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错在哪里?——辩证唯人主义历史观引论 - 亦文理论与观点 - 亦文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6:57
       马克思错在哪里?——辩证唯人主义历史观引论

            亦文 [yi_wen@yeah.net]
      [http://yiwen0.yeah.net 或 http://yiwen1.yeah.net]

 〔提要〕

  本文简要指出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错误要点和出
发点,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辩证唯人主义历史观的要点。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伪科学 唯物主义历史观 本末倒置 生产中心论
 劳动 寄生 目的 手段 内因 外因 新人类社会 科学技术

  马克思曾经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着的”〔1〕,但遗憾地是,和他的
老师一样,他自己所创建的人类社会发展学说大厦同样也是“倒立着的”,从而成
为一座本末倒置、是非颠倒的大厦,并因此而得出了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原则性错误
结论!那么,他的学说到底犯了那些原则性错误?又错在哪里呢?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伪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谓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是怎样发展
来的呢?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
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
面进行考察的结果”〔2〕,“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
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
3〕“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
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4〕。
  但所谓马克思“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的基本结论从而也是所谓的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的基石:“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为个别工厂中
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的“社会化生产和资
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5〕及其结果:财富和贫困成正比的两极积累,和“在
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6〕——无产者阶级,其实质是科
学的发展带来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和人工劳动力日益减少的人工生产客观发
展趋势与有产者靠占有生产资料不劳而获、无产者靠占有劳动力劳动而得这种社会
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之间的不相容性矛盾!这种矛盾导致无产者阶级随科学的日益
进步而所得生活资料日益减少,最终无法维持生存而必然走向革命!所以改革了社
会生活资料分配方式,实行以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标准等社会福利主义的按必需分
配为基础的社会产品分配方式,使无产者阶级的所得也能随科学的进步同步增加,
则财富和贫困就不再是成正比的两极积累,革命的需要也就没有了!
  而在马克思那里,由于是生产决定一切,所以要改变社会分配方式,就必须首
先改变生产方式,因而这种社会分配方式的和平改革在他那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期待产品的另一种分配,那就等于希望电池的电极和电池相
联时不使水分解,不在阳极放出氧和阴极放出氢”〔6〕。
  由于马克思未能认识到这一更深层次的矛盾和原因,而只是停留在“劳动的社
会化和劳动的物质资料的集中已经达到了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再容纳它们的地
步”,“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7〕这一表面层次,因此才有“资产阶级
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7〕的错误结论和预言!因此,他
的预言没有实现,或者说,预言失灵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也因此,
他的所谓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成了伪科学!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本末倒置的理论大厦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最根本的原理和基础,就是把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料
的生产活动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决定因素——我将之简称为“生产中心论”
。后来针对摩尔根对人类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恩格斯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修正、
补充和完善,把“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也增加了进来。这样,“根据唯
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
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8〕。而“人类自身的生产”
的作用主要是在古代社会,随着专偶制家庭和私有制的形成和产生,它的作用也就
完成了。因而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所决定了。
  所以,马克思认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10]。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中则进一步明确指出:“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
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
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
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9〕。
  对于生产如何具体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问题,马克思通过进一步把生产方式分
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得到如下结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
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
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
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
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
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
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
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
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
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12]。因此,马克思最终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3],
或正如列宁所总结的,马克思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
于生产力的高度”,得以做到了“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第一
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
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1]。

