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总额可能达6万亿 巨额不良资产或毁银行业改制成果(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4:21

风险由谁来买单

在过去,由于地方政府借融资平台举债,导致部分项目效益不高,偿债责任主体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一旦地方债风险爆发,该由谁来买单?

“一般情况下,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但最终有可能是地方政府来买单。要看项目融资来源,如涉及居民个人,从社会稳定的维护来看,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说。

事实上,历史上出现过的类似情形,最终大多数是通过国有银行的这些资产以挂账、剥离的方式处置,对当事地方财政进行整顿,再或由中央财政或由中央银行再贷款化解。

与杨志勇观点不同,时红秀认为这种“倒逼”的结果承受最终损失的是整个社会,代价将由社会公众支付。

一直以来,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国有银行,在政府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企业作为经济发展引擎的体制环境下,财政危机金融化解和金融危机财政化解,两者成了互为匹配的制度条件。

所谓财政危机金融化解,即在地方政府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总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加以解决,比如组建融资平台公司。而一旦由此引发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免不了承担最终担保人角色:既可以增加豁免地方财政的债务,也可以救济金融机构。由此增发钞票,依据的并非金融资产,而是国家拥有的物质财产,实质上是国家的财政力量,即所谓的金融危机财政化解。

“在这种规则下,地方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的游戏,最终以稀释货币的价值代价由全国公众支付。”时红秀说。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

在西方主权债务危机给人警醒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政府诚信危机”。然而,随着地方债的规模扩大,一旦地方政府因土地价格下降等因素无力偿还债务,地方政府诚信危机会不会在中国爆发开来?地方政府会不会破产?

“讨论债务风险,只讨论负债是不足以充分反映财政风险的,还要探讨与之密切相关的资产问题。考虑到中国政府所拥有的数量庞大的国有经济、国有土地、国有资源,从总量上看,当前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足以导致地方债危机。”

杨志勇认为,当前中国亟待需要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对政府所掌握的资产和负债信息做最充分的披露。尽管,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具有流动性,不是所有具有流动性的资产都能够归政府自由支配。

而时红秀则认为,政府因债务过大而破产,并无法理基础。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的单一制国家,而非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既来自辖区公众的拥护,更来自上级政府的授权。因此,不能简单地类比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微观主体债务风险。

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如果说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带来的风险,无论是单个的财政实体、融资平台公司还是单个的金融机构,至多存在于财经纪律追究或金融监管处罚层面,其实不同级次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大家并无破产清算之虞——这种风险被以全社会货币反复增发的方式给“淹没”了。

研究支持: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时红秀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 

<< 前一页12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