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9:08
一、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
构成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的技术,主要有网志、共享书签、RSS阅读、Tag标签等。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个人网络场,即个体在应用网志等技术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代表个人网络身份作用的节点互联空间。
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播内容的个性化、非结构化、非确定性、不断发展的特点;二是传播形式的场汇聚与场发射的螺旋往复运动的特点。
(1)传播内容的性质特点
在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中,传播内容具有个性化、非结构化、非确定性、不断发展的特点。它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以教材为中心的传播内容,也不同于国内网络学院提供给远程学习者的结构化专业化的教程内容。
网志记载的内容是思想片断,Tag标签所承载的更是反映个人认识、理解与需要的个性信息。即使是同读一本书、同听一个讲座、同观察一个事件发生,不同学习者也因他们已有经验与思维方式不同,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与想法。这些不同的观点与想法,在网志交流学习环境中汇聚碰撞、传播发射,又会诞生出新的观点与想法,此起彼伏,使得传播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获得不断的发展。
(2)传播形式的性质特点
在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中,内容获取与发布的传播形式也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为场汇聚与场发射。
场汇聚表示每一位学习者获取信息,都是汇聚来自整个网络场中可能存在的相关信息内容。
场发射表示每一位学习者发布信息,都是面向整个网络场传播发送信息。
每一个内容片断的传播,都是场汇聚与场发射不断螺旋交替往复运动的过程。
举例来说,在《 社会性互联技术与网络学习》课程学习中,组织过一次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专家讲座,每一位同学在其网志上所发布的听讲座感想记录,都是在向全班成员所构建的网络场发布,并且同学A所写感想传送到同学B之后,可能会激发同学B产生一些新的思考,同学B就把他新的思考也写在自己的网志上,同学B受同学A激发所思考的内容也面向全班同学所构建的网络场发布。这样的过程不断螺旋交替发展,使得最初同学A发布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获得不断发展,其作用是丰富和深化同学们对于讲座内容的理解。反之,如果要检索这次讲座感想的信息,则是从全班同学所构成的网络场进行相关信息的汇聚。
不同学习环境,为不同学习方法运用,提供了可行的条件和基础。在网志场交流环境中,如何学习才能有效发挥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的作用,同时也使得学习成效最大化?
二、网志场交流学习方法
基于问题组织研讨是网志场交流环境的基本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基于问题组织研讨的基本思想是,以具体问题、任务或目标为基础,在明晰问题基础上通过研讨来发展和深化问题,从而获得思想的发展。
基于问题组织研讨,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围绕问题、组织研讨、辨析概念、发展思想、要有结果”,它的基础和核心都是“问题”,目的和结果是深化对问题认识或提升实践行动能力。
围绕问题,也可以说成围绕任务或者围绕目标,也就是基于网志场交流学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任务、具体目标。这主要是由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特点所决定,网志场交流,无论从传播内容还是从传播形式特点来说,都是多样化、多向化,如果没有一个具体问题、任务或目标为线索导引,学习会由于目标离散而造成成效非常低。
在明确问题、任务或目标的基础上,围绕问题组织研讨,关键研讨环节组织处理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l         如何阅读?
l         如何提问?
l         如何表述?
以上几点相互关联,表述的方式会影响阅读的成效,阅读的方式会影响提问的成效,提问的方式又会影响表述的成效。
)如何阅读?
如何阅读?关键是需要做到联系实践体会进行对比阅读。网志场交流内容主要是每一个个体的心得观点,对于这些心得观点,需要采用对比方式进行阅读,并能够联系自身实践体验,进行思考。对比阅读时,可以尝试去发现同一问题不同学习者表述观点时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努力去把握不同学习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自己对同一问题的思考,与他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如何提问?
如何提问?建立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
一种提问是帮助表述观点的人进一步明晰观点。比如文章作者在“跨越式教学网志”(www.kuayue.org)与一位学科老师讨论不同文章“结合”点问题处理时,老师日志上有一段话,即“两篇课文的联系教师动了一番脑筋,找到了两课书的结合点。找出了‘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这条线,让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更加清晰”,根据老师日志记录,作者就进一步尝试追问:
l         为什么选择这个结合点?
l         “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人物是谁?什么样的情感变化?
l         你对作者表现出来的感情变化,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这样提问的目的,起到进一步明晰问题作用。
还有一种提问是导向性提问,就是根据问题预设目标,进行引导性提问。比如作者在《社会性互联技术与网络学习》课程教学中,布置作业要求同学们阅读其他同学日志并留言,有一位同学完成作业后写道“深有同感”,老师希望他写得更详细一点,就引导性地提问“你能说出你们‘同感’中的不同吗?具体来说,你读了三篇文章,每一篇中哪一点给你印象最深刻?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再仔细读读,看看你想的跟别人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当然,提问的策略还有很多,不过有两点需要把握。
一是在研讨提问过程中需要辨析概念,辨析概念包括三个层面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把原有问题辨析清晰,第二个层面是参与者要把自己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所基于的角度分析清楚,第三个层面是审视理解别人观点时,需要辨析他人回答问题所基于的角度。辨析概念,能够促进问题研讨的深化,有效地防止泛化与模糊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抓住一些核心概念,辨析关键概念具体指的内容是什么,这样才能围绕有限的问题与内容,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二是提问需要从表述问题的作者已有经验出发、围绕问题目标、从激发思考的角度来进行研讨提问。
)如何表述?
表述直接关系到能否与他人研讨对话。能够激发与引向深入研讨的表述,需要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具体材料与事件描述来进行思想与观点的表述,如果仅仅表述一种抽象概念,很难激发多向研讨。
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应用网志进行教学研讨特别重要,如果在教学反思等相关日志中,有具体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记录,或者结合具体课文关键环节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表述容易引发研讨,并获得多样化的观点。同样,在校大学生关于学习策略与方法分享时,如果能够结合相关自己体验的事件案例,这样的分享的价值会更大。
另外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重要的学习策略是“要有结果”,即针对每一个研讨问题,从问题提出,到作为问题研讨一定阶段的结束,要进行跟踪,在结束的时候,要把相关研讨过程、研讨内容进行整理,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文档。这样有助于建立对问题研讨过程的整体认识,见证到在研讨过程中,问题是如何被分解并一步步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对研讨过程与内容的整理,也有助于将经验知识向着系统化结构化方向积累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