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国与新加坡华文学习环境的差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4:08
我是新加坡的华文教师,目前暂居美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然十分关心各地的教育情况,尤其是华文教育。在新加坡时,经常听到来自家长关于华文难学、学华文压力大或者华文学科是孩子升学途中的绊脚石这样的抱怨。有些家长还认为考试摧毁了孩子学习的热情。特别是一些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孩子,更是认为华文是他们最大的学习障碍。
的确,孩子只要上了小学,就开始有了应试的压力。为了掌握好考试的词语,孩子不得不每周学听写;为了考到好成绩,孩子也不得不每天做练习;为了写好作文,作文练习、日记、周记又是少不了的。学生真的因为考试的压力,“被迫”学了许多他们本来并不想学的知识。然而,考试的压力真的是那么糟吗?在美国,虽然华文日益得到重视,但以华文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的公立学校并不多,华人家庭当然不愿意孩子就此放弃华文,因此他们通常都会在周末把孩子送进当地的中文学校,希望使这些会听华语的孩子在阅读和会话上有所进步。当然,孩子的华文学习就是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的,可是,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也是有限的。每周一次的华文课,在孩子看来只是一次娱乐活动,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所以孩子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动力,家长也因为华文毕竟不是学校的考试科目,对于没有兴趣学华文的孩子,也不忍施加压力。久而久之,周末的华文学习效果与父母送孩子学华文的初衷相距甚远。
在美国,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当华人父母用字正腔圆的华语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却用地道的美国英语回应。我曾询问一些家长,他们很无奈地表示,不是他们想让孩子放弃华文的学习,而是美国的教育大环境使他们的孩子失去了掌握双语的机会。我所接触到的这些华人家庭,父母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他们的孩子也都天资聪颖。虽然家中具备讲华语的环境,父母具有指导孩子学华文的能力,但是却因为缺少考试的驱动,没有成绩的依据,还不是很懂事的孩子们自然就对华文学习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反观我那在新加坡读了五年书的孩子,正是因为在新加坡有压力的学习,才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到美国后即使跳级了半年,仍然能够毫不费力地跟上当地的教学进度,而且因为受益于新加坡良好的双语环境,他也能很自如地转换不同语言与他人沟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新加坡的教育制度。
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华文学校虽然为数不少,师资却远不如新加坡那么专业,教师来源大都是一些热心的家长或有志于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的热心人士,教华文不是他们的专业,教育不是他们的专长,教书不是他们的专职工作,教师们往往也是一边教一边学。而新加坡的教师都是受过专业师资培训的,而且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研讨会、进修课程,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些都是在新加坡才有的得天独厚条件。
写下这篇短文是想告诉一些视华文如洪水猛兽的家长,身处新加坡这么优越的教育制度下,华文学习根本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的骄傲。要知道孩子在承受考试压力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多一种的谋生能力。在美国的一些华人孩子,少不更事时没有意识到学习华语的重要性,等他们读大学了,才“书到用时方恨少”,为此他们甘愿花费很贵的学费开始修读华文,这样又不得不失去学另一门科目的机会;更令人惋惜的是,他们也失去了学双语的最佳时期。
身为家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加坡,实在不应该给孩子留下这样的遗憾。我们应该与学校密切配合,教导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华文考试,相信他们今后也一定会感激我们在学习上对他们的要求和坚持。
身为教师,我们也要本着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原则,在考试形式和试卷内容上多下功夫,充分发挥考试的检查、诊断、激励和发展等教育功能,让试卷更人性化,使考试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