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息的探索(环球走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6:40
赵林《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02日   21 版)
中世纪末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的遗骨近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这位因提出“日心说”而备受宗教势力迫害的科学家、天主教徒,在去世467年后终获教会认可。
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后世看作是现代科学的开端。这一学说极大地影响了伽利略、开普勒等人,并通过他们启发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然而,《天体运行论》这部倾注哥白尼半生心血、直到去世前才付梓发表的科学巨著,曾经遭到罗马天主教会的长期冷遇,并于1616年被宗教裁判所宣布为禁书,信奉“日心说”的科学家布鲁诺、伽利略等人也先后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或斥为异端。那些刚刚通过宗教改革运动与罗马天主教分道扬镳的新教领袖们也猛烈抨击哥白尼学说,指责哥白尼想把自己的威信凌驾于圣灵之上。《天体运行论》的完整版一直到1953年即哥白尼诞生480周年时才正式出版。
哥白尼不仅是科学家,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提出“日心说”并不是为了挑战罗马教会的权威,而是出于科学观察的发现。这一学说与当时教会所坚持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相冲突,所以被斥为异端。而客观地看,“日心说”的提出标志着新兴的科学理性精神开始试图突破宗教信仰的藩篱以寻求自身的合法权利。
自15、16世纪这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以来,有两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极大地动摇了基督教的传统信念,一个是“日心说”,它改变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传统信念;另一个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它颠覆了人是按照上帝形象被创造的传统信念。这些新兴的科学理论与传统的宗教信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一种激烈冲突的状态。在中世纪,强大的宗教信仰曾经对科学理性进行了无情的压制;而在近代启蒙运动中,科学理性又对宗教信仰进行了猛烈批判。
在西方人看来,康德和施莱尔马赫等思想家重新解释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逐渐缓和了。西方学者认为,科学是人们征服自然、改善社会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人类上天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增加人类的福祉;宗教则对于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道德和情感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缺乏虔信之心和敬畏之情,科学技术甚至可能会被滥用于毁灭人类的邪恶事业。今天的罗马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也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专制态度,越来越多地接受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将宗教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人的“灵性世界”。时至今日,在西方社会中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似乎形成一种妥协和互补之势。一位神职人员在哥白尼的此次下葬仪式上指出,“今天的葬礼具有象征意义,显现了科学与宗教的和解”。
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令人感动,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科学理性、虔信与敬畏在现代西方社会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对其相互关系的探索不会停息。
电子信箱:gjpl@pd.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