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即逍遥——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发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5:05
论文编码 3332
专业 中国哲学   更新时间 2009-5-24 8:23:55

摘要: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的最重要代表,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的独特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中的一颗永久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和无价瑰宝.庄子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了一个终极性的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庄子认为,现实世界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或体悟,就能从根本上摆脱在现实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逍遥游"的人生最高境界.作者概之为"得道即逍遥".该篇论文,本着"以庄解庄"的态度,通过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分析,旨在揭示其所蕴含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引言部分,概述了该领域研究的大致状况、思考的角度以及主旨.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庄子其人及其生活背景.第二部分,初步探讨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石:"得道"
关键字:庄子 人生哲学 精神自由 得道 逍遥游 庄子 哲学思想 教训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 精神境界 精神生活 提升 述评 生死观 养生论 生命 人生价值观 回归自然 基本内涵 方法 初步 生活背景 状况 领域
论文章节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石:“得道”
(一)关于“天道”
1、“天道”乃“虚无之有”
2、“天道”乃“自然无为”
3、“天道”乃“逍遥无待”
(二)关于“人道”
1、“累”乃是“为物所役”
2、“累”乃是“迷失本性”
3、“累”乃是“乱世之源”
(三)关于“得道”之方
1、“齐万物”、“齐是非”
2、“心斋”、“坐忘”
三、庄子“逍遥游”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涵
(一)“有所待”达“无所待”而“逍遥游”
(二)“乐天安命,回归自然”的人生价值观
1、“乐天安命”
2、“回归自然”
(三)“求全其永在生命”的养生论
(四)“形莫若就,心莫若和”的处世经
(五)“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的生死观
1、人的有限生命过程从属于“道”的永恒变化
2、死亡是生命的合理归宿,是一种返真之举
3、因任自然,不悦生,不恶死
四、庄子人生哲学的启示
参考书目与文献
论文内容预览
一说安徽蒙城)地人,一说齐国人,约生于周显王十年,约卒于周赦王二十九年,享年约83岁,师长桑公子,其活动年代大致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同时,是战国中期道家的最重要代表人物。唐初受号南华仙人,天宝元年二月诏为南华真人,其所著经为《南华真经》。庄子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及《史记索隐》本传引刘向《别录》。《庄子》一书中的《外物》、《山木》、《秋水》、《列御寇》、《徐无鬼》等篇也散载有庄子的活动,大体可信,但其中常有寓言式的加工部分。相传庄子家贫,早年曾在自己的家乡做过一段时间的漆园吏(管理漆园的小官),但没过多久便引退归隐,布衣终身,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和著述。在中国古代,“士之失仕尤农之失耕”。庄子不入仕途,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其一生可以说穷困潦倒。他住在穷街僻巷,面黄肌瘦,显得非常疲惫,常穿着破衣和捆着麻绳的草鞋,为了维持生存,常以钓鱼、打草鞋为生,家中经常断炊,曾向监河侯(管理河道的小官)借粟以度日,其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却对功名利禄表示轻蔑,曾拒聘出任楚相,且时常激烈地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庄子生活的年代,大体是战国中期、战火纷飞、社会激烈动荡的时代,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这时,周天子的威信已经扫地殆尽,各国诸侯相继称王称霸,各种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国君主为了扩张领土、夺取霸主地位,非常需要像庄子这样富有才-华又周游过列国的士人。应该说,庄子要想个人奋斗,挤身社会上层.是并不困难的。但庄子却能仕而不仕,自愿放弃仕途。后人往往据此认为庄子是一位弃世的隐士,其不入仕途的原因是品格高洁、尘埃富贵。实际上,庄子弃仕并非弃世,他不入仕途并不能就断言他没有救世的愿望。因为与一般的遁迹山林、与世隔绝的隐士不同,庄子一生都生活在人群之中,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社会最下层的农夫、渔人、樵夫、隐者、伤残人混迹在一起。他不但经常和朋友(如惠子)、弟子等探讨人生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周游列国频繁与各国君主会晤交谈。如,与鲁哀公说孺“田子方”,“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像系履而过魏王”“山木,),说剑于赵王殿(《说剑》),等等,都是关于庄子与君王交往的篇章。我们从庄子与楚威王使者的对白分析,庄子不入仕途的真正原因是为了保全生命,“宁生而曳尾涂中”。,他的愿望是过一种不受约束的、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显然,庄子不入仕途不是不想为,而是考虑到生命之虞不敢为.其对人之精神尊严的固执,使他无法与社会妥协;其隐归也并非心向往之,乃是不当时命的存身之道,是出于无奈的一种极高明选择。庄子为了保全生命免遭无辜牺牲而走了退隐之路,这固然是条全生之路,可以“苟全性命于乱世”②,但退0并非象征着悠闲自在、拈花微笑,除了有贫贱的折磨、富贵的诱惑,还有内心的焦虑与苦闷的冲突。