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参拜忠烈祠 - 康无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4:56

 

                                                                                                                                           康无为/文

南岳衡山,天下闻名,小时便已熟知。但它为啥出名,缘何会得到皇帝的封禅?这些一无所知,除了知道祝融峰,脑海里真是一片空白!直到了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才知道了南岳忠烈祠;才知道这里还供奉有我们的抗日英烈牌位。于是,当时心想他日到了衡阳,一定要进山去祭拜那些为国而死的英烈。

上了南岳我没作细想,就把进山的主题定在了忠烈祠,买门票时就向管理员详细咨询,因怕这里景点星罗棋布而耽误对英烈的祭拜!

车子沿着山路缓慢而行,这里峰峦错峙,松柏掩映,溪水环抱,寺观庙宇星罗棋布,公路盘纤,时而山重水复,时而云遮雾环,想想这里钟灵毓秀,英烈长眠于此,倒是理想的建祠之所,心里不由暗暗敬佩当时倡议者的眼光。

车子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一处松柏掩映,翠峦环抱之地。只见路边立有石碑一块,上有十二角党徽,刻有“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提醒游人。我们急忙停车下来,肃立观望。这时有个少妇过来主动和我们搭讪,她问我们:“你们是来参观忠烈祠的吧”?我答:“不,是来拜祭的”!她谓然常叹:“唉!是该祭拜了,这里沉寂了几十年,到了近年才多了些人,毕竟现在承认了国民党的抗日,承认了他们在主战场的作用”。我说:“忠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忠烈永远值得后人纪念”!由于谈话投机,遂在她的带引下来到了忠烈祠。

走到忠烈祠门口,宽敞的广场上却人流稀少,对比着刚才路上那些其它香火鼎盛的寺庙,只觉得这里的气氛说不出的沉静!于是,內心一下沉重起来,想想也难怪,忠烈祠中,摆放着抗战以来22次著名战役中阵亡的将士神位,却从未见到宣传。对于国民党几百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评价虽越来越公正。对于抗日的领导和主力的问题,近年来,舆论也日见宽松,但在宣传上却是始终低调。在政府公祭方面,更是毫无举动!相对于连续几届日本政府首脑,三番几次,不顾周边国家、民族的抗议,一意孤行,大张旗鼓地参拜所谓的“靖国神社”,对那些凶残暴虐、兵败身亡、理应遗臭万年的侵略者顶礼膜拜的举动,两相对照,使人难禁长叹。

忠烈祠的正门是一座三拱单檐石牌坊。汉白玉门的楣匾上刻写有“南岳忠烈祠”5个镏金大字,落款是薛岳。我对历史还算了解,就向大家介绍:“薛岳是抗战时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同时也是当时主政湖南的领导人”。这时那少妇插言道:“这忠烈祠还是他当年倡议兴建的”。见她这般了解,我便顺水推舟邀她作为导游,与我们一同进入。

通过高大雄伟的三孔牌坊,里面是一开阔式庭院。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一条青石板路面向前延伸,在这路中有一个造型奇特的纪念塔。走近细看,塔座四周有四块嵌汉白玉的“七七”铭文的青石碑。纪念塔由五颗炮弹直指蓝天组成,弹体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了“七七”二字。后面的碑上刻有薛岳将军题铭:“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那少妇有意考我:“你知这纪念碑的含意吗”?看着这5枚炮弹相互凝聚,我脱口说到:“应是象征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抗战吧。”她会心而笑,好象王小丫一样做了个动作:“答对了,加10分”。我也莞尔一笑,却内心异常沉重,看着“七七””二字,我顿感心潮起伏。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一场蓄谋已久,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此全面开始,中国也从此进入了长达8年的抗战。中国军队虽然顽强抗战,无奈装备欠佳,训练不够,面对强敌,无数爱国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中华大地,用血肉铸起了新的长城。然而,后世不知饮水思源,从意识形态、两党对峙的观点出发,对国军的抗日倍加歧视,使民族忠烈沉寂于地下,真是罪过!看着满山的葱郁,听着遍地的松涛,我们是否能想到过当年的硝烟战火?当我们今天坐拥幸福,闲谈人生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当年的血影刀光?我们是否知道今天的和平、自由是无数的先烈以生命与热血换来的?当我想到这些,那种无论是感恩的、怀疚的、激愤的心情一下奔涌出来,使人感慨万千!   

再往前行便是石墙碧瓦,古朴大方的纪念堂。匾额为原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书,纪念堂中央,耸立着一块高约六米的汉白玉石碑。石碑置于平铺着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上。石碑正背两面均刻有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碑文。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透过碑文和展出的图片,我大致了解到: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处于大后方的湖南战略地位凸显起来,成为了继武汉之后的又一个抗战大本营。衡山素有南岳之誉,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便利。蒋介石亲临此处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当时还邀请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共商国是,携手抗日。

在这次会议上,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真是言者伤心,听者落泪。蒋介石听后对此非常痛心,会后与陈诚、薜岳两位将军商议,郑重安排了公墓的修建工作。后陈诚调任四川,而薜岳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所以建公墓的事由薜岳全面主持。

由于此期间一直与日军战事正酣,加上勘察、征地、筹款等前期准备工作,一直到1940年9月10日,南岳忠烈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至1943年6月才全部竣工。当年7月7日,南岳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典,主持者薜岳在忠烈神位前恭读祭文,郑重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第一批入祠的将领有张自忠、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等三十八位将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又于1947年颁布了《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明确规定:每年3月29日为春祭,9月30日为秋祭。

走过纪念堂我们来到了忠烈祠主园区,其为中轴线对称布局,按地形结构呈前低后高,建筑规制和气魄与南京中山陵颇为相似,不过配合后面巍峨的南岳群峰,倒也颇有一种雄壮、气势宏伟的感觉。整座祠宇坐北朝南,依次为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致敬亭和享堂,除纪念碑、致敬亭为纯石结构外,其余皆为石墙碧瓦,单檐翘角。一眼望去,中间的斜坡草地上,用大理石镶嵌出了“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不由令人肃然起敬,热血涌动,感觉空气异常的厚重,我们也仿佛放缓了步伐,心里在细细的体会着,这里以英灵之气构筑的那份庄严和肃穆!

