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瞄准日本企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2:43:25
几年前,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入主日产汽车(Nissan Motor Co.)时,公司业务一片萧条,而且极缺现金。戈恩做了一个日本企业高管几乎不会考虑的决策:出售几项业务来筹集资金。
“他们公开宣布,除少数几家外,所有子公司都可出售,”交易机构Mitsui & Co.驻纽约的高级副总裁Tsutomu Yoshida最近在某次会议上说。“这实际上是开了用西方做法重组日本企业的先河。”
现在,索尼公司(Sony Corp., 又名:新力公司)也迎来了一名外国首席执行长──霍华德•斯丁格(Howard Stringer)。一些私人资本运营投资者正期待著他重复戈恩当年的做法。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从日产汽车的业务剥离中大赚了一笔。
目前,很多迹象都显示日本企业对出售资产的兴趣正日渐浓厚,过去几年中一直发展缓慢的企业并购、资产剥离等业务慢慢活跃了起来。就在上周,以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私人资本运营部门为首的一组投资者表示,准备出资逾25亿美元入股三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Sanyo Electric Co.)。
交易活动升温会让私人资本运营公司感到高兴。这类公司现金充盈,往往一出手就购得某家公司的控股权,然后或将其包装上市,或将其加价出售,以便迅速兑现投资收益。东京三菱银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的数据显示,私人资本运营公司计划投到日本的资金高达200亿美元。但这个数据据称还算保守的。
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的影响,以及股东行动主义在日本的高涨,有望成为推动日本企业进行重组的催化剂。“日本的资本主义过去是静态的,”东京三菱银行业务发展部总经理Yukiharu Kiho说,“现在我们正在学著发展动态的资本主义,将会出现更多的业务剥离和重组。增长不再只从内部产生。”
美国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以大手笔的收购交易闻名于世。集团创始人戴维•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说,“全盘收购这个概念终于在日本普及开了。”他说,九十年代初期他在日本筹集第一笔资金时,“没人愿意接我的电话。”最后,他筹到的资金只及原计划2亿美元的一半。即便是五年前,日本也是凯雷投资集团最难以招募到人员的市场。鲁宾斯坦说,“那会儿在日本可看不出私人资本运营公司会赚钱。”
如今,凯雷投资集团在日本最新筹集的500亿日圆(4.301亿美元)基金已经有70%投了出去。虽然收购三洋电机股份的交易尚未敲定,但高盛集团的私人资本运营部门近几个月来已在日本独自完成了三笔收购交易,投资金额近10亿美元。
Mitsui & Co.的Yoshida说,很多大型日本企业动辄就有上百家子公司,许多都与母公司的主营业务无关。它们并不是母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关注焦点,因此也就成了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的大好前景所在。
此外,因日本企业交叉持股而被锁定的那部分股票也比以前少了。日本企业之间往往本著友好的原则持有与自己来往密切的供应商、客户和银行的股票,大家对这部分股票不会上市交易的事实也都心知肚明。但现在,根据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提供的数据,外国投资者已持有东京股市流通股的25%-30%,而企业交叉持有的股票现在只占东京股市流通股总量的20%。
日本企业并购交易的规模也让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垂涎三尺。这几年,日本这类交易的规模一般都在1.3亿美元左右。交易规模越大,有关公司的资金运转速度就越快。与之相比,凯雷投资集团的数据表明,中国同类交易的平均规模只有2,200万美元。
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的拥有更多优势。以凯雷投资集团最近斥资3.75亿美元收购中国徐工机械(Xugong Group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85%股权一事为例,虽说交易达成,股权在握,但如果没有中方少数股股东的批准,凯雷投资集团既不能裁员也不能更换管理层。另外,此举进一步加大了凯雷投资集团对中国建筑业所下的赌注,而眼下正值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给建筑行业降温之际。凯雷的合作伙伴说,他们准备把徐工机械推往出口领域。
今年6月,高盛及其合作伙伴Mori Trust Co.投资4亿美元获得了日本建筑承包企业Fujita Corp.的控股权。作为企业的新主人,它们管理公司业务的自由度比凯雷在徐工机械更大。另外,日本经济正处于复苏初期。最后,如果买家最终决定出售Fujita,也无需事先得到批准。
不过,目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索尼,这家有著响当当品牌的日本企业以其产品开发实力而著称。把它和日产放在一起比较恐怕有失偏颇。“卡洛斯是个彻底的外部人,”纽约Bingham McCutchen LLP的律师Satoru Murase说,“这是一种由空降部队主导的重组模式,”他的意思是卡洛斯系由日产汽车法国股东雷诺公司(Renault SA)派出的高级管理人员。而斯丁格对索尼来说并不算彻彻底底的外部人,他也没有卡洛斯那样大刀阔斧改组公司的权利。分析师们认为,索尼也没有像日产汽车当年那样落到了危险的境地,卡洛斯当年的大刀阔斧也属不得已而为之。
今年9月,索尼宣布正在评估公司的房地产、股票及某些非核心资产的价值,可能会在2007财政年度截止之前剥离高达1,200亿日圆的资产。索尼还表示,会继续考虑将其金融业务上市的计划,不过上市时间已经被推迟到2007财年或者更后。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表示,这些计划均无变动。
许多银行家都期待著索尼最终会把一些非核心业务拿到桌面上来,比如说包括人寿保险在内的金融服务业务。索尼也可能会出售一些制造业部门,潜在的买家们可借此故伎重演,将生产转移到制造成本低的亚洲其他地区,就像他们以往在欧美两地收购制造业公司后所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