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谈]从“土地财政”窥视中国(经济)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56:12
当一种说法很流行的时候,人们已经承认了这个说法的正当性,而不去怀疑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荒诞性。当所有的理论自相矛盾之际,付诸于“特色”一词,万事大吉。“特色”的中国在经济领域,果然也有特色词语,那就是普天之下除中国之外所未有的“土地财政”。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在忽略这个“土地财政”荒诞不经的产物的前提下,煞有介事的在谈论经济、分配、市场等等之类,想找到中国经济的出路与新的增长。在一个不合理的基础上想去寻找合理的答案,无异于想在一个火炉内制造冰块。请问:土地是财政吗?土地为什么可以是财政?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是财政吗?如果美国可以搞“土地财政”,它需要欠这么多的钱吗?美国不承认你是市场经济的地位中,有一条就是,政府不控制土地。
  一国之财政税收的来源,本来是靠生产力带来的企业利润和劳动者的收入的一定比例。简单说财政来源于生产力,生产力的衰退财政衰退,生产力的发达财政强劲。但是我们把土地变成了财政,土地是生产资料,把生产资料变成了财政。于是一系列的问题出来了。为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变成政府生钱的工具,政府用这个工具剥夺了全民的生产资料,回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格局。(但是,土地在封建社会之下,实际上还是私有形式的,上面这句话只是一种文化上的表达,而如今却是实实在在为政府所有在法理上默认了)在这个格局之下,权力开始在制度上寻租,巧妙的设计出了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个公司它既不设计,也不建筑,成本为零,技术为零,门槛为零。他实际上是一个人脉公司(这样的公司要100个就有100个,要10000个就有10000个),是一个整合权力与资本的公司,(否则,建筑公司就可以预售房子)是为权力部门输送资本的公司。权力为了达到获取资本的最快化合最大化,甚至提供了商品未成形就叫卖的“好制度”,说是香港学来的。这个公司遍地开花,浩浩荡荡。到如今已经不知道是权力控制资本还是资本控制权力的程度了,有些观察家,给予了一个词汇,叫做官僚资本主义。这些官僚的资本的来源就是天然现成德生产资料:土地。这些官僚的盘剥工具就是:房地产开发公司(人脉公司)。权力用制度寻到了租者,租者利用权力获的了盘剥的制度。政府从零成本中获得了巨额收益,预售制的人脉公司几乎也从零成本中获得了巨额收益,而这一切被美其名曰的解释为土地财政。草包经济学家们,还煞有介事的从事房地产研究,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和人员,还形成了一个蔚为成风的学术研究什么供需啦,人口啦,收入比啦都出来了。被称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人脉公司,很好的掩护了政府行为,使得人们认识政府的行为的时候,多了一层障碍物。但是,当这个泡泡被吹大的时候,全民利益神经被盘剥刺痛的时候,全民开始思考的时候,马脚真相也就出来了。
  当一个资本家从另外一个资本家手中买来土地,这个土地是一种商品,因为买方支付之后,购买其他商品的能力下降,也就是他购买的土地商品取代了购买其他商品的可能。在卖方而言,他出售了土地商品而获得了购买其他商品的可能,对其他商品的购买能力增强了。所以一卖一买物价保持着总体的平衡。但是在土地财政之下,物价平衡被打破了,这种所谓的土地财政,就是印钞机财政,只是中间环节有了一个“人脉公司“在掩护。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土地本来是一种生产资料,但是由于GDP的需要,将土地的属性从生产资料变为生产力的时候,这个伪生产力变成了新增货币,我们知道经济的做大是因为商品的增加对应货币的增长,而我们这个新增货币的所得者——政府,没有生产商品的本领。所以,“摇钱树”的神话在中国大陆实现了,只不过这个钱不是在树上,而是在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一个农民捣鼓一亩土地,收入10000元那也还需要老天爷的开恩,而我们的政府只要一个大盖章就能产生100万或500万的收益,按照股市的术语就是市盈率为100倍或500倍,而且,农民种的是粮食,囤地商种的是野草。如果土地从单纯的农业效益来看,我们现有的财富高估了100倍或500倍。这个荒诞的土地财政政策,被荒诞的政府竞相效仿。如果刨去人脉公司这一层,那么所谓土地财政就是印钞机财政,和国民党的印刷金圆券财政毫无二致。
  这是一种愚蠢和残忍的制度,只是为了一个可以掩人耳目的借口,以为把土地货币化就能掩盖印钞补贴财政和腐败的事实。其实为了印钞,把土地搭进去,完全是尸体的阴茎勃起,多此一举。放开来讲,如果印钞归印钞,直接把政府规定和设计的某种石头,拿来卖石头和炒作收税;土地可以自由投放市场,至少人们在房子这个问题上,不会有这么大的怨气。可能政府认为这样太荒唐,炒石头太荒唐,但是本质是一样的。何必要拿炒房子这个“只是看起来”不荒唐的事物来掩盖本来就荒唐的事物呢?