  所以,这种历史观的要害就是生产决定一切的“生产中心论”,这是这座理论
大厦的根本基础。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马克思还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中,详细论述了“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一般关系”[14],批判了把分配、
交换、消费与生产并列的做法,得出了“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
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15]的重要结论,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和证明
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的各种基本活动的中心和决定因素,从而奠定了“生产中心论”
的基础。
  但问题也就从这里开始产生了。在消费和生产的关系中,并非什么“一定的生
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而是“由于
1、消费需要创造出了生产;2、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对象、需要、动力和目的
从而也就没有生产,但反之不成立;3、再消费的再需要为再生产提供了新目的、
新动力和新对象;因而就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关系而言,消费居于支配地位,是起决
定作用的因素,而生产则只是以消费为目的和为消费服务的手段”[16]!所以,正
是马克思的生产决定消费(生活)这种颠倒了生产与消费(生活)之间的正确关系
的本末倒置错误结论,使得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整个成为一座本末倒置的理论大厦!
  而他之所以会犯这么简单的常识性错误,就在于他认为:“为了生活,首先就
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
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及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10],也就
是说,在于他认为生产是生活的前提,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消费),因而“第一
个历史活动”和“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就是生产!关于这一点,恩格斯的表述则
更清楚::“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
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
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17]。所以,在他们看来,必须吃喝住
穿就等于必须劳动生产!因此,生产也就成了决定人类吃喝住穿从而决定人类社会
其他一切的决定因素!
  而也正是他们把必须吃喝住穿和必须劳动生产划了等号,并由此使生产成为人
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成为人类生活和“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从而
人为完成了一个从吃喝住穿的生活本身到劳动生产的一个撑竿跳——客观事实告诉
我们,这本是不能和不允许跳过去的——这才为他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大厦
奠定了本末倒置的基础,并造成了一系列的推论错误!所以,从“必须吃喝住穿”
的生活直接跳到“必须劳动”和“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这是跳向万丈深渊
的致命的一跳。正是这致命的一跳,不但奠定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错误基
础,而且为建立在这个历史观基础之上的所谓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全面和彻底失败
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人类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上演军备竞
赛、冷战、对峙、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对立和无谓争斗等人间悲剧拉开了悲怆的序幕。

  一个简单的事实,没有人的预先存在,根本就无从谈起人的劳动生产活动。而
要有人们的存在,首先就必须要有生活资料!但必须要有生活资料并不等于就必须
劳动生产!因为人类是起源于动物界的,所以,除人之外的动物到今天为止仍然不
会劳动生产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也必然和自己的近亲类人猿一样,曾经在自己无
能进行劳动生产时,单纯依靠天然生产的“现成的生活资料”[19]维持过生存,因
而只能是从不会劳动生产的状态,通过逐步认识客观世界而慢慢发展到学会劳动生
产的状态的。所以,劳动生产是人类发展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具有
了制造劳动工具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才能产生和存在的人类活动,因而只是一个
具有历史阶段性的活动,是人类学会的活动,而不是先天就有的,不是人类的本能!
人类发展史也告诉我们,在长达1500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已经学会了
最简单的劳动生产的旧石器时代距今也不过300-350万年[25],因而在长达
约80%的历史中,人类都没有进行劳动生产活动的能力。当然,我们这里所理解
的劳动生产,也是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给出的定义,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劳动
是由制造工具开始的”[18],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其所包括的
要素有:“1、人本身的活动……;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19]。
  有人认为,人是能够制造劳动工具和使用工具劳动的高级动物,因而无劳动能
力的人那还不能称为人,而是猿人或人类的祖先。其实这个如何定义人的概念的问
题,对于我们研究劳动生产发展史以及我们的研究结论毫无影响。因为这种观点并
不能否认人类的劳动生产活动是从无到有产生的因而是人类(的祖先)创造出来的
产物,不能否认人类(的祖先)原本并不会劳动生产从而是从不会劳动生产的状态
逐渐发展到学会劳动生产的状态的这一历史事实和劳动生产的发展过程。而要研究
人类和劳动生产发展史,当然不能割断历史来研究,不能各取所需地截取一段历史
来研究而不考虑人类和劳动生产发展史的全过程和来龙去脉!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学会劳动生产呢?目的显然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获得更
好和更多的生活资料。所以,劳动生产从一开始就是为生活或消费服务的手段和产
物,因而必然要处于被自己的目的——生活(消费)所决定的地位,而绝不可能反
过来决定自己的目的——生活(消费)!
  但这样一来,既然劳动生产只是一种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那么如果存在别的
更简单、更有效的手段也能实现同样效果,则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就必然会促使他
们自动抛弃劳动手段而采取这种更好的新手段来实现同样的目的!压迫剥削等不劳
而获的寄生手段恰恰就具有这种效果!于是,在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发展到寄生
手段可以实施的水平时,人类社会就自然而然分化成了劳动者阶级和不劳而获的寄
生者阶级。私人占有生产要素和抢劫盗窃、贪污腐败、化公为私、结党营私等不劳
而获的寄生手段和社会弊病也就顺理成章、从无到有地变成了社会现实!人类社会
也从此进入了以压迫剥削、暴动革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等为标志的不平等阶级
社会时代!而这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源都是一个:逃避劳动,不劳而获得财富!
  但也正是因为劳动生产只是一种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不是人类的目的和必需,
所以,即将随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来的完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将会达到声控的
高度而把人类整个从劳动生产过程中完全解放出来[20],从而在更高一级的基础上
实现只有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无人化天然生产——高级天然生产,实现全人类的
不劳而获,因而终将使得压迫剥削、贪污盗窃等其他邪道不劳而获寄生手段变成多
余从而与其产物——阶级、国家等一起消亡,人类终将在更高一级的基础上恢复公
有制生活关系和“各展其能,各得所需”的社会形态——新人类社会,完成一个完
整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21]!

