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讲坛:梦红楼,金陵十二钗(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4:52

自家讲坛:梦红楼,金陵十二钗(4)

(2010-02-28 09:32:15)转载 标签:

杂谈

                         自家讲坛

梦红楼,金陵十二钗(4)

 


封建淑女——李纨(上)

      李纨是《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在十二金钗中排名第十一位。

      她是金陵名宦之女,父亲名叫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家是大家族,族中男女没有不诵诗读书者。到她父亲李守中继承家业以后,便认准了“女子无才便有德”的死理,因此生了她以后,并不是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教她读,只是让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罢了,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也就是说只是教她妇道人家的本事,还因此给她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李纨作为大家闺秀,嫁给了荣国府的长孙贾珠。可谁能想到,贾珠是一个“短命鬼”,在和李纨完婚后没几年便夭亡。贾珠虽然撒手人寰,却幸存一子,名叫贾兰,已年方五岁,入学读书。

      李纨青春丧偶,我估计当时李纨守寡时年龄也就20多点,虽然居家膏粱锦绣之中,心却如“槁木死灰”一般,对待一切一概无见无闻,唯独知道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子们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被封建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

      在大观园中,李纨分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

      曹雪芹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甚至有红学家认为,曹雪芹笔下的李纨,有他自己母亲的影子。

      我个人认为:李纨是一个淑女,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淑女,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被封建礼教压抑下的悲剧性淑女。

      何谓淑女?《诗经》中的那句话,已经概括干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者,美好也,是婀娜柔美的那种;“淑”是心地善良,性格温柔;还有她必须可以让男人们产生强烈的“与之相伴,长相厮守”的愿望(也就是‘君子好逑’),如此看来“淑女”应该是美好而善良的女子。

      李纨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只不过,她的美好与善良代表的是纯粹中国传统意义上和观念上的淑女形象;她的淑女气质和风范的涵义是中国封建礼教的代名词;她是旧的历史条件下,女人在仪表、谈吐、举止、思维和行为习惯上,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封建女性魅力,虽然现代社会不可取,但从中我们还是能看出中国女人纯洁、温柔、真挚的传统人格魅力。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传统礼教思想束缚下的淑女是不值得提倡的,李纨的悲剧不能也不会在现代生活中重演,因为它抹煞了女人应有的魅力和价值。但是,我还是要说,今天我们所说的淑女,应该是在传统美德基础上又不失现代社会价值的淑女,是新文明、新文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新女性。提倡做淑女,总比提倡做“野蛮女友”、“作女”好。这并不意味着复古倒退,不合时宜,束缚个性,而是使女人更具有个性、魅力和品位,恢复女性的本来面目。 
      李纨时代的淑女不像现代淑女,现代淑女可以略施粉黛,也可以素面朝天;可以华衣美食,也可以箪食瓢浆;可以安居广厦,也可以寄居茅舍;可以颐指千军,也可以举案齐眉。
      有人说过去的淑女好寻,现代的淑女难觅。于是,女人们在苦苦塑造,男人们在苦苦寻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何等美丽,那是因为距离产生了相思,那是因为封建礼教束缚了思想和行动,而现代社会却消解了男女之间的距离。过去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从一而终,烈节守寡;现在是敢恨敢爱,想见就见,不见不散,爱情成了“麻辣烫”,传统正被物欲横流的大潮一点点冲刷走了。少了君子,便也少了淑女。

      中国从古到今,许多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竞相更新着,可我敢断言,人们对淑女的认识并没有变到哪里去。

      依我看,淑女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真、善、美,不用刻意去雕刻,刻意的时候也就不是淑女了。

  最近有媒体介绍说,英国人心中的淑女标准很重要的一条是注意修养,举止有仪。并举“秘书族”的淑女为例,说她们大多出身名校,忠于职守,默默工作,礼貌文雅,生活简朴,却没有飞黄腾达的升迁之心,对同事不说三道四,对上司不巧言令色。这是现代淑女的标准吗?

  我觉得:淑女,是极其珍贵的矿物质与后天精心雕琢的结晶,对于更多的男子来说,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向往而已。

      还是回过头来看看李纨这个封建淑女的形象吧。

  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纨的的确确是一位美好而善良的女子。从曹大师对她的判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书中描绘一幅画,画中: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接着,判词写道:“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一首是写李纨的。
     “桃李”句——借此喻说李纨早寡,她刚生下贾兰不久,丈夫贾珠就死了,所以她短暂的婚姻生活就象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景色也就完了。这一句还暗藏她的姓名,“桃李”藏“李”字,“完”与“纨”谐音。
     “到头”句——喻指贾兰。贾府子孙后来都不行了,只有贾兰“爵禄高登”,做母亲的也因此显贵。画中图景即批此。

     “如冰”二句——意思是说,李纨死守封建节操,品行如冰清水洁,但是不值得羡慕,像她这样早年守寡,为儿子操心一辈子,待到儿子荣达、自以为可享晚福的时候,却已“昏惨惨,黄泉路近了”,结果只是白白地作了人家谈笑的材料。

      让我们再看看《红楼梦曲》是怎样解读李纨的吧,一曲《晚韶华》,唱尽了李纨的悲哀的一生: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曲名“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荣华,其真意是说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
     “镜里”二句——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谁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
      韶华——这里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
      绣账鸳衾——指代夫妻生活。
     “只这戴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纨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只,即使,即便是。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
      阴骘——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积儿孙,为儿孙积德。
      簪缨——古时贵人的冠饰。簪是首饰,缨是帽带。
      金印——亦贵人所悬带。《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成龙”。

      贾珠与李纨生下一个男孩贾兰。由于贾珠早死,年纪轻轻的李纨就成了寡妇。再休提绣帐鸳衾,只留下镜里恩情。李纨一心一意,“惟知侍养亲子”。人们说她“心如古井”。
      正是因为李纨的这种表现,让贾府家长们完全放心。所以,李纨被允许搬进了只有姑娘们才有资格居住的大观园。

  在大观园中,李纨住的地方叫“稻香村”,“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李纨就提出要办诗社。

  李纨提出办诗社,充分说明,李纨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为什么说李纨并非“心如古井”呢?请待下篇《梦红楼,金陵十二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