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心语”与误导之论(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3:23:13
“丧心语”与误导之论(金台随感)

  

  毛(钅奇)

  所谓“丧心语”者,亦即不顾良知,不循理智,乃
至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一类的混莽言辞。用我们现在
的话来说,就是昧心话,歪道理,欺世之谈。清朝学者
梁绍壬在其所著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一书中,就有题
为《丧心语》的一则笔记:

  宋吴伯举守姑苏,蔡京一见大喜,入相首荐其才,
三迁中书舍人。后以忤京落职,知扬州。客或有以为言
者,(蔡)京曰:“既作官,又要做好人,两者可得兼
耶?”此真丧心病狂之语。

  既作官就不能做清正廉明的好人?这也不知是哪一
家的逻辑!也许这正是这位惯于弄权使势,贪赃枉法,
曾被称为“六贼之首”的权奸的“夫子自道”吧。以登
龙有术,搜括有方的蔡京,道出此等丧心病狂之语,也
确实是斯人也亦合有此混莽之言也。不足为奇。

  令人惊奇的是,在历史上口出“丧心语”者也竟不
乏先例。周亮工《书影》第十卷,即有以下一则读史随
笔:

  齐周洽常历句容、曲阿、上虞、吴令,廉约无私;
卒于都水使者,无以殡敛,吏人为买棺器。武帝闻而非
之曰:“洽累历名邑,而居处不理,遂坐无宅;死令吏
衣冠之,此固宜罪贬,无论褒恤。”乃敕不给赠赙。此
大异,是教贪也。

  周洽一生为官清廉,被史家赞为“廉约无私,视民
如子”。可最后不但未受到武帝的褒奖,反而被狗血喷
头地大大训斥了一顿,还斥责他历任肥缺,却不会为自
己捞钱造安乐窝,最后落了个赤条条死不能葬的下场,
简直是活该!两袖清风反而成罪,这可真是骇人听闻的
咄咄怪事。纵观一部二十四史,大抵历代的封建统治者
,不管他们自身的生活如何骄奢淫逸也罢,抑或仅仅是
为了维持一己在金龙宝座上坐得更安稳些也罢,反对下
边的贪奢之风还是一致的。如宋太宗之刻“戒石铭”颁
于州县,元世祖之置誓俭草于丹墀之前,等等,无不都
是对臣下和地方官吏的一种严厉儆戒。令人莫解的是,
这个曾一度治朝尚有作为(晚年亦沉溺于豪华宴中)的
武帝,怎么会对一位莲出污泥的清官作出如此荒谬绝伦
的评语来呢。也难怪周亮工读史至此要废书三叹,惊呼
:“此大异,是教贪也”了。

  时代前进了,社会文明了。面对今日的一些贪污腐
败现象,敢于公然纵贪张奢一类的“丧心语”,毕竟是
罕有所闻了。然而事情也并不那么简单,尤其是在近年
形形色色外来思潮的冲击下,生吞活剥,热蒸现卖,已
成为一种时髦风气,江湖上也就不乏“旋砍生柴带叶烧
”一类的野狐禅。于是不少似是而非的误导之论,也不
时在乱云飞渡。最新的一个例子,大概要算已被人概括
为“贪污有利论”了。从报端得知一位所谓经济学家在
一次报告中竟振振有辞地说:“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贪
污比挥霍有积极意义。贪污公款,据为己有,存银行,
买股票,都是在参与投资,对社会有利。即使什么都不
干,把钱搁在家里,也还能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挥
霍的结果是,钱没了,白白浪费掉了。中国还是一个发
展中国家,最缺的就是资本。两相比较,贪污了资本还
在,还可以流动,如果挥霍了,资本就没了,多可惜!
”啊,原来我只知道这些年有人专搞“比较文学”研究
,且很红火,却不意在经济学界也有人不甘落后,搞“
比较腐败”的理论探讨了。只是我担心这种最新版本的
“盗亦有道”高论,一旦付诸实践,除了叫贪官污吏们
弹冠相庆外,怕是要国无宁日,百姓遭殃的了。

  赤裸裸的“丧心语”,容易被人识破。而披着五光
十色服饰的误导之论,却未必人人都能一眼望穿。因此
,我以为面对时下一些花样翻新的奇谈怪论,保持一副
清醒的头脑还是必要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作家协会)

  本次征文到此结束,评奖结果随后公布。———编

  《人民日报》(1 9 9 8 0 4 1 0 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