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不学无术四十九:成长性企业的管理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7:35

成长性企业需要创新性思维
  当代商界,“做大做强”、做成“百年老店”几乎是每位企业家特别是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的成长性民营企业家朝思暮想的目标。事实却残酷的告诉我们——我国成长性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绝大部分连“五年店”都没开到就夭折了,存活下来的又有相当一部分在经历过初创期短暂的快速发展的美好时光后,就再难实现大幅增长,似乎走到了一个难以突破的“坎”,甚至几年后同样难逃消亡的噩运,如当年名噪一时的太阳神、三株、春都等,这就是企业经营的“天花板”现象。成长性民营企业要改变这种命运,就必须通过创新性思维转型以超越自身,实现企业突围,冲破“天花板”,上升到新的高度

    综观我国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历程,通常其初始的成功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偶然因素:或因为抓住了某次机遇,或因为掌握了某种资源,或因为企业家的执着拼搏。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和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外部和内环境已大不相同——原本只要在夹缝中抢口饭吃或者基本上就是“吃独食”,现在却需要面临强劲竞争对手的打压和新进入小企业的“骚扰”;原本只需要每天一心一意经营企业,现在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应付各路“神仙”,企业内部原本简单的人际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本高效灵活的决策速度正在日益缓慢;原本令行禁止现在却执行力越来越差。企业家发现企业发展越大越快反倒越难管理,自己也似乎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不会经营了。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推动企业转型显得刻不容缓,否则,企业即使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也必然不是良性的,甚至发展的越快死的越快。
  客观地讲,我国成长性企业目前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与外资在华企业相比还比较恶劣,通常需要企业家付出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在企业起步之初通常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企业家本人“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子。也正因此树立了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绝对权威,企业家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已经或深或浅地植入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企业中推动任何一项变革,都是对企业家本人既定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触动乃至否定。如果此时其思想和观念不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转变,企业实现突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相反,企业家甚至可能会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阻力。因此,实现成长性企业转型必须从企业家自身转变思想观念开始
  在成长性民营企业中,企业家和经理人必须对周围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敢于颠覆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成功经验,不断否定自我,积极推动变革并义不容辞、自始至终地承担责任和最终风险。

 

第一章绪论
1.成长性企业的定义及其范畴
1.1成长性企业的定义
  成长性企业,是指目前尚处在创业阶段,但由于自身的某些优势(如行业领先、技术垄断和管理高效等)而可能在将来较长的时期内(如3年以上)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不同程度地呈现整体扩张态势,未来得到高投资回报的创业企业。
1.2成长性企业的范畴
    成长性企业在行业定位上表现为朝阳行业或新兴行业。只有这样,企业在未来才具有真正的发展潜力。这里所说的朝阳行业或新兴行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如网络资讯、电子通讯、集成电路等)、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新材料与能源、制造、农业、公用事业等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讲,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包括国有中小企业)是成长性企业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从成长性企业的定义来看,那些具有市场竞争力、投资回报率高、抵御风险能力强但目前尚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型国有企业同样属于成长性企业的范畴。
1.3成长性企业的特征
 ①.市场开发能力是成长性企业的内在要求

开发市场是高速发展性企业思维的核心。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市场开发能力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唯一途径和重要源泉。传统的市场开发手段仅仅局限在营销、收购或强强联合等方法上,但是,对成长性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改变客户的观念。“天才不遵守规则,他制定规则”,市场经济条件下,谁制定了游戏规则,谁就是赢家。统计资料表明,微软、麦当劳和爱立信之所以赢得了市场份额就在于他们改变了客户的观念,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比尔·盖茨改变了人们用纸的观念,将其转变为便携式计算机,从而创建了微软帝国;麦当劳将烹调食物改变为速食或快餐,从而使其公司遍布全球;戴尔抛弃零售观念,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硬件代理商。一言以蔽之,市场开发能力是成长性企业重要的内在特征,这种内在特征的实现要以打破常规、转变客户观念为依赖
  ②.科技是成长性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成长性的企业在其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资金瓶颈和技术瓶颈。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成长性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资金问题可迎刃而解,但如果缺乏较强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没有较强的产品研发组织,这种企业往往是做不大的。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化的今天,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的主导产品是否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标准。对成长性企业而言,技术则是其核心资本。丧失了技术优势也就丧失了企业存在的基础。一般性企业如此,成长性企业更是逃不出这样的樊笼。纵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微软、思科和因特尔等著名企业的成功无不凝聚了技术开发人员的心血。一项科技成果开发出来后,在其未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之前,只是一件装饰品而已,新经济观中,更强调的是价值观念,只有将尖端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本身才会迸发出生命力,才能促使企业以几倍、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速度迅猛发展。成长性的企业需要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尽可能形成垄断。与之同时,一项超前性的技术开发出来,在成长性企业对其进行技术成果转让之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其监管机制,也就是对其申请专利,拥有其自主的知识产权,当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从而夯实企业壁垒,阻止同行业竞争者进入。
  ③.产权主体多元化是成长性企业成长的重要保证

成长性企业应该能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的企业。能够充分考虑负债结构(特别是注意企业财务杠杆的“双刃剑”影响),按照合理配比原则,统筹安排短、中、长期负债。对于短期负债的比重更需慎重控制。此外,在安排各种债务的时候,应避免出现还债期过于集中和还债高峰出现过早的不利现象,从而减轻企业的偿债负担。企业的资本结构愈合理,其投资的加权平均成本也就越小,也就越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

