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黄金”市场需求量大 苜蓿产业将成农业亮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6:51

2003-10-28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 我要评论(0)

“种草养奶是现代农业的耕种制度,可以相互促进。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优质牧草,是‘绿色黄金’,加快其产业化进程,不仅能使草原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且能有效缓解奶牛喂养与蛋白质饲料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草业和奶业都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都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农业部畜牧兽医局草原处张智山处长于近日在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草业中心召开的中国牧畜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上表示。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化,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苜蓿产业化时机已经成熟。
政策推进
为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最近,农业部发布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该规划确定,到2007年,我国肉牛肉羊产量提高到30%以上,奶牛数量年均递增12%左右。苜蓿营养价值高,是“牧草之王”,因此,在规划的发展中将会成为支柱性饲料,在提高奶牛、肉牛羊单产方面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苜蓿一直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三元”种植结构中的首选饲料作物。美国采用种植苜蓿与粮食作物轮作的实践表明,苜蓿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以种植苜蓿为主的草产业的发展,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苜蓿草产品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了农业布局调整的新局面。目前,我国种植业调整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推动苜蓿产业化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场拉动
奶业的快速发展,促使苜蓿产品的市场需求强劲,从而拉动了苜蓿产业化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苜蓿草产品不断推新。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草产品有:草捆、草块、草颗粒、草饼、草粉、叶块、叶粒和浓缩叶蛋白等。
同时,苜蓿潜在市场巨大。据预测,目前国内市场优质草产品市场容量约1000万吨,而全国年产商品苜蓿草产品不足20万吨,只达到实际需求量的1/50,按1吨苜蓿产品深加工后净利80-100元计算,市场存在近百亿元缺口。国际市场对苜蓿草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每年需求量在300万吨左右,我国目前有不少苜蓿草产品已进入日本、韩国、我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市场。
小汤山农业园管委会党委书记李伶元向记者介绍道:“小汤山农业园草业中心现拥有年生产加工颗粒饲料10万吨能力的生产线一条,同时配有原料存储库14500平方米,成品库2400平方米,以及大型干燥设备、方便移动的小型压块机等设备。该中心的建成投产不仅解决了京郊昌平、顺义、怀柔、密云等区县12万亩苜蓿草的加工、销售问题,还通过龙头作用拉动了4000余户农民的增收致富。其产品除在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等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外,还出口日本和韩国,初步形成了集苜蓿草种植、草饲料开发研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高科技农业企业。”据悉,该草业中心每月都向韩国出口苜蓿草产品600余吨,每年可实现利税400万元以上。
为开创苜蓿产业化新局面,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草学会理事长云锦凤教授在苜蓿发展大会上提出了五项相关的发展对策:一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二要建立与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适应市场要求;三要加大苜蓿生产、产品加工机械的研发力度,促进其机械化;四要转变观念,提高苜蓿的种植地位;五要应用优良品种作为苜蓿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甘肃种草面积不断扩大苜蓿种植居全国第一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14日11:39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新华网兰州10月14日电(记者 王志恒)记者14日从甘肃省农牧厅获悉,近年来甘肃省持续推进草业开发建设,2008年该省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到1759万亩,仅次于内蒙古,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二。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83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
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上,依靠人工种植耗水量少的小草,甘肃省做出了草业大文章。甘肃省农牧厅草原处处长丁连生介绍说,该省人工种草规模连续多年都稳定在500万亩以上,紫花苜蓿、红豆草、红三叶等优良高产品种不断增加,种植面积向优势区域集中,其中甘肃省会宁县、环县等县苜蓿留床面积超过100万亩。甘肃省庆阳市围绕建设草业大市目标,每年都拿出300万元补助资金推动人工种草,开展种草养畜和草产品加工,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面积已达320万亩。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草产业已经形成了种子、牧草、生物制品等多极产品的产业化格局。甘肃省目前建成牧草种子田125万多亩,年产牧草种子2.93万吨,基本实现了自给有余,使全省人工草地留床面积稳定增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该省年加工草捆、草块、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130多万吨,形成了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发展的势头。
草产业正在成为甘肃省干旱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新疆和田县苜蓿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中广网 2008-05-20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项目概述:和田大叶苜蓿是新疆优质牧种,大叶紫花苜蓿,不但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适口性好,其营养成分含蛋白质、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由苜蓿制作的草粉、颗粒饲料、干草是许多家畜(禽)必不可少的饲料,素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和田县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属沙漠干旱气候,光热资源充足、气候干燥,适合发展苜蓿种植。2006年和田县拥有人工饲草基地-大叶紫花苜蓿11万亩,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证。项目区距市区25公里,交通便利,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当前和田地区无一家规模化饲草料深加工企业,现有的饲料产品单一,使用的浓缩饲料需从外地购进,2006年和田牲畜年末存栏280万只(头),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饲草业蕴藏着巨大的深加工潜力。苜蓿深加工是大力发展良种畜牧产品的关键,以苜蓿为原料加工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生产风险小,利润大,回收快,具有很大的投资开发潜力。年生产6000吨颗粒饲料,按每吨1200元计算,扣除各类成本,每吨纯收入200元,年利润120万元。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建设期1年,投资回收期3年。
合作方式:合资或独资
农八师一四八团滴灌苜蓿获高产亩效益达到400元
作者:邓春林、马燕 来源:兵团网 日期: 2010-06-23 字体:大 中 小
新华网乌鲁木齐6月23日   今年148团种植的6000亩苜蓿,头茬收获干草200多万公斤,实现了当年种植,三茬收获,当年见效益的目标。 这是记者6月20日在一四八团农业科获得的消息。
今年,该团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种植苜蓿6000亩,为了彻底摆脱掉苜蓿只有依靠团里补贴政策才能见效益的局面,该团结合在滴灌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拓展,6000亩紫花苜蓿全部采用了节水滴灌技术。灌溉方式为支管轮灌,支管采用PE90软管放于地面,收割前人工收回。
从苜蓿田间管理第一阶段开始,该团就利用“一水一肥,水水带肥”的原理,同时在苜蓿生长期间,适当追施氮、磷复合肥,提高苜蓿的质量和产量,充分把握好水肥的合理利用。使得头茬苜蓿亩收获干草300公斤,彻改变了苜蓿种植头年不见效益的尴尬局面,饲草种植呈现出了当年种植、当年见效益喜人前景。
该团十六连连长杨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连种植的滴灌苜蓿,一茬三个水,一年可收入三茬,一茬收获饲草平均按400公斤计算,头一年每亩就可以收获干草1200公斤,一公斤干草现在市场价格是1元,一亩地的收入就是1200元,除去成本费用和人工费用,每亩苜蓿实现效益400元,彻底改变了苜蓿不见效益的局面。”
据了解,该团6000亩头茬紫花苜蓿收割结束。平均单产达到400公斤以上,十六连的270亩头茬干草苜蓿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创全团最高纪录。 (完)(实习编辑:李娜)