  所以,“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因此第一
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
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
活动,及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这一关于劳动生产对于人类发展史的作用的论断在
一般条件下是根本不成立的,从而并不具有一般性!只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客观条件
下比如今天才会对部分成年劳动者有效,也并不是对全人类都有效!人类过去曾经
不需要劳动生产而依靠天然生产而生活,将来也不需要劳动生产而依靠自动化的无
人生产——高级天然生产而生活,因此,人工劳动生产只是产生和存在于人类历史
的一定发展阶段从而只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的事物之一。把这种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
事物看成人类“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前提和永恒因素,甚至要使其成为人类“
生活的第一需要”[24],而不是辩证地、历史地、发展地、有生有灭地看待和处理
这一切,这是马克思违反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得出错误结论的
重要原因之一!

  在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方面,虽然马、恩也认为和承认“目的比用来达到目
的的手段要‘基础性’得多”[23],承认目的一般是决定手段的因素,但在实际分
析生活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时,却忘记了这一点而犯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关键错误,把
对于个人和人类都无条件有效的必须吃喝住穿——目的,和并非无条件有效的劳动
生产——手段,这两种原本属于不同质范畴的事物人为划了等号,并通过这个等号
而完成了从吃喝住穿这个目的到劳动生产这个手段之间的直接跨越不同范畴的跳跃,
从而使得原本只是手段的生产得以成为“第一个历史活动”和“一切历史的基本条
件”,成为生活的前提——手段本末倒置地成为目的的前提,而把原本是决定因素
的目的——必须吃喝住穿的生活排挤到了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并由此确立起了劳动
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地位!而这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
物主义历史观之所以会犯常识性的本末倒置理论错误的要害和根源所在!

  三、辩证唯人主义历史观

  1、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正确出发点

  由于人类起源于“既谈不上有任何技术,也谈不上有任何制度”,“依靠大地
的天然果实来维持自身的生存”〔22〕的蒙昧时代低级阶段,所以人类到今天为
止所掌握的一切科学技术和所具有和曾经具有过的一切社会制度,既不是天上掉下
来的,也不是原来自然存在的,而是人类由自身的永恒生活需要所决定和驱动,通
过自身的行为和活动从无到有地发现、发明和创造出来的,因而都属于人类认识客
观世界之后,在既有认识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也因而都
属于离开了人的行为就不会产生和存在的人造事物的范畴[26]。所以,人,只有人
自身,作为人类历史和现有一切硕果的创造者,才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唯一支配
性决定性因素,因而也才是我们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而这也
就是我把我的历史观称为唯人主义的原因所在。