  土地财政只是掩盖了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直接金圆券印钞机财政的本质,只不过中间多了一个人脉公司的环节,只是在时间上可以延缓最终将爆发不可收拾的通货膨胀。
  现在讲的传的最热闹的是房产税,这个原先被称为物业税的东西,现在已经定义为房产税了,因为如果叫做物业税的话已经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制。从这个词语的巧妙变换可以看出,政府并没有真正放弃土地财政的打算,他把包括土地的物业单纯的说成是房产了。只是从一个打击炒房者的持有成本来打击房价的高企,而没有从自身的土地财政超发货币入手,只是想当然的从土地财政带来的超发货币和税收压价上找到一个平衡。结果只能是房价微跌或平衡或微张,而除房价之外的物价飞涨。从政府可以变换概念,把物业税说成房产税可以看出,现有政治体系之下的政府并没有好的办法解决税收和庞大官僚体系的矛盾,也没有办法解决房价下跌和民生矛盾之间的办法。同时把房产税代替物业税,也可以看到政府对这个税种的迫不及待。但是,请愚蠢的政府注意,如果土地财政不消灭、如果政府还是控制着土地,那么还是不要出台房产税来控制房价,还是继续变本加厉的收土地出让金的好。其实我们可以从税名说法的改变清清楚楚的看到,政府是不会放弃土地的控制权的。所以房产税的出台只能短暂的导致房价下跌,毕竟现在的空置率相当的可怕。
  在土地可以自己长出货币来的政治体系之下,房产税只能暂时的打击一些胆小无识的投机者。
  那么房价的崩溃只能寄希望于,全球性的银根紧缩了。
  中国经济的试金石,就是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从911开始之后,格林斯潘奉行宽松政策至今对中国的央行可谓是志同道合。在国际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和民生几乎是平行的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GDP神话。所以,这个经济体从GDP的角度来讲是光辉的神话,但是从经世济民的角度讲,对普通民众而言只是一尊只能观看不能触摸的毫无光环的石菩萨。税收一年年的报捷,正常实体经济的活力却一日不如一日,答案就在,这个土地税收的收入来源于生产资料而非生产力。
  如果土地财政偃旗息鼓了,政府的投资和寻租息鼓了,那么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或许就会真正的暴露在我们的面前,也许这一切就在不远的将来。因为普通民众已经承担不起,货币超发带来的正常生活。没有货币支撑的中国经济规模到底有多大,到底是日本的两倍还是日本的二分之一,或许不发酒疯的人都知道吧。
  那么在现有政治框架之内,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土地财政还能撑多久,人脉公司还能撑多久,一个把卖菜老太太炒房发财视为偶像的经济体还能维持多久,一个把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拉低到卖菜老太太的水准之下的经济体还能维持多久。民怨的容忍程度还能可以承担多少的压迫。一个没有政治抱负只有世俗物质利益的党,还能带领民族走到多远。
  当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兴奋不已,以为找到了社会的前进的理论,以为循环论寿终正寝。但是,未必。一个苍蝇飞了一圈之后,又会回到原点的。《海国图志》里“师夷长技”的“技”原来并没有政治上的“技”。
[经济杂谈]从“土地财政”窥视中国(经济)未来 [经济杂谈]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经济杂谈]财政审后感慨多(转载) [经济杂谈]从人口看经济和房价,有图有真相 [经济杂谈]郎咸平:未来2-10年,中国99%的白领要破产(转载)(转载) [经济杂谈]未来20年中国投资理财指南:唱衰中国将错失良机 [经济杂谈]未来20年中国投资理财指南:唱衰中国将错失良机 创意经济引领未来中国 [经济杂谈]漫谈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 [经济杂谈]高房价毁灭中国(转载) [经济杂谈]中国房价必将崩盘(转载) [经济杂谈]漫谈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 [经济杂谈]中国房价必将崩盘(转载) [经济杂谈]真正的新能源产业正开始从美国秘密启动,中国却仍然蒙在鼓里 [经济杂谈]真正的新能源产业正开始从美国秘密启动,中国却仍然蒙在鼓里 [经济杂谈]真正的新能源产业正开始从美国秘密启动,中国却仍然蒙在鼓里 [经济杂谈]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绝对原创) [经济杂谈]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2(绝对原创) [经济杂谈]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7(绝对原创) [经济杂谈]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8(绝对原创) [经济杂谈]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9(绝对原创) 关于中国未来经济的警世大预言!(转贴) 关于中国未来经济的警世大预言!(转贴) [经济杂谈]为中国的未来做好准备——阵痛期的战略转变 袁剑 原创(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