花海蜜源
www.nx.xinhuanet.com   2008年04月21日   来源: 新华网宁夏频道

一位养蜂人在宁夏西吉县盛开的胡麻花海中忙碌(2006年6月17日摄)。近日,宁夏西吉县150万亩苜蓿和胡麻花盛开,吸引了众多养蜂人不远千里前来放蜂采蜜。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标题】“黄淮海地区耐盐、高产苜蓿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验收
【日期】2004.11.12
【新闻内容】
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主持的农业结构调整专项目"黄淮海地区耐盐、高产苜蓿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项目(编号2002-09-01B)于近日顺利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围绕选育高产、耐盐、优质的苜蓿品种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环节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大量苜蓿品种中初步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盐碱地种植的品种有3个,非盐碱地种植的品种6个;应用混合选育法育成了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高产多侧根苜蓿新品种中苜二号,并通过了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应用轮回选育和混合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耐盐苜蓿新品系;以耐盐苜蓿和敏盐苜蓿相互杂交的F1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改良的BSA法和RAPD技术筛选出与苜蓿耐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遗传标记,并从耐盐苜蓿中克隆完成了耐盐性状相关的CrPr1基因的全序列;完善了黄淮海地区苜蓿高产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筛选出氮、磷、钾施肥的最佳组合,筛选出苜蓿增产效果明显且危害最小的除草剂以及适宜的浓度配比,筛选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广泛推广种植的苜蓿品种与之配套的高效生产的根瘤菌。该项目的完成为黄淮海地区苜蓿产业化生产提供新品种和新技术。


中苜二号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无棣培训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 2009-10-13 15:55:19
2009年10月10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杨青川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团队成员毛培胜副教授、济南畜牧兽医研究所袁传溪研究员等专家一行来到东营综合试验站考察与调研,无棣县畜牧局赵玉成局长、试验站团队全体成员陪同考察与调研。同时,试验站还结合苜蓿收获、青贮的有利时机,组织专家对技术人员、种植户、企业人员等进行了现场技术培训。

杨青川研究员正在就苜蓿种植和收获、苜蓿后期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讲解
专家一行首先对滨州惠丰三维农业有限公司苜蓿青贮加工与苜蓿种植基地进行了考察,该公司在试验站技术指导下,在苜蓿种植、加工等技术环节有了重大改观。由于恰逢雨季,第二、三茬苜蓿的收获保存一直是困扰华北地区苜蓿生产的瓶颈问题,在试验站的技术依托下,该公司利用苜蓿半干青贮技术,通过添加乳酸菌剂,并高密度压实草捆后进行袋装青贮,成功的解决了雨季期间苜蓿的保存问题,目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在考察基地现场时,专家对苜蓿基地的管理效果大为赞赏,虽然苜蓿已经割过三茬,但后期杂草控制较好,基本见不到杂草丛生的现象。

毛培胜副教授对苜蓿种子生产、苜蓿产业化的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后,在苜蓿基地现场,试验站组织专家召开了现场培训会,草业公司技术人员、政府部门技术推广人员及当地种植户2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杨青川研究员就苜蓿种植和收获、苜蓿后期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讲解;毛培胜副教授对苜蓿种子生产、苜蓿产业化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袁传溪研究员就苜蓿与养牛等草畜结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解答。

会后,专家认为无棣草产业发展的模式值得其它地方借鉴,应大力推广和宣传。此次培训会的圆满召开,成功调动了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户等社会各界各部门对于种草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牧草产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影响力。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资料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武瑞鑫)
返回首页   下一篇:甘孜:乡城县15万亩退牧还草草场上了“保  上一篇: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参观考察昌平综合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