  2、目的和认识的关系与作用

  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人的任何有意识的行为和活动都是在大脑的支配下进
行的,因而都是有目的的行为。所以,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成为贯穿于
人的一切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行为要素。我们要研究作为人的行为产物的人类社会制
度的发展进程,那当然就要首先研究支配这种行为的人的目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结论。
  存在决定意识。人的任何直接认识,都要受到现有客观存在的制约。由于客观
世界自身的运动发展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客观世界总是处于永恒的变
化发展过程中,这就决定了人的任何直接认识都必然要具有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和层
次性,绝对观念或终极认识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
上,再由自身的需要所决定、所驱动而产生的,所以,人的目的也因此必然要受到
人的认识水平的制约而同样具有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其阶段和层次的高度
和人的认识的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因此,象对现代人来讲最平常不过的看电视、
坐汽车这样简单的目的,对于秦始皇来讲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他再有权威、
能力和手段,受其所处客观环境和认识的水平的制约,也绝不可能会有看电视、坐
汽车的目的。而人的认识对目的的这种制约性同时也就决定了作为目的指导下的实
践活动产物的人造事物——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进度也必然要受人类认识或曰社会
意识的发展进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永远也不可能超越社会意识的
发展高度之上!
  间接认识的传播,使得落后地区民族的认识水平可以超出自身所处的社会存在
的发展高度之上,从而可以使他们的社会意识打破社会存在的制约,产生出与自身
所处的社会存在相脱离的超越性认识和目的以及相应的社会形态如中国的社会主义
制度等,但就整个人类而言,永远也不可能有超越最先进民族的认识水平的目的以
及目的指导下改造社会的实践及实践产物——人类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存在!
  由于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又通过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改造自身所处的社
会存在,而改进了的社会存在又可以引发更高水平的认识、目的或社会意识,如此
循环往复,就形成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前进和发展!因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意识又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发展
高度通过制约人类行为目的的层次与高度而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所有的实践产
物——人造事物,从而制约着整个人类社会和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和高度!

  3、目的与手段,内因与外因

  目的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目的的实践是不可能产生和
存在的。但仅仅有了目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想到了的事情并不能保证就一定能
做到。若要这种目的能够成为现实,那就必须具有使其变为现实的手段,而这种手
段存在与否却并不取决于人的目的,而是取决于外部客观条件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水
平等是否成熟。所以,任何人类行为的现实产物如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
都是人类在依据自身需要和既有认识而产生的目的的驱动下的行动和外部客观条件
亦成熟这样内、外两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和产生的,因而都是目的和手段、
内因和外因辩证统一作用的结果。而这也就是我要把我的历史观称为辩证唯人主义
的原因所在。
  就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而言,同一目的所能实现的不同高度,当然取决于所
能拥有的不同手段或同一手段的不同发展水平和高度。所以,在目的不变的条件下,
不同的手段或同一手段的不同发展形态和高度当然也就成为划分目的物的不同发展
阶段和高度的标志或标准!而这也就是生产作为手段,能够以其方式和形态的发展
变化和不同而成为划分人类社会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和标志的原因所在。
  有什么水平的手段才能实现什么水平的目的,因而手段的发展高度制约着目的
的实现高度。没有手段的目的就成为空想、幻想或理想,但没有目的的手段是不可
能产生和存在的。生活需要作为目的,当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决定因素,
是发展的内因!没有生活需要,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都将无从谈起。但人工生产活
动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和在一定条件下满足生活需要的唯一手段,则以其
发展高度制约和决定着生活需要的满足水平,因而是发展的手段和外因。这种目的
和手段、内因和外因辩证统一作用的结果和产物,就形成了人工生产时代人类社会
变化发展的主要过程。
  由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目的作为原动力基本保持不变(
当然,构成幸福生活的内容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变化和发展从来没有静止不变过,
一直处于向更高层次进步发展的过程中而成为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源泉),因而作为
实现这个目的的唯一手段的人工生产的发展形态和高度就成为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
标志,表现为社会生产方式可以成为划分人类社会形态不同发展时期的标志和标准。
而这也就是马克思之所以会过分夸大生产活动的作用,认为是所谓的“物质生活的
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2]从而错误地走向
“生产中心论”的客观原因所在。

  同一个目的、内因与不同的手段、外因相结合就可以产生完全不同有时甚至是
截然相反、相互对立的最终结果。如趋利避害、追求幸福生活的本能,作为目的、
动力和内因,与劳动生产、改造自然的手段和外因相结合,就产生了推动科学技术
发展和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结果——这是它的正面动力效用,也是正途。而与不劳
而获的客观条件和手段相结合,其结果则又变成为盗窃抢劫、贪污腐败、化公为私、
剥削寄生等人类社会弊病,又反过来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这是它的负
面动力效用,也是邪路。更甚之,与私人占有财富的客观条件和外因相结合,则进
一步使人性异化,迷失自我,本末倒置,使人的最终目的异变成了占有,忘记了原
本只是积累的生活资料的代表的财富的本来面目,产生出只有在人工生产时代的人
类社会中才能形成的畸形人物——不惜节衣缩食,抑制自身的本能生活需要,以财
富占有量为最高目标的守财奴。这就使得事情完全走到了自己的反面:生活需要推
动的最终结果是对自身的否定——守财奴的节衣缩食!虽然似乎很可笑也很可悲,
但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同时这一切也告诉我们,正确区分目的和手段、内因和
外因这两对不同质的范畴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和作用,对于我们正确区分和分析人类
社会中的各种事物、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动力和阻力的形成等具有多
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知识、科学和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外部决定因素