成长性企业应该在保持控股的基础上,广泛的吸收各种投资,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我们知道,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无一不靠资金的维系。拒绝了产权上的多元化也就葬送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支柱。成长性企业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方式主要包括:向新的投资者或现有的投资者出让股份,换取新的资本进入;通过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吸引企业内部职工或外来资金进入;另外通过嫁接式改造、借壳上市等方法也可以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但是,成长性企业的经营需要以主营业务为主,慎用多元化经营。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营业务犹如企业的肝脏,为企业今后发展壮大补充血液,丧失了主营业务的企业也就丧失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造血机能。企业强烈的成长、扩张欲望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为了做大,常常采用“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家”的多元化经营方式。按照分散投资的原理,当企业达到一定的投资项目时,企业就能很好地分散风险。但是“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家”的多元化经营并不总是能够满足企业分散风险的愿望。这是由于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风险的要点在于,只有非完全相关的投资组合才可分散部分投资风险。将此原理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甚至可以是主营业务)而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陌生业务。显然,满足这一要求的结果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特别是成长性企业,由于正处在创业阶段,需要大量的净营运资金维系,需要通过开发主导产品来开拓和占领市场,采用多元化经营极易使其陷入自身布下的陷阱——丧失核心竞争能力(主业优势)、资金短缺和财务失控,最终后果是导致财力分散、多项目多风险。分散投资使企业本已有限的财力不能集中使用,造成原有的经营项目资金短缺,周转不灵,新项目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多项目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不足,使得原有的优势丧失。

④.成长性企业需要成长性的管理
  企业的成长性主要表现在管理的成长性方面。正如一位管理学家所说的:一流的管理加二流的产品(服务)比一流的产品(服务)加二流的管理更具有优势。成长性企业管理的成长性要求企业具有高素质和高效率的经营管理团队、完善的组织机构、高效的激励机制、稳健的理财观念、强有力的营销体系,鲜明的经营管理理念、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等。成长性企业的创业者通常是企业的太阳,一个人照亮一个企业。他们有扎实的理财知识,并善于围绕“市场、员工、效率和效益”三个中心工作。在市场开发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开发出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即使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他们也能在已有的产品市场中寻找空隙,发现需求,提高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在员工方面,懂得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去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效率和效益方面,能够把握平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⑤.建立完善与有效的融智与股智机制是成长性企业的显著特征
  新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主的创新时代,如何吸引和留住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即融智)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资本(即激智)是新经济时代面临的艰巨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则是企业,特别是以高科技或新兴行业为主的成长性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充满生机的企业必定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企业。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创业者的资本回报可能会按几何级数增加,而员工的回报可能只按数学级数增加,二者的巨大反差极可能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其智力成果的转化,直接威胁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成长性企业来讲,股权激励是有效的融智与激智途径。其中,股票期权激励是员工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有90%以上的实行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这种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对我国成长性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建立完善与有效的融智与激智机制的重要途径,对增强成长性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成长性企业的这种激励机制是由其行业特征决定的。从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高科技企业、朝阳行业和新兴行业是成长性企业的主体,人才的有限性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必然构成人才的稀缺性,人才这种稀缺资源成了这些企业强烈渴求的关键生产要素,由此决定了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才引进和人才激励机制,即融智与激智机制,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成长性的企业。总的来讲,对我国成长性企业而言,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灵活、极富激励效应的融智与激智的激励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把员工报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挂钩。期权计划的实施可以产生一种利益趋同效应,能有效地把企业骨干的利益与广大员工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鸣,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4成长性企业的主要指标

成长性比率是衡量成长性企业的主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总资产增长率,即期末总资产减去期初总资产之差除以期初总资产的比值。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是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处于扩张时期公司的基本表现就是其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大一般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二是公司负债规模的扩大。对于前者,如果是由于公司发行股票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投资者需关注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募集资金还处于货币形态或作为委托理财等使用,这样的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出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对于后者,公司往往是在资金紧缺时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资金闲置的情况会比较少,但它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当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负债规模的扩大空间有限。
  固定资产增长率即期末固定资产总额减去期初固定资产总额之差除以期初固定资产总额的比值。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增长反映了公司产能的扩张,特别是供给存在缺口的行业,产能的扩张直接意味着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在分析固定资产增长时,投资者需分析增长部分固定资产的构成,对于增长的固定资产大部分还处于在建工程状态,投资者需关注其预计竣工时间,待其竣工,必将对竣工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增长的固定资产在本年度较早月份已竣工,则其效应已基本反映在本期报表中,投资者希望其未来收益在此基础上再有大幅增长已不太现实。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即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常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多数都是主营业务突出、经营比较单一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业务扩张能力强。如果一家公司能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基本上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具备成长性。
  主营利润增长率即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减去上期主营利润之差再除以上期主营业务利润的比值。一般来说,主营利润稳定增长且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呈增长趋势的公司正处在成长期。一些公司尽管年度内利润总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营业务利润却未相应增加,甚至大幅下降,这样的公司质量不高,投资这样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这里可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也可能存在资产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
  净利润增长率,即本年净利润减去上年净利润之差再除以上期净利润的比值。净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最终结果。净利润的连续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如其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反之,净利润增幅小甚至出现负增长也就谈不上具有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