时发病者,属于手太阴肺,为十二经循行之始,说明经气起步难(375页)。
1.4 伏邪辨证
伏邪不仅交节病作,还有其它时间特点:①经前必犯:如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案,每逢经期,诸证加剧(21页); ②周期性发作:如重症痢疾疑癌变案,每隔月余即暴痢1次(152页);③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如休息痢案,患病16年,每年夏秋必发,服中药百剂不效(148页)。
2 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要领
李可在“溶骨肉瘤案”中指出,患者腰痛不能转侧,上午轻,下午重,入夜剧痛呻呤不能入睡。缘于久病阴损日甚,阳失依附而阳亦衰,乃症情“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之所由来。而食后之寒热交作,亦非外感邪正交争,乃自身阴阳盛衰之变(351页)。笔者根据此段话,悟出时间辨证的要领。
2.1 阴阳盛衰
阴阳盛衰,主要用于内伤之时辰辨证。所谓“自身阴阳盛衰之变”,是指内伤杂证之人体阴虚、阳虚、阴盛、阳盛,随着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而发作或加剧的时辰疾病。如病以上午(或后半夜)出现或加重者,多属阴虚(或阳盛)病人。因为本身阴虚者(或阳盛者),又逢阳升(或阳生)之助,故病势更甚。同样的道理,证以下午(或前半夜)出现或加重者,大多属于阳虚(或阴盛)患者。现附验案,以为佐证:
咽痛寒证兼齿衄  牛某,男,50岁。因齿衄年余不愈求治,近1月更增咽部干痛,痰多味咸,口干而不欲饮。食纳如常,偶见嘈杂泛酸。近2年异常发胖,体重增加10公斤,反不如过去精力旺盛。动则气喘,夜多小便,膝冷,脉沉细弱,舌淡胖有齿痕。牙龈色暗,血污满齿,日轻夜重,一觉醒来,满口黑紫血团。咽喉干痛,舌不能转动。曾用大剂量维C,连服六神丸22瓶,出血、咽痛有增无减。脉证合参,确为命门火衰,少阴真寒证无疑。因胖为湿盛阳微,痰为阴邪,味咸为肾虚水泛;日轻夜重,为阳不胜阴;喘为肾不纳气;咽干痛不肿不渴,乃因肾脉循喉咙,系舌本,阴寒过重,逼下焦真火浮于咽喉要道;其齿衄从发胖后始见,齿为骨之余,骨乃肾所属;血属阴,必得阳旺始能统摄血循常道,阳衰失于统摄,故溢于外。乃迳投四逆汤:炙草60g、附子、干姜各30g,水煎冷服3剂。药后两证皆愈,唯觉腰困气短,加肾四味120g,红参10g,又服3 剂,已康复如初,再无反复(289页)。
按 此案既有阳虚的一面,如夜间尿频、膝冷、脉沉细弱;又有阴盛的一面,如体胖、痰多而咸、舌淡胖等。由于阳衰失于统摄,血溢于外,满口黑紫血团,日轻夜重。关键就在“阴阳盛衰”,而“盛衰”即“虚实”二字而已。如只论阴阳,而不分虚实,则往往误事。正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是也。
2.2 邪正交争
邪正交争,主要用于外感或伏邪之时辰辨证。邪正交争之“邪”,当指外感或伏邪;而“正”是指正气,可引伸为自身之阴阳盛衰。所以,邪正交争既要分析邪气的表里、轻重等,又要判断正气的阴阳盛衰,然后把两方面的分析结合起来,作出全面的诊断。邪正交争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①单纯外感辨证:如果是典型的六经病证,只要根据六经辨证就可得出结论,如发热待查案,每日下午 3 ~8 时高热,即可诊为阳明腑实证(183页);