  人类为什么能够一枝独秀,从动物界脱颖而出?最根本的原因和差别只有一个,
那就是人类具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能够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主动地按
照自身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能够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客观世界原不存在的一系列人
造事物,因而能够通过这种认识和自身的改造行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和生活理想!这
是地球上到目前为止唯有人类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这里改造是目的,认识是手
段,而且也是实现改造的目的的唯一手段。离开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则任何改造
都将无从谈起。人类到今天为止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发展也都是在自己对客观世界
的认识基础上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和产物。所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
水平和高度,就是制约和决定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水平和高度的根本因素!永远
也不可能有超越人类认识水平的改造行为和结果产生与存在!
  由生活需要推动和产生了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决定
了这种改造所能实现的水平,认识到什么水平,才能改造到什么水平,改造水平永
远要受认识水平的制约和决定,永远要与且只能与认识水平保持一致,想都想不到
的事情,做是无从谈起的,这就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变化、进步和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总和就构成了人类的知识。对于知识分门别类划分组
织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科学,而对于各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的学习和掌握,
就形成了技术。所以,知识、科学和技术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终产物和结果,
从而也就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而人类之所以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在
一定程度上改造和支配自然界,也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些手段。如果没有这些手段,
那么,人类到今天为止也仍只能和自己的那些动物兄弟们一样,依然处于依靠天然
生产而生存的自然状态而不可能前进一步。所以,一部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事
实上也就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所掌握的知识、科学和技术
的发展史!人类到今天为止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发展,最终都要归功于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也只有科学技术的进一步高度进步和发展而
实现了全面自动化的高级天然生产,才能使人类彻底结束人工生产时代和阶级社会
的噩梦,跨进“各展其能,各得所需”的新人类社会时期。所以,对客观世界的正
确认识——知识、科学和技术,这是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最根本、最主要手段和外
部决定因素!正是人类在自己的生活需要驱动下,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科学和
技术而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和实践,才造就了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到今天为止的一切
进步、发展和成就!所以,知识、科学和技术,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外部
推动力!
  物质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及其发展高度,事实上只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部
分实际应用及其发展高度在生产领域内的具体表现而已。因此,把生产力的发展高
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的历史观,不但抹煞了生活需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内
因的决定和推动作用,而且也未能抓住社会发展的根本外因而抹煞了科学技术作为
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推动力的决定作用,因而是根本不符合客观实际和完全错误的
历史观!

  5、辩证唯人主义历史观综述

  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维持自己的生活
或生存,然后才能从事劳动生产、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其他活动。所以,
围绕着维持生存或生活需要而必然要客观形成和存在的生活关系——1、生活资料
归谁所有的生活资料所有制,2、生活资料的获取和分配形式,3、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等,就构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由生活关系的总和所
构成的经济基础,也就成为人类任何一个民族和时代所立足的现实基础。人类任何
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等上层建筑如血缘家族、氏族制
度、国家和法律制度等都是立足于这个基础之上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原
始蒙昧时代的无组织原始群——无组织的群其实也是一种组织——到现代人类世界
的各种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存在,无一例外!
  在生活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由于只存在一种各得所需的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因而经济基础中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性矛盾,
从而也就不需要和不存在平抑这种矛盾的组织和机构。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组织形
式的变化发展也就与经济基础无关而取决于其他因素。如从蒙昧时代的原始群、血
缘家族到氏族社会制度的进步和发展,就与当时的生活关系和经济基础无关,而是
由排除近亲婚配和优化繁衍的需要和认识所推动而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在未来的新
人类社会,人们相互之间也仍然会存在一些非经济利益的矛盾,因而处理这些矛盾
的社会协调性质的社会组织形式也仍然会需要和存在。
  在生活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当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发展到可以凭借一定手段
不劳而获而寄生的水平时,则由于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分裂为劳动而得和不劳
而获两种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方式,从而使得经济基础中存在了不可调和的
对立性矛盾,表现为利益相互对立的两大阶级的对立、矛盾和斗争。为了使经济基
础能够和平、有序、规范地存在和发展下去,不至于被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所摧毁,
就需要有一种制衡机制来把这种矛盾和斗争平抑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于是,由警察、
法律、军队等所组成的政治组织和国家机构等担负制衡使命的机构也就应运而生了,
构成了一种全新的上层建筑而反制于经济基础,以保证经济基础的正常运转。但也
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进步和发展,上层建筑也必然要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发展了的
制衡需要而变化和发展。如果上层建筑不能通过自我完善与和平变革而实现这种进
步与发展,从而成为经济基础进步与发展的阻力,则会因矛盾的逐步积累而最终引
发暴力革命以强制手段实现这种上层建筑的变革与发展。这也就是阶级社会中之所
以会出现暴力推翻国家政权的现象的客观原因所在。