《缮性》篇述云: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发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根深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这与孔子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践焉,耻;郑无道,富且贵焉,肚也,”。如出一辙。弃仕而非弃世,救世之心未泯,这一直是儒家的基本立场。过去人们比较多地注意到了孔子“恢复先王之道”的社会理想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拯救精神。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另外一面,即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士人有退隐保全生命的选择。孔子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道不行,乘样浮于海。’。就是关于士人在无道社会为保全生命而隐的典型论述。孔门弟子中也不乏有怀道而隐、不与无道者合作的实践者。如颜回、原宪、曾参等人就是典型的不事王侯,安贫乐道的孔门弟子。庄子的拒不入仕、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显然有继承儒家传统的成分。庄子也是怀道而隐,与有道君主融洽交谈,对无道君主则避之惟恐不及。正因为庄子是处在无道社会中,所以他才为了保全生命而不与无道者合作,被迫采取隐逸生活方式。但他又不可能像那些身如搞木、心如死灰的隐士一样,对世间诸事不入其心,目睹人间的苦难而无动于衷。他是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有救世理想而不能实现,其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他〔。《庄子·秋水》②诸葛亮:《出师表》GJQ论语·泰伯》41《论语,公冶长子对梁惠王所言“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便是他内心痛苦的真实反映。但是,同楚国三阁大夫屈原相比,庄子就显得高明多了。在经历了苦苦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之后,庄子慧眼识破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彻底发现了儒家及诸子理想的诸多弊端。因此,他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大无畏的批判精神,直指儒家及诸子理想的虚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荒谬,接受了以返归自然、游心于大道为特征的老子学说。可以说,没有深沉的痛苦,就不会有庄子,同样,没有对深沉痛苦的解脱,也更没有庄子,因为他也许早就像屈原一样投江而死了。庄子的痛苦并不限于社会理想的破灭,而是亲眼目睹了人生的苦难及其无法摆脱的困境。但社会理想的破灭毕竟是庄子从痛苦中寻求解脱的起点,正是在寻求自身痛苦解脱的过程中,使庄子去思考和探索人类的命运。他的全部学说,无不是他人生的表现,是他在遭受了当时政治上、社会上的种种刺激之后所产生出来的一种逆动的思想。他有3u种超人的精神,认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无论怎样忧时厌世,都均无裨益。因此,他积极地建构“道”一元论的人生论,竭力地破斥人们对“人道有为”的执著和妄见,坚决主张“以人合夭”、安天乐命、“得道”而“逍遥”的思想观点。这可以说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总纲。庄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中。鲁迅评说《庄子》“其文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②一般认为,《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学派的著作总集,据《汉书·艺文志》录共为五十二篇。现仅存有向秀、郭象《庄子》注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由于各篇在思想内容上相互有些出入,所以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内七篇基本上自成体系,基本上反映了庄子的思想,似是庄子自著,其实也未必尽然,至少里面也混杂有一些庄子后学和接近庄子的人的记载。概而言之,《庄子》内七篇,以“道”为基础,以人生为重点,对生死观、养生方法、处世态度和精神境界等方面都作了独到的阐发。为领悟庄子人生哲学的真脉,故把内七篇作为本篇论文的主要参考依据。当然,外篇十五篇和杂十一篇,可能也有庄子自己的手笔,其内容基木上也都是内七篇的展开和具体化,但大体上被认为是庄子后学的著作,是庄学汇编。其中,《让王》以下四篇,具体的理解和诊释有时与内七篇不甚一致,古今学者多认为是伪作,然作为庄学的汇编材料看还是可以的。此外。外、杂篇的咬庄子·山木》《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第1版,第IG-17页1973年9月扔1版第.,页。多篇文章对内篇所表达思想的发挥也还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杂篇中的最后《天下》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总结和评论先秦学术的著作,像是位思想能力很高的人写的,即使不是庄子手著,也是庄子后学中的杰出人物写的。它论及儒、墨、道、名诸家,具体涉及许多哲学家,如邹鲁之士、绍绅先生;墨翟、禽滑麓及其后学;宋妍、尹文之流;彭蒙、田骄、慎到之流;关尹、老聘之为博大真人;庄子的齐物、逍遥之学:惠施、公孙龙、桓团的名辩之学及黄缭等等。所有这些,对于研究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和先秦思想史,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一篇:李道纯丹道哲学浅探
【论文首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相关论文
孔子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得道即逍遥——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发微
尼采价值哲学研究
追寻自由,思考人生——评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
寻找生命的支点: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研究
庄子理想人格理论评价
阐旧邦以辅新命 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文化哲学新论
“独善”与“兼济”的平衡和断裂——白居易人生哲学研究
论欧阳修的人生哲学
冯友兰人生哲学研究
艺术与人生:佩特式唯美主义之新论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