②外感兼内伤:如肺间质纤维化案,既要分析外感伏邪,又要判断自身阴阳盛衰,最后综合判断:子时阴气大盛,阳不胜阴,故咳时久而痰难出;寅卯之时,日将出而阳气渐旺,故咳时短而痰出较多。由此得出,正气尚堪与邪交战,可挽之处,全在“发作有时”一节(31页)。下面举例证之:
真热假寒  名医某,男 , 60岁。冬至节后2日,忽患奇疾。如病似外感小恙,3日后忽然昏迷。气息微弱,面色灰滞,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头汗淋漓,神识似清似蒙,六脉似有似无。某医断为“伤寒,少阴亡阳,已属弥留,姑拟参附汤,聊尽人事”,邀余会诊,以定取舍。见证果如所云,然则室内秽气扑鼻,颇觉蹊跷。且证情突变,寸口脉乱难凭,摸其下三部之跌阳、太溪、太冲,则沉实有力,一息六至有余。欲观其舌,则病者昏昧,牙关牵紧,乃强刺颊车穴,以匙把撬开口,口中臭气熏人欲呕,舌面满布黄厚燥苔,中根已黑。询其小便,则如浓茶,亦有臊臭,大便5日未解。推按小腹板硬,至此,真相毕露。素知患者解放前吸食鸦片20余年,至今仍以樟脑酊维持精力,其脏腑积毒可知。且病在冬至之后,阴虚液亏之体,适值一阳来复,邪从热化、燥化,已由太阳转属阳明腑实,其肢厥乃热深厥深之变;神识昏蒙乃浊气上干神明;头汗粘手,亦属腑实熏蒸。种种见证悉为热闭阳明之腑,而非亡阳厥脱,且真寒证绝无口臭熏人之象。遂疏大承气合增液汤急下存阴,腑实一通,上闭即开:大黄30g、芒硝(分冲)20g、枳实15g、厚朴、生地、玄参、麦冬各30g,煎分2次服,约2小时许,泻下恶臭便1次,被褥狼藉,移时神清而愈(52页)。
按 此案病因病机盘根错节,既有吸鸦片病史、脏腑积毒在先,又逢冬至时节外感,老年阴亏之体而一阳来复,邪从热化、燥化,病由太阳转属阳明腑实,而肢厥乃热深厥深之变,为真热假寒。其脏腑辨证(指脏腑积毒)、交节之变和六经辨证纵横交错,堪称“邪正交争”之成功范例。
从中可以看出,外感邪正交争比自身阴阳之变更为复杂,是多种辨证方法的结合。因此在运用时,首先要抓住病因病机,侧重六经的,就用六经辨证;涉及交节的,就用交节辨证;若六经、交节还确定不了的,就用脏腑辨证等。
2.3 真假标本
李可在“奔豚兼脑鸣案”中指出,奔豚证分寒热二型,寒为本,热为标,寒证积聚日久,变生热证。患者在30岁时,即发现脐周绞痛,攻冲奔突达50年。老年之后,五液亏损,阴虚于下,故呈化热之势。每日病作,在凌晨4时前后,日重夜轻,寒热错杂(193页)。笔者在上述“寒热标本”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出“真假标本”之要领。
真假标本,主要用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时辰辨证。由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都存在着标本问题,即真寒、真热是本,假热、假寒为标,其时辰辨证就有两种情况:
①时辰从本论:如“足心发热案”,自觉涌泉穴处呼呼往外冒火,日轻夜重,为下焦阳虚,阳不统阴,致阴火沸腾,其交节之变(日轻夜重)便是从本(从寒)而论(236页);“咽痛寒证案”,其假热如咽干痛、口舌生疮,日轻夜重,亦是从本而论(298页 );
②时辰从标论 :如“奔豚兼脑鸣案”,冲脉上攻应以寒为本,但患者高龄之后,阴虚于下,而呈脐周烧灼、尿赤便燥等化热之势,每日病作在凌晨4时之左右,日重夜轻,其交节之变(日重夜轻)便是从标(从热)而论(193页);“阳虚型红斑狼疮案”,每日午前一阵面赤如醉,过午渐消,真阳有外越之险,其交节之变亦是从标而论(202页);“阳虚型高血压案”,中午面赤如醉亦然(383页)。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是中医辨证的难点,而其时辰辨证又是难中之难。关键是要把握好“真假标本”。如真寒假热证,其“真寒”,是整体,而“假热”为局部。局部的“假热”,可以从标 (从热),也可以从本(从寒),当依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假热”表现为日重夜轻,就从标而论;若表现为日轻夜重,当从本立论。至于真热假寒证,也是同样的道理。总之,一切都要以人为本,谨守病机,不可拘执。
