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谁在思考——读《顾准日记》札记-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26:20
1959:谁在思考——读《顾准日记》札记
作者:谢泳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12-3
本站发布时间:2009-12-3 19:16:03
阅读量:237次

《顾准日记》终于出版了,由《顾准文集》到《顾准日记》,我们终于有可能走进这位在逆境中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日记是很私人化的文本,它是一个人真实的心灵记录,因为它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日记的命运作者无法预料。我们眼前的这本《顾准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真诚地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思考,这个幸存的文本,充满了血和泪,它应当成为知识分子最该读的一本书。
进入顾准的精神世界,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在那样的年代,有那么多的诺言,有那么多的大话,但谁在真正关心着中国底层的平民?并思考着中国的命运?不是政治家,更不是政客,而是一个身处逆境的知识分子——顾准。
《顾准日记》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哀鸿遍野和斯大林主义,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才能逐步进入顾准的精神世界。
1959年1月9日,顾准说:“细细辨察,虽然国庆建筑与哀鸿遍地同时并誉,人们对此联想还并不多。这证明Stalinism(斯大林主义)在中国还有生命力。”“哀鸿遍野,我努力求饱,有些说不过去。陈毅宴会,还有著名演员演出助兴。……”顾准日记中不仅真实地记下了他所目睹的河南农民的生活惨状,而且贡献了他的理论思考:
中国农民过着糊口经济的生活,他们中间的知识分子同样不懂得这个问题。他们从糊口经济的立场出发,在土地革命的旗帜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结果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回过头未,以强力未打破糊口经济,代替圈地,代替羊子吃人的是在饥饿状态下上山炼铁,与7000万人的大兴水利,而且,还要在政治上给以资本主义自发的称号。
若说农民留恋生产资料私有制,那么这个称号还可以说得过去。现在根本不是这个问题。像农村那样“组织集体生活”,城市工人必要引起暴动。
顾准1959年写于河南商城的那些日记,可以说是他思考中国农村问题智慧的结晶,顾准敏锐的思维,犀利的眼光,使他在许多问题的思考上,超前了后人二十多年。顾准受到中国知识界的敬重,除了他的人格力量以外,与他在理论上的深度是分不开的。40年前,顾准的思索,今天读来,还让人怦然心动。他说:
从这里,不仅证明了Stalinism(斯大林主义)的活力,也征明了宣传与教育的力量。人们硬是歌颂十大建筑,而又以农民的艰苦生活当做献身精神的原动力。应该承认,Stalinism(斯大林主义)是今天的时代思潮,我必须充分懂得这一点,以此为根据来决定人的行动。同时也应该记录到历史中去。Stalinism(斯大林主义)终究还有生命力,这是可悲的,但同时也是一件可喜的事。若没有一定的宗教情绪,某些崇高的情绪,在知识水平低下的人们中间是不容易产生的。而且还有一个大问题,中小型工业的农本主义极不明确,相反,无论在中小点的建设目的,都是大会堂式的现代化——拼命的刮削农村来进行建设,而建设本身便是建设的目的。土包子而怀抱城市中心主义是极其可怕的,对农民真是天大的灾难。愈是农村愈严重,愈是不按价值规律,只能在指定地点吃愈为严重。那么,一把卡住农村全村人口吃饭问题的公共食堂,怎能不成为横行霸道的权力的来源,与道德败坏的泥坑?中国又是一种,而中国较之斯大林为尤左。其实原因也简单,因为集体农庄在苏联已足以解决商品粮食问题,在中国,若不“组织生产又组织生活”,商品粮并无保障,归根到底还是人口与土地问题。难道社会主义也是愈到东方愈野蛮吗?
以上这些话是一个知识分子40年前发出的声音,虽然当时不为人所知,但它说明,在那样禁锢的年代里,还有顾准这样的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念,使中国当代思想史不再成为空白,仅此,顾准就足以让当代知识分子肃然起敬。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思考,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有思想家的气质,顾准的意义在于他不仅超越了时代文化禁锢和物质贫困的局限,执著地将眼光投向世界,更在于他始终怀有对底层贫民生活的真实感受,这一点在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中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读《顾准日记》的时候,我总想到离开他的日记,去看一看他同时代其他知识分子是怎样感受现实生活的,我想到了《竺可桢日记》。1956年,顾准曾和竺可桢在科学院综合委员会工作,竺可桢是早顾准一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但他后来好像失去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思考。我比较了1959年12月31日竺可桢和顾准同一天的日记。竺可桢的日记是这样的,当天竺可桢参加了由郭沫若主持的宴请苏联专家的晚宴。日记这样写到:“膳后已8点半。院预备了游艺节目,有民族歌舞与独唱,钱学森夫人蒋英也唱了两支曲,与游艺并同时进行跳舞。……直到12点。进至1960年元旦时,郭院长已和陈副总理至人大会堂,由张副院长祝大家新年快乐后,又进行了一小时的跳舞,一点始回。”接下来竺可桢真实地记录了大跃进以后的情况,他说:“酿成阳历年市上买不到蔬菜、肉、蛋的现象。”就在这同一天,顾淮当年的朋友和同事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及苏联专家晚宴、游艺、跳舞的时候,远在河南商城劳改的顾准在日记中写到:“长竹园的人们,下午三时左右回来,我虽然吃了10两午饭,还是随着吃了一顿。……八时半,还有一顿糯米稀饭。机不可失,必须去吃。”朋友们歌舞欢唱的时候,处在饥饿之中的顾准在想什么呢?请看下面这样的文字:
东西方相互渗透之说,已为西方学者所传播,苏联的一位作家专门写东西加以驳斥。经济发展的阶段论与东西方渗透论,很有兴趣的题目,我是基本上属于这个类型的。就算是花岗石脑袋吧。我将潜伏爪牙忍受十年,等孩子们长大。继续这个态度,渗心研究十年,力争条件逐渐好转以有利于我的研究工作。这才是我的真实的努力方向。所以要争取经过经济研究所到北大或复大去教书去。现在弄不清的是回京后,如何安排我。到南口去也好,当资料员也好,总比在劳动队强。在劳动队的艰苦的日子里,凭站岗的时间写,凭田野休息的时候读,仅有的资料是人民日报,也不曾中断我的观察与研究,今后还有什么因难环境可以难倒我呢?
我无意责备顾准受难时那些处境尚好的知识分子,但面对顾准留下的思考,他的形象无疑显得高大。别样的知识分子很多,而顾准这样的很少很少,因而我们的思想遗产也就不够丰厚,所以今天的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格外珍惜顾准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因为这些东西——用顾准的话说:“一个人,用全部生命写出来的东西,并非无聊文人的无病呻吟,那应该是铭刻在脑袋中,溶化在血液里的东西。”
《顾准日记》就是这样用生命写出的,这样的书是永远有生命力的。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 闵良臣:我们有顾准
• 敢于怀疑和批评革命领袖的顾准(修订稿)
• 1959:谁在思考——读《顾准日记》札记
• 王元化:顾准其人其书
• 柴静:顾准逝世三十五年祭
更多>>

