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保守与冒险 风险条件下的个人行为(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06:21
选择字号:大中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全屏阅读
中绝大多数人 89%的人,选择了咖啡杯,第二组中有90%的人手中的物品为德芙巧克力。联系到他们各自的初始状态:第一组每人手中均为咖啡杯,第二组每人手中均为德芙巧克力。这说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实验参与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了他们初始状态的影响:两个小组改变自己现状的意愿并不强烈。他们偏好的确定不再独立于交换的方向,不同的交换方向得出了不同的偏好。这表明他们在决策过程中,赋予自己所拥有东西的权重 第一组是咖啡杯 和未来所可能得到东西的权重(对于第一组来说,是德芙巧克力)并不相等,确切地说,他们现有的物品被赋予了更高的权重。这个行为经济学原理,就是在1980年由萨勒发现的禀赋效应。
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个现象被称为“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此之前,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为获得某商品愿意付出的价格和失去拥有的同样商品所要求的补偿没区别,也就是说,个体作为买者或卖者的身份不会影响他对商品的价值评估,但禀赋效应理论否认了这一观点。
回顾前面刚介绍的“损失厌恶”原理,我们就可以用这一原理对“禀赋效应”做出准确解释:以前面的实验为例,由于A组的成员已经获得了一个杯子,他们的“参照点”被设定在“我拥有一个杯子”上,将杯子卖掉,就意味着将要发生“损失”。而B组实验者的“参照点”,则是“我没有杯子”,选择一只杯子意味着“获得”。A、B两组成员所要求的“补偿金额”的差距,说明了等额度的“损失”和“获得”在人们心中不同的“价值分量”:人们对于“损失”的心理感觉是要比等量的“获得”更为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