3 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特色
李可关于时间辨证,主要有以下特色:
3.1 交节辨证规范
交节辨证,是李氏最常用的时辰辨证,用于火不归原者11 例,格阳、戴阳者5例,奇经八脉者3 例,阳虚者14例,伏邪者7例。从这40例医案中,可以看出交节辨证的成熟规范:
3.1.1 内容详实
下面看一则“内容详实”医案:
血管神经性头痛  李某,女,38岁。患者因剧烈右偏头痛7日入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用安络痛、当归注射液穴位封闭不能控制,邀李氏会诊。自冬至近1个月以来,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上攻头面,面赤如醉,轰热难忍。一周前拂晓,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窜至右太阳,约3~5分钟发作1次。每日如此反复发作10余次, 5时痛起,日中痛剧,下午5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入夜则如常人。便燥口干,双膝独冷,夜难成寐。脉洪大而虚,舌光红无苔。脉证合参,当属肾阴亏损,阴不抱阳,水浅不养龙,故龙雷之火上奔无制。阴虚之患,寅末日将出而病,日中阳气大盛,故病重。日落阳气衰,得天时之助而暂愈。入夜阴气渐充,故如常人。法宜大剂滋水,导龙归海,引火归原,佐入酸甘柔肝缓急:熟地90g、巴戟、天麦冬各30g、茯苓 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草30g、葛根60g。二诊:药进3 剂,当天热流攻冲之势大缓,次日轰热止而痛亦止。偶于下午2~3时有短暂发作,脉敛,面色转淡,舌上生出薄白苔,带原方3剂出院。追访3 年未复发(239页)。
按 本案自冬至近一个月以来,每到太阳出山便觉热流上攻,面赤如醉,轰热难忍。一周前拂晓,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窜至右太阳,约3 ~5 分钟发作1 次。每日如此反复发作10余次,5时痛起,日中痛剧,下午5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入夜如常人。从中可见“内容详实”之一斑。
3.1.2 情节生动
所谓“情节生动”,主要表现为“来势暴多急突变”。下面举例证之:
真寒假热  武某,男,57 岁。冬至当日,忽患口、舌、唇部生疮,其症颇急、颇奇。10时发病,11时即满口满舌如火灼。仓促之间,服用导赤散合凉膈散,其方甚轻,生地、连翘10g,其余皆3~5g。11点半进头煎,药毕覆杯,立觉火从脐下直冲头面,双唇肿大如桃,舌亦肿痛更甚,且心烦懊恼,莫可名状。约12时半,其子邀诊。见患者面赤如醉,舌肿塞口,诉证不清。按脉洪大无论,重按则反如游丝,120次 /分,视其舌则边缘齿痕累累,有白色溃疡布满边尖。唇肿外翻,迸裂出血。问其二便,则大便干,小便未注意。口中亦无臭味。询其致病之由,其妻云:“年终总结,连续熬夜三晚后病”。问其渴否,患者摇头。