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关心乡镇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9:07:15
乡镇,是国家最低层的一级行政组织,乡镇干部也就自然成了国家最小的官员了。他们官职最小、待遇最低,却天天处在大政策和农民利益矛盾的焦点上。一个国家和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众的联系,就是靠着这些千千万万的“芝麻官”在维系着。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征收国家粮税,实施国策教育,又要确保农民减负又增收;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在乡镇工作的同志几乎连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都失去了,“上管天,下管地,鸡毛蒜皮拉不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根拽得紧,就跟哪根转。工作苦点也就罢了,最苦恼的是得不到理解。时下,人们在议论乡镇工作时,总把责任归昝于乡镇干部,说他们是“灰头灰脸”、“三抗五拿”的大老粗。特别是在一些电影、电视剧中,乡镇干部一出场便是挺着大肚子,歪戴着帽子,横眉怒眼,直打饱嗝。一提到减轻农民负担,马上就跟乡镇干部联系起来,好像他们就是农民的“公敌”。更有恶言相向者,说乡镇干部是棉铃虫,村村都有丈母娘,领导夜夜入洞房。这种一边倒的宣传产生的负面影响直接打击着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给他们本来就十分棘手的工作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乡镇干部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难怪有的干部很无奈地说:“乡镇干部真是忙,一票否决压脊梁。成天泡在乡村里,难有空闲难见娘。上面下面都得顾,忘我工作也无房。”而群众对乡镇干部的苦衷不了解,认为:“有吃有穿不怕你,出了问题要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你来硬的要告你,催粮催款不理你。”如果乡镇干部多争辩几句,农民就会质问:“你们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让你哭不得、笑不得。随着依法行政的深入实施,在进一步规范干部行为,有利于干部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尴尬场面,就是干着一些“份外”的事。如收税本是税务部门的事,可乡镇干部偏偏错位成了“税收干部”,走村串户收农业税、特产税、生猪屠宰税等等。我国《税法》明确规定,税务职能部门才有收税的权力,身着制服,手拿税证和纳税检查证的税收征管员才有资格向纳税人征税,收税时还必须开具税票。可乡镇干部为何唱起了收税的“主角”?他们凭什么叫老百姓交钱呢?可是,只靠几个税务工作人员,何年何月能拿起钱来呢?为了保财政,只好让自己的手下(大干部管理下的小干部)
“跑断腿,磨破嘴”,不分昼夜完成着上级下达的硬指标。现在,很多人认为乡镇改革的阻力在乡镇干部。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角。实际上主导乡镇改革的是县、市级政府,县级政府的愿望是加强对乡镇的控制力,确保乡镇政府对县级负责。历次乡镇改革结果都是权力上收,包袱下放;农民需要的服务部门推向市场,向农民收线的部门得到强化。以农业部门为例,技术服务推向市场,种子等有利可图的生产经营实现县以上垄断。这样的改革成果是乡镇干部由管民向为民服务转变的出路被县以上的权力体限制了。假如一个5万人口、8万亩耕地的乡镇的种植业、养殖业的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的利润都留在乡镇而不是被上级垄断,很多的乡镇干部是可以转变身份大有作为的。
要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乡镇和县比较,那更是大巫见小巫了。乡镇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了,其实,中国行政体制最要改的是县级。乡改县不改,改也白改;县改了,乡不改也得改。村民自治在一些地方效果不好,这是因为乡镇政府依然是“收刮政府”——找农民要钱。所以乡镇政府就是村民自治的最大阻力,村民自治怎么搞得好呢?同样的道理,现在是呼吁县级体制改革的时候了,当务之急是要大声呼吁县级体制要尽快适应乡镇体制改革的需要,做出积极的调整。
当前,一些乡镇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有的干部说:“民工工资都有保障,有保护,有部门帮助追讨,我们乡干部饭都吃不起了,谁来帮助我们呢?”笔者很同情他们也很理解他们,认为要让他们工作好就得先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干部都“饥寒”了,焉能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正该解决,反正要解决,何不早点解决?乡镇机构多、人员多、人浮于事、入不敷出……那就早改嘛。越拖问题越多,越拖问题越难解决。眼见一些站所、乡镇政府近乎瘫痪,笔者真担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总之,在乡镇工作的压力是很大的。希望能有人同情和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