  由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所构成的现实社会形态等社会存在
决定着由哲学、理论、思想、观念、法律和宗教等所构成的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
又通过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改造和发展了的社会存在又
可引发更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人类社会持续变化、进步和
发展的全过程。认识客观世界的最终结果——知识、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类改造客观
世界的唯一手段,其发展普及水平和高度制约着作为人类改造行为产物的整个人类
社会的发展高度和水平,制约着以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为标志的社会生活关系和人
工生产的发展水平与高度,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全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的发展过程。
  各种不同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如血缘家族、氏族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制度,归根结底,都是人类的生活和繁衍之生存需要与人类对客
观世界的一定认识结果——一定发展水平的知识、科学和技术辩证统一作用的结果
和产物,因而也必然要受人类的认识发展水平所制约。由于存在决定意识,人的任
何直接认识,都要受到现有客观存在的制约,从而决定了人的任何直接认识都必然
要具有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绝对观念或终极认识是不存在的,因而在完全
依靠自己的直接认识自然发展的条件下,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同样也具有渐进
性和层次性,表现为从血缘家族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在各民族之间
打破了封闭隔绝的条件下,由于间接认识的传播,社会意识可以获得跳跃性发展,
落后民族的社会形态则可以在这种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下,利用外来先进民族的直接
认识而打破这种发展的顺序性,借助暴动和革命等客观条件和改造手段而实现跳跃
性社会形态变革。而这也就是中国等落后国家的各民族能够从氏族、奴隶、封建等
制度下一起直接跳跃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原因所在。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而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则是
为了更好的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因此,认识是改造的手段,而改造则是满足生活
需要的手段,因而认识也就是满足生活需要的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因此,
手段的发展水平和所能实现的高度,也就是目的受客观条件制约所能实现的高度和
水平,从而也是人类受原有目的所驱动而必然要去实现的高度和水平。目的和手段
之间客观存在着的这种发展高度的一致性的必然性,就形成了社会生活水平一定要
与科技发展水平相一致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如果有别的因素如个体私有制生
活关系条件下的社会产品分配形式、法律、政治制度、压迫剥削和寄生行为等阻碍
和破坏了这种目的和手段之间的一致性并严重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采取反对、改
革甚至暴动与革命的行动去改变这些已经不能适应客观需要的阻碍和破坏因素,以
实现社会生活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之间的一致性。而这也就是人类社会中会产生反
抗、改革、暴动和革命等社会现象的客观原因所在。由于这种阻碍和破坏因素也可
以通过和平改革的方式逐步改变,所以,暴动和革命的社会现象并不具有必然性,
而只与那些阻碍和破坏因素能否通过和平改革方式而克服有关,与科技发展水平和
高度没有必然联系。

