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文化与经济效应(环球走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44:22

休假文化与经济效应(环球走笔)

蔡乔伊《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25日   21 版)

  近日,路透社和益普索集团针对24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全球2/3的人会选择用完当年所有假期,其中89%的法国人会休完假期,而仅有33%的日本人会这么做。

  在大部分欧洲人眼里,休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欧盟的有关规定赋予欧洲人每年最少四周带薪假期的权利,许多欧洲国家在本国立法和劳资协议中规定的假期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法国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起源地,早在1936年,法国就立法保护平民带薪休假权。太阳暴晒后留下的古铜肤色,不再仅仅为权贵富豪的“专利”,而是公民权利的体现。美国社会学家马洛·吉兰指出,欧洲人的自我价值与是否开雷克萨斯或保时捷无关,而是和能否享受精彩的假期联系在一起。在欧洲,懂得享受生活同样是成功的标志。当然,这有完善的福利制度作为保障。

  美国没有法定的最低带薪假期天数,美国人的带薪休假时间大约只有欧洲人的一半。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清教徒构成了早期北美移民的主体,清教文化对美国有着深远影响。清教文化崇尚的“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塑造出美国人勤劳致富的观念。美国社会普遍标榜高生产率和高收入,“工作狂”比比皆是。正因为此,一周左右的小假期在美国更为流行。与欧洲人强调完全从工作中抽身的休假方式不同,美国人即使度假也可能仍然同办公室保持着联系。这种现象被戏称为“黑莓之咒”,即在假期中仍通过黑莓等智能手机保持工作联系。对美国人来说,度假带来的放松感,可能远不及成功的荣耀那般诱人。

  一向以勤勉著称的日本人,他们的平均休假还不到应休天数的一半。日本人之所以对工作高度投入,可以追溯其体制原因。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终身雇佣体系,使日本人对公司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发奋工作的日本人造就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但近些年来情况也在发生改变,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许多公司改变了终身雇佣体系,以短工、派遣工、合同工为主的非正式员工迅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也随之下降。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再单线条地疯狂工作。

  毫无疑问,适当休假对于上班族缓解压力、调整节奏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假期过后饱满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对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来说,充实的假期不只是休闲娱乐,往往还可以开拓视野,迸发灵感。但假期越长越好吗?美国沃顿商学院的罗斯巴德教授称,假期的“充电效应”只能维持不到3天的时间,过长的假期还会让人们承担财务上“出多入少”的压力。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工作者的休假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微妙关系。一方面,休假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适当的休假制度对于刺激消费、刺激生产都有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长假期对经济发展也有着负面影响,譬如许多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生产率都低于美国。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工作者休假权益,是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电子信箱:gjpl@pd.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