此症颇费踌躇,望闻问切皆不得要领。犹疑之间,忽见患者扬手掷足,烦躁不可名状。进门时,仓促之间见其面赤如醉,细视之,则鲜艳光亮,如演员之涂油彩状。恍然悟及此与戴阳证之面赤如“妆”同义,唯戴阳证多见于外感临危之际,此则由内伤而来。摸其下肢,则果见足膝冰冷。此必下元久虚,恰值当日冬至阳生,阴不抱阳,龙火上奔无制。前医误作实火,妄用苦寒直折,致水焰烛天,不可收拾。急以大剂附桂八味冲服油桂,以救药误而和阴阳:附子、熟地、山药各30g,茯苓、泽泻各12g,五味子10g,油桂115g (冲),水煎冷服。患者服药1次,1刻钟后安然入睡。2 小时许醒来,肿痛皆消,已无丝毫痕迹。次日复诊,口中仍觉麻辣,舌光红无苔,乃阴分受损见证。险证虽退,阴损未复,乃予大剂引火汤,两服痊愈(287页)。
按 此案冬至当日10 时发病,11 时即满口舌痛如火灼。11点半误服小剂导赤散合凉膈散头煎,立觉火从脐下直冲头面,双唇肿大如桃,舌亦肿痛甚。12 点半李氏出诊,见患者面赤如醉,舌肿塞口,诉证不清。视其舌则边缘齿痕累累,有白色溃疡满布,唇肿外翻,迸裂出血,扬手掷足,烦躁不安。发病前后仅两个半小时,戴阳之危症已显现,可谓“颇急、颇奇”是也。
3.1.3 逻辑严谨
所谓“逻辑严谨”,主要表现在类证鉴别。下面看一则类证鉴别案:
咽痛寒症  王某,男, 50 岁。患咽干痛、口舌生疮,用清心火、滋肾阴正治诸法,服药60余剂,六神丸、梅花点舌丹各1瓶,皆无效,渐渐食少、便稀、神倦,缠绵3 月不愈。邀李可诊治,询知其症日轻夜重,不渴尿多,双膝冷痛,脉沉细,舌淡润。来势缓,虽屡屡误治,却无急变。知非火不归原证型。四末不温,非极烫之水不喝,直断为少阴真寒证。缘由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若肾宫寒极,逼其火浮游于上,则成上假热、下真寒格局。宜与温少阴、逐里寒:炙草60g,干姜30g,附子30g,桔梗、益智仁各10g,水煎冷服2剂。二诊:药后诸证已减七八,原方续进2剂,痊愈(298页)。
按 本案近于戴阳证。为了进一步求证,必须从戴阳与火不归原的鉴别入手 : ①寒热真假:火不归原之上热下寒俱真,而本案是上假热,如咽干痛不肿不渴;②交节病作:火不归原遇阳则动、遇阴则静,而本案咽痛日轻夜重 ; ③暴急突变:火不归原来势暴急、项刻突变,而本案屡屡误治,却无急变;④附子用量:火不归原之阴损及阳型,其附子为小剂,而本案之附子为大剂。可谓细致入微,层次井然,不能不令人折服。
3.2 伏邪辨证新论
李可在仲景之“伏饮”观点基础上,对伏邪的概念、病因病机、治疗规律,进行系统整理和发挥,并归纳出伏邪发病的时间特点,是中医时间医学的新理论。例如:①交节病作:如伏寒奇证案,半夜子时必有冷气上攻胸际,气喘不能接续(380页); ②经前必犯:如阳虚型红斑狼疮案,经行寒战高热如疟(203页); ③周期性发作:如重症痢疾疑癌变案,每隔月余即暴痢1次(152页); ④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如过敏性鼻炎案,每年夏初必犯,缠绵32年不愈(262页)。
3.3 肺痨潮热新解
历来中医治肺痨午后潮热,皆从阴虚火旺立论,滋阴降火定法。李可从“肺结核戴阳危症案”误治中顿悟,对肺痨潮热有了新的解读:
①重新认识肺痨病因病机:肺痨虽病灶在肺,但波及四脏,甘寒养阴伤脾阳,苦寒泻火致戴阳;久病气血大虚,脾肾元气动摇;肺痨潮热,乃肝脾肾虚极之假热。
