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新汶矿难想到GDP"芝麻开黑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58:32
从山东新汶矿难想到GDP"芝麻开黑花"
[2932] (2007-08-19)
8月17日,山东新泰又出了两起矿难,幸运的是680人安全升井,不幸的是仍有181人被困......煤矿是低瓦斯矿井,企业也证照齐全,只是当地突降暴雨,汶河冲毁大堤洪水灌进了矿井。天灾--有人鉴定完毕。
然而,真的是天灾吗?不是!造孽的,是人祸,是长期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问题,似高悬在所有地方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可能随着"突降暴雨"等极端气候掉下来。
虽然中国的GDP连续多年走高,但长期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经营埋下的隐患已开始全面暴露,今年尤为触目惊心。从最明显的环境污染来说,全国仅有长江、珠江因水量大而保住了良性水质。西南边陲的明珠滇池已被毁容,百年内恐难恢复;太湖蓝藻暴发在前,洞庭湖的鼠患紧随在后;至于家乡那条淙淙流过的小河,早在10年前就臭不可闻,不提也罢--当然,它是淮河一支流。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净土何在?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直接后果,是极端气候现象增加、引发更多自然灾害,冲击原先在生态环境平衡条件下营造起来的社会公共安全设施,挑战社会应急系统,增加人类各种活动领域的灾难事件。前阵子,济南市特大暴雨淹死30余人,郑州市区百年大暴雨而至公交没顶、淹死若干行人,湖南洞庭湖几十亿鼠患等,以及新添的山东新泰矿难,均是摆在眼前的例子。
肯定有地方官扶扶乌纱帽子,骂我"妖言惑众"。草民有幸在6月份听到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周大地先生的报告,了解到我国虽跻身世界产煤大国,实际上却并不具备产煤大国的资格--因为煤炭资源条件太差,其他主要产煤国都是以露天矿为主,咱们露天矿仅4%;国有重点煤矿只占产量一半,而其中符合安全高效矿井条件的仅1/3。在这种条件下,开采煤矿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是惊人的:生产一吨煤=破坏2.48吨水。曾经是清清汾河串明珠的山西高原,就是这样被毁的,全省有90%的草地不同程度沙化,太原目前用水要从黄河调,每吨成本20元。
国家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努力推广绿色GDP,还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此也在国际上承受了众多压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官员对GDP的迷恋,妨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今年1至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势头不升反降,各地官员就是如此"积极"响应的吗?
以上所举例子虽然极端了些,却最能让人们看清执迷不悟的后果,看到不响应中央措施、一味追求GDP节节高升的代价。这个代价,很可能不是现世报,但也说不好。谁知道下一场暴雨会下在哪儿呢?张庄煤矿,一个年产78万吨的煤矿,出事时井下竟然当时井下共有756人,这是多么值得维持运作的矿井啊。谁又能想到,山东今年暴雨咋就这么多呢?济南、郑州的暴雨,乃至新泰汶河的洪水,或许仍然是偶然?!
执迷于"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地方官儿们,这些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数据,带着煤渣,染着血色,飘出臭味,开出的是黑色花朵啊。发改委的头头们,建议不妨制造一枚"黑色GDP之星"的勋章,颁给所有致力于GDP政绩工程的官儿们,好歹这也算咱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又一项举措吧?
上海 王颖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