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不学无术三十八:公司估值为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7:22

转自豹豹兄的一文。

表面上这个问题太easy了,根本不需要回答,“估值是为了给买入价格确定安全边际”、“估值是为了给持股提供战略支撑”,这样的万能答案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公司估值始终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智大勇如巴菲特者,也总是反复强调“价值评估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公司的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公司价值是一个区间”。这绝非巴老有意谦逊或者故弄玄虚,这恰恰表现了巴老理性、务实的态度,也确实没有人能精准的解决公司估值的问题,一些学院派人士、著名的咨询公司、一些著名的国际投行都有自己庞大的研究团队和精密的估值模型,但迄今他们在公司估值方面并没听说过惊人的表现,否则早就出现比巴老更富有的投资大师了。

    机构的投研体系其实也重视估值,只是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试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包括做盈利预测,都是精确到分的,估值也是精确到分,最终的报告上表面上给了一个区间,其实谁都知道,那是估值的数值a作点改动而已,如公司价值区间是(0.8a,1.2a)或者公司价值区间是(0.9a,1.1a),仅此而已,说白了,这种价值区间其实仍是试图给出精确的估值。

    价值投资者当然也重视估值,比如说最终用合理的方法确定公司价值在(a,b)这个区间内,价值投资者该怎么做呢?其实有些时候“难得糊涂”,有了模糊的正确就够用了,投资的艺术性和投资的本质就表现在不确定性决策,绝不能搞科研式的分析,如果什么条件都具备了,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消除了,交易机会也就消失了。

    价值投资者得到了公司价值在(a,b)这个区间,本意不是真的要确定一个精确的买点,确定了公司价值在(a,b)这个区间后,其实价值投资者只是为了说明公司目前股价的几种状态:极度低估、极度高估、既未过度低估也未过度高估的灰色地带。比如说我们确定公司当前的内在价值可能落在50亿到100亿之间,如果公司当前的市值是30亿,我们大体就可以确定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了;如果公司市值是60亿元,那么公司股价就落在“灰色地带”,我们只能说公司股价大体反映了其内在价值;公司市值是150亿元,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公司股价被严重高估了”。

    因此,价值投资者在估值方面所需要锻炼的能力只是判断公司当前股价有没有被极度低估或者极度高估了,价值投资者只在这两种状态下才需要作出判断。价值投资者并不试图给出精确的估值,也不是要精益求精的将估值的范围细化并在灰色地带内强行操作。我想,至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这样。

    当然,投资策略与公司特质有很大关系,对于一家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与一家只具有一般竞争优势的公司而言,投资策略是有一定差别的,尽管竞争优势等定性因素本身也是价值评估的因子之一,但这些因素终归是很难精确量化的。也许对于一家普通的公司,一定要到了极度低估和最佳击球区后才操作,但对于一家具有非凡的竞争优势的公司,我想在灰色地带也可以开始操作。未来是不确定的,肯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说我们确定公司价值在800亿到1200亿之间,但公司的确具有非凡的潜质,那么在700亿、800亿的时候部分买入也未尝不可,这就要结合大体的趋势、市场氛围和资金管理的方法来设定投资策略了。

    总之,安全边际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安全边际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评估。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要判断那些在最佳击球区、公司股价被极度低估的机会;此外,对于持股的股票,要判断公司股价是否被极度高估。

    有经验的、老练的投资者也许在估值方面更老到一些,比如说我们只能估算出公司价值在800亿到1200亿之间,一个老练的、经验丰富的的投资者能认定公司价值在1000亿到1200亿之间,这也算一种经验的溢价了。而对于有非凡潜质的公司,价值投资者则要多做功课,反复研究,力图让价值区间的范围更缩小一些,对公司的理解更深刻一些。

    但价值投资者所要做的估值绝非像某些机构那样,确定出一个估算出来的内在价值a后,再人为上浮、下浮10%或者20%。价值投资者进行公司估值的最终目的只是要大体判断出公司目前股价的状态:极度低估、极度高估、灰色地带。

    买入股票时,我们只是肯定的知道这家公司不止值这么多钱

    卖出股票时,我们也肯定的能确定公司值不了这么多钱

    进行价值评估只是为了确定两种极端的状态,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