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越多创造力越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8:06
  

近日,联合国对未来40年世界人口做了预测,美国劳动年龄人口到2050年将增加3,500万人,日本、欧洲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分别减少3,000万人和3,700万人,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亿。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继续增长15年左右,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者数量将减少1亿人,但仍然是世界上劳动年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因此,华尔街日报得出结论:人越多,经济影响力越大。

世界的未来是中国的吗?

无可非议,在人口原理的作用下,人类经常处于贫困和危机的压力之下,由此爆发出潜在的创造能力,而使我们寄希望于未来。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人口不断增长,食、穿、住、行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环境代价和创意生产之间的矛盾。一些人担心的是环境,一些人看到的则是创意的生产。

按照马尔萨斯的自然法则,不论在人口未受抑制的情况下其增长率有多高,人口的实际增长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超过养活人口所必需的食物的增加。

这是因为有限的土地生产能力的自然法则,对土地所生产的食物来说,其在同样长的时期内所能达到的增长,过了一个短时期后,必然会持续下降,以致只能按算术级数来增加生活资料。

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这两者的平衡,人口与环境和谐,政治与经济的和谐。为了实现“新组合”,用以“把生产指往新方向”、“把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

世界正在担心中国。也就是说,当中国的生产物不断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改善到使结婚得到很大鼓励的程度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源于马尔萨斯得出结论,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人口的实际平均增长率,它服从食物增长的同一规律。人口的增加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当生活资料增加的时候,人口总是增加。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环境所抑制,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中国未来的挑战在于,具有创造意义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明的、发达的国家中,资本的积累、劳动的分工和机器的发明,都能扩大生产的领域;把那种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的这种过程,称为“产业突变”。这是因为生活上的困难有助于使人具有才能,这一点即使从日常经验上看也会使人深信不疑。

因此,中国需要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新产品;(2)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正是这种“创新”,“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

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很有可能让全世界研究人员数量翻番,从而不断扩大科技的边界;在那些长期同中国分享创意的国家,这会给它们的收入带来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即便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增的碳排放量需要美国承担全部削减成本,中国产生的创意对对美国人均收入的提高,补偿这些成本也绰绰有余。

很明显,一个社会按照人们的想象力所能设想的最美好的方式组成、以仁爱心而不以利己心作为其活动原则、并且靠理性而不靠势力来纠正其一切成员的有害倾向的社会,很快就会按照我们本性的自然法则,创造为与目前在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国家里普遍存在的社会。

这是世界真正的未来——具有创意的但公平、公正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