评论 (28)
电邮推荐
打印
加入收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1.
高人:向李瑞环致敬
2.
易中天:一部宪法与一个国家
3.
陈行之:十问王蒙
4.
我听江平谈耀邦
5.
小红妹:先自由 后民主
6.
解析31位省委书记成长路径:初任平均年龄57岁
7.
温家宝总理同大学生谈法治
8.
广日集团与广州垃圾处理进程调查
9.
用生命来换取正义
10.
百姓是"您" 官员是"你"
1.
(22)陈行之:十问王蒙
2.
(13)高人:向李瑞环致敬
3.
(8)小红妹:先自由 后民主:从“广场政治”之争说起
4.
(8)我听江平谈耀邦
5.
(8)易中天:一部宪法与一个国家
6.
(5)温家宝总理同大学生谈法治
7.
(5)用生命来换取正义
8.
(4)68央企浮亏114亿 国际投行是祸首
9.
(4)鸟叫声声捅破天
10.
(2)解析31位省委书记成长路径:初任平均年龄57岁




王蒙的真面目

柴静:顾准逝世三十五年祭

杨尚昆:中国共产党的党产问题

《环球时报》对民主的恐惧

一个副市长的死亡之谜

胡春华来了,胡春华走了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宣言

中国青年真的连提问都不会吗

“欣赏欣赏”韩寒的水平

丛日云:访朝一周年追记




破格录取吴晗与北大的招生逻辑

“不要与政府作对”的含义是什么

敢于怀疑和批评革命领袖的顾准(修订稿)

篮球与围棋——礼轻含义重

陈行之:十问王蒙

亨廷顿的失落:政党的未来?

高人:向李瑞环致敬

SSSSU游客:“寻人启事”

1959:谁在思考——读《顾准日记》札记

奥巴马的阿富汗新战略有几成胜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