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与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8:22
陈光金     2010-08-24 16:44:36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在我向大家报告我最近的这个“中国20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与机制”研究前,先想表达的是,在我们组织这个研讨会的过程中,得到了各位学者、教授的热情大力支持,我们在和他们联络、发出邀请函和电话联系的过程中,他们都是非常慷慨的,二话没说就答应来发言,向大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变迁发展,以及这种变迁发展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意义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我在这里代表全所同仁向各位莅临的各位教授,包括发言的和没有发言的,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在中国,收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学界在做,社会学界的研究不多。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区分开什么是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研究,什么是社会学的收入分配研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基本把这两种研究视角都糅合在一块了。
目前,无论是社会学的还是经济学的收入不平等研究,都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开展,这些研究提出的看法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对此,国内外的学术界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不平等程度很高,已经出现极化趋势;第二种看法是不平等程度还不高,不存在极化问题;第三种看法认为不平等程度较高,但还未出现极化趋势。第二基本问题是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目前大体也有三种论断。第一种论断说,中国城乡差距大是导致总体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机制,这一方面经济学的研究有很多,基本上都是采取差距分解的方法,把总差距的70%-80%都归结为中国的城乡差距。第二论断认为,国家干预过多,市场化改革不到位,腐败和垄断严重,是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机制,所以,中国如果要调节收入分配,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主要是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反腐败以及把垄断部门和行业压缩下去,扩大竞争的市场和部门。第三种论断认为,中国收入不平等过大,主要是市场化的结果。这个观点引起的争议当然更多了,而且主流的意见可能是反对的居多。第三个基本问题是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未来变动趋势,大体有两种基本论断。第一种观点认为,库兹涅茨倒U型趋势已经出现,有的人甚至认为已经找到了拐点出现的时间。第二种观点认为库兹涅茨倒U型趋势尚未出现,可以期待出现,但是时点还未确定。
我的研究也是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根据我们自己在2008年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以及1989-2006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对这三个方面做定量的分析,尝试给出实证的回答。
关于中国社会收入不平等的演变态势与结构性特征,我有两个判断或假设。
1. 在中国迄今为止的收入不平等格局的变动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态势,并且这种态势是逐渐加剧的。
2. 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迄今为止的收入不平等实际上存在某种程度的U型变动特征,这种U型变动的拐点将与中国公有制企业改制的时间基本吻合。
关于主要的形成机制问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城乡内部各自的差距扩大的问题,简单地判断城乡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做出多大的贡献,这是不够的,这是过去研究中关注不够的问题。其次我发现,一些定量研究的数据搜集时间都比较早,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开发表的成果,都是基于2002年以前的调查数据。第三,我们要看到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确实是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而不断扩张的。国际上的收入分配也有类似的趋势。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西方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推进,西方国家的收入差距也是一路攀升,以致阻断了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些国家的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所以战后以来西方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变化趋势不是倒U型的,而是一个U型的。总之,我认为,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要注意到,城乡之间差距贡献可能并不那么突出,同时市场化过程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可能占据主体的位置。
基于这样一些考虑,我大体有这样几个假定。
1. 城乡间不平等的贡献在下降,城乡内部不平等的贡献在上升。
2. 市场化程度越高的收入来源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将会越大。
3.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收入不平等,将更多地来源于在市场化条件下影响人们的收入获得的经济社会特征和个人禀赋因素。
这里要特别提到人力资本的问题,过去很多研究都说,人力资本能够增加收入,所以人力资本高的人收入回报率也高,但是反过来一想,其实人力资本也可能是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一个因素。但这是需要我们去解释和检验的。
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未来变动趋势,以往的研究都以库兹涅茨假说为基础。我觉得,中国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时间还不够长,难以直接基于该假说提出操作假设并进行检验。但是,可以根据从库兹涅茨假说衍生出来的三个与发展中国家收入不平等变化相关的中程层次论断,提出相应的操作假设,运用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来分析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未来变化趋势。
1.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收入不平等将高于农村;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收入不平等将小于非农业部门。
3. 随着时间推移,造成收入分布不平等的结构效应将会弱化,集中效应将会增强。
如果经验数据支持这些操作假设,则可以预言,未来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将遵循库兹涅茨假说发生变化。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一些主要的结果。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收入不平等越来越大,这个不用再说了。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基尼系数如果不做过多的调整,会超过0.5。第二,从现有的一些分析方法和标准来看,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低端收入人口的收入增长率是下降的,而高端的收入是上升的;同时,最低收入组的均值与中值之比是下降的,而最高收入组的中值与均值之比是上升,这表明,从两极分化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来看,中国收入不平等变化过程确实存在两极分化趋势。
大家还可以看一下这个图,这是根据中位收入相对分布变化趋势制作出来的一个反映两极分化的收入不平等变化过程图。如果我们把基年的调查人口按照收入分为十等分,同时我们按照基年的中位收入与调查对照年份的中位收入之比对对照年份的收入分布函数进行调整,然后用基年的十等分切点对调整后的对照年份收入分布进行分割,在此基础上比较每一次分割下人口比例的变化,就能得到基于中位收入相对分布的收入不平等两极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在不考虑家庭人口数的时候,大体在90年代以后,两极化的趋势是明显的,在九十年代以前是一种单极化的趋势。考虑到家庭人口数时,数据显示,90年代以前的情况有点复杂,但总的来说更突出和明显地表现出两极化的趋势。我们还计算了两极化的指数,结果表明指数的水平也是不断上升的。
关于其他一些假设的检验,因为时间问题,我这里就不再细说了,只是简单展示一下。
在城乡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方面,可以看到组内贡献要远大于组间贡献。在收入来源的贡献方面,可以看到确实是市场化程度高的收入来源的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越大。另外,我还发现,从就业的被调查者来说,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小于各组内部贡献之和,总之市场化对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最后还对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人禀赋差异对总差距的贡献进行了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分析,结果显示,非市场化的因素所起的作用较小,市场化的因素起的作用较大。这是一个总的变化。
再来看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未来变动趋势,可以说,前面提出的三个操作性假设都得不到数据的支持,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判断说,中国未来的收入不平等将会按照库兹涅茨假说变动。实际上,主流经济学对库兹涅茨假说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要实现库兹涅茨倒U型趋势,光有市场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其他机制发挥作用。总的来说,中国收入分配问题也越来越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国家要花多大的力气来干预,而是社会有多大的空间通过博弈、协商、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能否让工人有最终的手段维护他们的权利,比如说罢工。如果没有社会自身的这种力量介入,国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过大的问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