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下好“一二三四”招棋构建城乡一体美景·每日商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2:59
无锡下好“一二三四”招棋构建城乡一体美景 一张图:做好城乡规划这张图双置换:承包地置换社保、宅基地置换产权房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农田向规模集中四对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对接、城乡劳动就业对接、城乡社保对接、城乡公共服务对接 2010-08-19

  在江苏无锡市洛社张镇桥村,41岁的农民谢雪婷去年搬进了张镇安置小区B区的花园式“小高层”里,将原在村里的自家农宅“换”了两套安居房,口粮田经营权“换”了社保。谢雪婷说:“我在镇里企业找了个月薪1000多元的工作,平时不用种田还有社保拿,住的楼房又敞亮。”

  为破除“离乡不能离土”现象,加速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在转包、转让、出租等传统土地流转形式基础上,无锡市各地不断创新,除了以上的置换形式外,还探索出入股、委托发包等土地流转新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与2007年底65%的城市化水平相比,2009年无锡这一数据上升了3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的美景离无锡越来越近。

  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曲福田将无锡一带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总结为“一二三四”——“一张图”:做好城乡规划这张图;“双置换”:承包地置换社保、宅基地置换产权房;“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农田向规模集中;“四对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对接、城乡劳动就业的对接、城乡社保的对接、城乡公共服务的对接。

  农民“双置换”成市民

  国务院去年批复的无锡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无锡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622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在这“一张图”的背后,和谢雪婷一样,越来越多的无锡农民将原在村里的自家农宅“换”成了安居房,又将口粮田经营权“换”成了社保。

  在无锡新区,政府对拆迁农民建设小高层、高层农民安居房进行安置。通过统一建设多层、高层农民公寓,实行社区化集中管理。从1998年起的5年内,新区主要建设6层的农民公寓楼,按照每户拆迁节约0.35亩土地计算,新区长欣公寓、春潮花园、红旗花园等安居房落成后,节约了4000余亩土地。随着新区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新区2003年开始启动小高层、高层安居房的建设,目前已建成小高层60余幢共计100万平方米。这些小高层户均占地仅0.07亩,比多层住宅又节省了一半土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无锡新区在全区域推广“房权”换“股权”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在农民得实惠的同时,实现政府节土地省投资。

  “按街道8000多户居民计算,如果每户减少1套60平方米的安置房,则可少建50万平方米的6层住房,直接节约近400亩的建设用地。”无锡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无锡市惠山区目前也启动了“双置换”工程,该区计划从2009年到2020年,用12年时间,对115个行政村、1260个自然村的农村住宅实施搬迁,完成除规划允许保留的245个自然村之外全部村庄的搬迁工作。

  

  集中出规模和效益

  “以前的城乡接合部早已参与了城市经济循环,非农经济、非农业人口已占主导地位,在这些区域,镇级管理体制应淡出历史舞台。”无锡市农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2009年4月20日,无锡市锡山区宣布撤销东北塘镇、安镇镇,新设云林、安镇、厚桥、东北塘4个街道。锡山拉开“撤镇设街”帷幕后,至2009年底,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建成区内的7个建制镇全部实施了该项工作。

  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宜兴、新区、滨湖、江阴、惠山又先后对139个村进行了区划调整,减少了79个村。这一被群众称为“大村制”的改革,不仅解决了村与村之间的边界问题,推动了土地流转,还有利于选拔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社区领导班子,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宜兴万石镇万石村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在闵慧芬休闲公园里。小小一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综合”了人才咨询服务站、健身室、一站式服务窗口等12个功能。自2008年起,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向企业摊派、不新增村级负债的“三不”原则下,全市共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03家,占村委会总数的84.9%,超额完成了70%的目标要求。

  无锡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无锡市统筹城乡发展中,不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农田向规模集中的“三集中”,取得了良好的规模效益。

  去年,无锡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集聚资金、品牌、人才的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农户委托镇村集体组织或村委会等发包方流转承包地也随之成为趋势。

  据记者了解,2009年,无锡新区鸿山街道所有村民委托村委会统一发包,一举流转1万多亩可耕种土地。通过多样化的流转形式,目前无锡全市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已达70.46万亩,占全市农用地面积的72.82%,全市流转土地农户近38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1.9%。

  

  城乡一体的生活对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锡市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四对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对接、城乡劳动就业的对接、城乡社保的对接、城乡公共服务的对接。

  在这个进程中,失地农民成为其中最受关注的群体之一。因此,近年来无锡全面实现了城乡就业政策制度的全面接轨。

  锡山区东北塘镇蓉阳村自2005年以来就全部失地。这个村庄有1250户农民,其中失地农民3867人,劳动力2578人。蓉阳村村干部对该村情况进行了摸底:辖区内吸纳了70多家企业,其中数家企业用工规模都在千人以上。但困难也随之浮出水面:村民中有的年龄大没技术,有的高不成低不就,有的还不想工作。

  于是,一项就业援助计划开始实施。村民唐咏梅今年46岁,拆迁后,原来开的生面作坊停业了,急需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就业援助员丁小虹正好搜索到一家企业要找清洁工的信息,双方一拍即合。村民王涛职高毕业后整天在家打电脑游戏,丁小虹反复劝说,终于把他介绍去了一家包装公司。

  过去几年里,随着就业城乡壁垒的逐步打破,权益保障也跃上新台阶,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无锡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一张社保“大伞”正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并计划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提升覆盖水平。

  记者获悉,无锡最近正式明确了医改的目标,明确到2011年时,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而使得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尤其在医疗保障方面,2011年无锡将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整个大市范围的统筹,可以实现就地结算。这也意味着,以后无锡城乡居民接受医疗服务时,可以在大市范围内实现异地结算,城乡之间的阻隔将被打破。

  无锡市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无锡市从城乡一体化高度出发,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09年,无锡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条件达省级Ⅱ类标准比例达85.7%,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达标率为99.5%;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机构覆盖率达到82.3%;新建为农服务社259家,4000人以上行政村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比率达到95.7%。农村金融服务业得到创新发展,融资渠道得到拓宽。全市累计组建村镇银行2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4家,实现全覆盖,吸收民间资本26.2亿元;全市共组建或确定36家农业贷款担保机构。

  商报记者 吴轶凡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