  人类在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以后,由优化繁衍的需要和目的所决定,随着认
识的逐步深化而逐步限制近亲婚配的范围。因此,在生活资料公有和各得所需的原
始公有制生活关系的经济基础上,逐步从无组织的原始群发展出了血缘家族、伙婚
制家族等,最终发展出了母系氏族社会,完成了以排除近亲婚配为目的和动力而形
成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如果没有新的因素产生和存在,那么到
今天为止,母系氏族社会也许仍是人类所有的民族所能发展出的唯一社会组织形式。
现代世界仍有许多民族处于这种时代就是例证之一。然而人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同
时也逐步学会并掌握了一种新的获取生活资料的技术和手段——自己劳动生产生活
资料,从而给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注入了一个新的因素,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和动
力。

  人工劳动生产时代的到来,使人类掌握了获取生活资料的主动权,这是到今天
为止其他动物兄弟都望尘莫及的人类特有的能力。但随之而来的迁徙和人口增长,
使得劳动生产又成为人类维持生存的主要手段,从而成为人类必须要从事的工作和
负担。这种负担和人的趋利避害本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占有自己和他人劳动成
果的目的的必然形成和产生。
  以这种占有目的为动力的第一个产物,就是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的生活资料私
有制的父系氏族制度的形成和产生,并以此为标志宣告了生活资料公有制和母系氏
族的灭亡,宣告了私有制从此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流,宣告了只有在生活资料私
有制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和存在的个体之间的生活差别和不平等必将成为现实,并发
出了由这种生活差别和不平等的逐步发展和扩大而形成与产生的阶级、阶级社会和
阶级斗争的起跑令!
  要长期占有他人劳动成果,只有目的和手段还不够,还必须以他人能够生产出
维持自身生存以外的剩余生活资料为前提和客观条件,否则,他人无法生存,最终
还是占不成。并且,这种占有也只能在生活资料私有制已经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下才
能成为需要、可能和现实。所以,随着父系氏族的产生、存在和逐渐发展成为社会
组织的基本单位,以及个人劳动技能及由此而来的生产能力的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
这种实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目的所必需的外部客观条件也逐渐发育成熟了,因此
利用占有劳动要素而控制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手段也终于被发明出来了,其结果就
是以占有生产要素为标志的奴隶制社会形态的形成和产生。人类终于分裂成了奴隶
主和奴隶两大阶级,人类社会也从此正式进入了以寄生和反寄生、压迫剥削与反抗、
暴动和革命等阶级斗争为标志的不平等阶级社会畸形发展时代。
  从正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社会形态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是被压迫被剥削
阶级反抗、斗争和暴动的结果。如果人们甘愿当奴隶,那么指望奴隶主大发善心不
要他们当奴隶而消灭奴隶制,那只能是异想天开的唯心主义幻想。奴隶反抗、暴动
的结果之一就是奴隶制的灭亡,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从奴隶制的占有生
产要素中剔除了对奴隶的人身占有,使其变成了占有生产资料,虽然在人权方面取
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没有改变阶级社会的本质,其个体私有制的生活关系和剥削
压迫的不平等阶级社会性质与奴隶社会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总结资本主义社会及以往阶级社会的经验教训的最新产
物,本应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但由于它的创立者马克思认识上的错误而过分夸
大了物资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的作用,导致他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目标放在了消
灭剥削寄生的一种主要手段生产资料私有制上面,而不是放在消除产生剥削和寄生
的目的和内因的客观基础上面,因此它仍然承认劳动力私有制和生活资料私有制的
合法性且要据此实施按劳分配。所以,即使完全按照马克思要求的生产力发展高度
等客观条件建成他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由于他既不要求消灭个
体私有制的生活关系和剥削寄生的目的——客观上也不具备消除这种生活关系和目
的的条件,也不可能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根绝盗窃抢劫、贪污腐败、化公为
私等其他不劳而获的寄生手段,因而他的所谓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也就不可能像他宣
称的那样消灭剥削寄生、阶级和国家等,不可能消除阶级矛盾而只能转化矛盾的表
现形式。由于新生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活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又提供了新的剥削和寄生的客观基础和条件,因而新的外因与内因的结合产物——
化公为私等新的剥削寄生行为和手段也就必然要应运而生。所以,马克思的科学社
会主义仍然属于阶级社会生活关系的范畴,和其他阶级社会制度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仍然不可能消灭阶级社会所必然具有的种种不平等社会问题和弊病,并由于他的认
识错误还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弊病〔20〕,因而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
人类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已经用事实给我们证明了这一切!
  因此,到今天为止,无论愿意不愿意,人类都仍只能生活在个体私有制生活关
系和以不平等为标志的阶级社会形态中,并且这种不平等社会状态还将继续延续下
去。因为形成不平等和阶级社会的内因和外因、目的和手段依然客观存在并仍将继
续起作用。人类在无能消除占有的目的和手段、内因和外因并因此承认生活资料私
有制的合理合法性的时候,是不可能消灭阶级、阶级社会及其所必然要带来的一系
列不合理不平等社会问题和弊病的。遗憾地是,人类到今天为止及在一个不算太短
的未来历史时期内,都仍不可能具备消除这种内因和外因、目的和手段的能力!因
此,在不可能完全消灭阶级和社会不平等的当前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只能选择一种
兼顾社会平等和发展的相对最佳和最适合目前历史条件需要的社会形态——社会福
利主义制度〔20〕,作为向更高的无阶级平等社会形态——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
渡,这也是由当前历史条件所决定而留给我们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和出路!