②重新探索肺痨治疗规律:治痨有四本,肺肝脾肾;劳者温之佐化瘀;以补中益气汤甘温除大热,以来复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救阳固脱等(300页)。笔者以方测证,解析肺痨之病机,如李氏用补中益气汤加萸、梅、龙牡,为阴虚渐及气虚、气虚欲脱,即阴损及气;而用来复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为气虚已脱、浮阳外越,即气虚渐及阳虚。前者气阴两虚,偏重在气;而后者气阳两虚,偏重在阳。从气虚、阳虚的角度,再来看肺痨的午后发热,就与交节辨证(即气虚、阳虚多午后病作)基本吻合了。如肺痨“盗汗5个月”,便可诊为“阴损及阳”(308页);其潮热,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导致阴阳气血诸虚,其时辰辨证关键就在“诸虚”二字,不能单从阴虚解读,望初学者留意。
3.4 从肺痨潮热引发的思考
笔者在李可之肺痨潮热新解的启示下,对阴虚潮热与气虚潮热进行一番深入思考。
3.4.1 阴虚潮热与气虚潮热的泛化
阴虚潮热,约起源于《内经》之“阴虚生内热”;气虚潮热,则起于东垣《脾胃论》之甘温除大热。千百年来,中医一直把阴虚潮热与气虚潮热加以演化。由于阴虚为午后发热,于是就把午后发作类病证如出汗、出血等,归于阴虚;气虚为午前发热,亦把午前发作类病证纳入气虚。临床常用黄芪治自汗,地黄治盗汗,便是这个道理,既使是名家医案亦屡见不鲜,这几乎成为中医临床的思维定式。
3.4.2 阴虚潮热与气虚潮热的反思
交节之变,是内伤时间辨证的普遍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午前发热者,多为阴虚、阳盛;午后发热者,多为阳虚、阴盛。这与阴虚潮热和气虚潮热所阐明的道理,正好相反,那问题是出在哪里?李可对肺痨潮热已经有了新的解读,并对阴虚潮热亦有一系列提示。如李氏在论述肿瘤时指出,凡肿瘤化疗、放疗损伤气阴,而见下午潮热、烦渴、舌红无苔等症,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萸肉、乌梅、龙牡,取效甚速( 363 页);他在论“阴虚舌”时又说,肺痨、骨蒸潮热而见阴虚舌,用甘温除大热,一周而潮热退(61页)。其“骨蒸潮热”就是指传统的阴虚潮热,并点明病机为“气阴两虚”。这样看来,传统的阴虚潮热应正名为“气阴两虚”之潮热。
至于气虚潮热,刘力红在论述阳明“欲作时”指出,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般欲作时相,而阳明欲解时为申至戌,那么欲作时当然就是寅至辰;另一方面是特殊的欲作时相,那就是日晡所发潮热(272页)。笔者从阳明潮热的特殊时相,联想到气虚潮热。因为按交节之变,阳明潮热(阳盛)本该在上午(寅至辰)病作,可实际上是在下午的日晡病作;气虚潮热本该在下午病作,可实际上却在上午。这样看来,脾与胃一虚一实,相互对应,既然阳明潮热为特殊时相,那么气虚潮热亦应该是特殊的时相。
总之,传统的阴虚潮热,应正名为“气阴两虚”潮热,不能以“阴虚”的名义加以演绎;而东垣之气虚潮热是特殊的欲作时相,不能作为一般规律加以泛化。我们应当对由于二者的泛化而形成的中医临床思维(即午后发作类病证为阴虚、午前发作类病证为气虚)与交节辨证(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相抵触,进行深刻的反思。
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方法:交节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伏邪辨证;时间辨证的要领:阴阳盛衰,邪正交争,真假标本;时间辨证的特色:交节辨证规范,伏邪辨证新论,肺劳潮热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