  只有经过人类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使得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人工生产
的全面自动化成为现实而使人工劳动力成为多余,从而可以消除占有的目的和内因,
使占有的一切行为、手段和外因都成为多余,使生活资料私有制失去必要而自然消
亡,人类才能够彻底结束这种建立在个体私有制生活关系基础上的不平等阶级社会
的畸形发展状态的噩梦,在更高一级的基础上恢复公有制生活关系,实现消灭了阶
级和不平等的新人类社会,把人类的精力全部集中到社会发展上来,使自己书写着
“各展其能,各得所需”的生活旗帜永远迎风飞舞,高高飘扬!
  所以,阶级及不平等的阶级社会作为人工生产时代特有的必然性产物,终将随
着人工生产时代的结束而自然消亡。因此,它和人工生产一样,都是产生和存在于
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时期和具有历史阶段性的事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必然
产生,也终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必然灭亡!


                2000.1.15 初稿
                2000.1.28 定稿


注释:

  1、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卷第218页
  2、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04页
  3、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23页
  4、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24页
  5、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29,431页
  6、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32、438页
  7、见《资本论》826-82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一
版。
  8、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2页
  9、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574页
 10、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卷第32页
 11、《列宁选集》第一卷8、1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10
月第二版。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8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
月第一版。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0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
一版。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6,9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
月第一版。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
一版。
 16、《论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http://yi_wen.home.chinaren.com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
版。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
一版。
 19、《资本论》第166-16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月
第一版。
 20、《论意识的反作用及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兼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学
说》,http://yi_wen.home.chinaren.com
 21、 《论辨证唯人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批判》,
  http://yi_wen.home.chinaren.com
 22、《古代社会》19、37页,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商务印书馆19
77年8月第一版。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9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
一版。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
版。
 25、《世界上古史纲》上册37-39、62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一
版。
 26、《论实践》,http://yi_wen.home.chinaren.com

马克思错在哪里?——辩证唯人主义历史观引论 - 亦文理论与观点 - 亦文 - 和讯博客 “以人为本”与“唯人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和老马聊天-三品大官人-搜狐博客 对比钱学森——兼论马克思和毛泽东 --马克思恩格斯论报刊和隐私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马克思恩格斯论报刊和隐私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美学与知识分子——80年代思想史之引论:理论前提 电视编导的未来在哪里? - 今天天气不错,风和。气温低。 - mydears - 和讯博客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兼论马克思同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关系 黄全愈谈教育 -- 腾讯博客 - 中美教育的实质差异在哪里——兼与杨振宁教授商榷 - Qz... 关于2010年市场的几个观点 - 股海击浪—『王涛の博客』 - 阳侯 - 和讯博客 中日房地产根本不同在哪里? - 通天下 - 立春122 - 和讯博客 怎样用辩证的观点放屁? 怎样用辩证的观点放屁 怎样用辩证的观点放屁? 怎样用辩证的观点放屁? 林义相:从历史观角度看待股市与股市泡沫-股市泡沫-热点聚焦-股票-和讯网 梁文道:除了“大局”,还要有历史观——与余秋雨先生共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郎咸平—— 腾讯官方博客 -- 腾讯博客 -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和美国的真正差距在哪里—税收和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