在中间的斜坡两边修着宽敞的台阶,石级两旁翠柏掩映,其间苗木葱绿,花开绽放。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行人边走边看,边看边聊。少妇问我:“你知道这台阶有几级吗”?我由于未曾来过,也未来得及细数,顿感语塞。她见我尴尬便道:“总共为276级石阶,是为了纪念第九和第六战区阵亡的276位中高级军官而专门安排的”。她的娴熟介绍让我刮目相看,这时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姓胡,为山上住民,于是我也就顺理成章的称她为小胡,把她视为了我们的导游。通过她我了解到了很多有关忠烈祠的故事!

走着聊着,路旁有一石碑,上有“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大字,提醒游人到此肃立,缅怀英烈。我们来到了致敬碑。想着英烈的舍身为国,我们一行不由恭恭敬敬的面对致敬碑,深深的三鞠躬。致敬碑在中间斜坡的平台中间,以此为界,中间斜坡分为上面三层、下面六层平台。致敬碑由四条柱拱托着平面石板,上面是一个大型球冠,两旁各有翠柏一株,她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往上看去,享堂位于最高处,是祠中最主要的建筑。

礼毕,我们继续前进,来到了享堂前,仰望“忠烈祠”三字,顿生肃穆之情,忙叫同事老陈点燃香火,在门前深深的三鞠躬,再手执香火步入大厅,在“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前再次毕恭毕敬的三鞠躬,心里默想英灵安息吧,人民是永远记住你们的功绩的!

祭奠礼毕,我环视这里的布局,正中靠后为汉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牌。祭台下方为薜岳题写的碑文:“恭立忠烈祠,以怀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总神位大厅两侧分别伫立、排列着抗日以来22次著名战役中阵亡将士的24块神位石碑,其中殉国时职位最高的是: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33集团军部司令张自忠、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李家钰,两人都是陆军中将。殉国时军衔为中将的还有11名,少将22名,上校2名。英烈的舍身为国,战事的凄厉壮烈,于碑文记载中可见一二。还有清晰的肖像,每张脸庞都是那样坚毅、英武,大多数还非常年轻。统计起来,他们殉国时年龄超过50岁的,只有唐淮源中将、李家钰中将。最年轻的方叔洪中将,殉国之时年仅27岁(一说为31岁)。其中40岁以下,有18名之多。

想着这些英烈牺牲时,几乎与我同龄,家家都有倚门望归的娇妻和幼子,个个又是风华正茂,前景伸手可及,但身莅国难,竟都挡不住“民族国家”的召唤,压制不了胸中那点血性的沸腾,慷慨赴死,殉国成仁,不由潸然泪下!这时我才注意到,由于游客稀少,这里显得格外的静谧和肃穆。

走出大厅我久久不忍离去,凝视着作为抗战最高指挥官蒋介石亲自题写匾额,“忠烈祠”, 其中“烈”字下面少了一点。正是他念及上百万阵亡官兵,将“烈”字刻意少写一点,寓以“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之意。可叹长期以来,立足于意识形态的抗战观,使忠烈沉寂于地下,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以致今日还依然门前冷落。这时我才突然想到,今天刚好是“七。七”祭日,难道71年过去了,国人竟淡忘了国耻!

“谁祭忠烈魂”,步行在这苍松翠柏之间,感觉的不仅是清凉,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楚与羞愧,他们用生命扛起了历史,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在战场上,他们奋勇杀敌,以生命的代价挽救了祖国。如今他们已长眠地下,我们却没有实现他们强国的梦想,而是身陷意识形态的泥淖使忠烈蒙羞。“忠”者,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之意;“烈”者,慷慨赴死,从容就义之谓!兴修忠烈祠,本在表彰那些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壮烈牺牲的将士,让后人去追寻他们的历史功绩,缅怀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然而,文革忠烈祠却惨遭破坏,有部分忠烈遗骨竟被挖出暴尸荒野,如此兽行,听来让人心寒!如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忠烈哪怕经历了历史的尘封和歪曲,也无损于他们的神圣!历史对忠烈的评价亦已日趋公证,但是,应有的宣传却做的令人遗憾,以致南岳之上游客川流不息,却是多拜鬼神,无视忠烈的。

重修抗战史吧!还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中华英烈、民族长城一个公道!

忠烈祠是中华民族的凝聚之魂!

民族忠烈名垂千古!      

   

 

 

                                                                        祭抗日英烈文


       公元2005年9月18日,岁次农历乙酉年中秋之日,值9.18事变74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黔人康振贤仅以美文为酒、心意为烛,向为抗日战争而牺牲的英烈祭而奠曰:
        赫赫中华、肇造轩辕,传承文明,越数千年。各族一统,胄衍社绵.山河大好,列强垂涎。觊觎环伺,祸乱连年。有识之士,奋志自强,反帝颠封,始建共和。正值普天共期同庆、四海咸望太平。讵料国运多舛,倭邻蔑德,穷兵黩武,夺硫球狼腹未饱,占高丽虎胃岂足?才占东北又复觑中原。遂以虎狼之师,兽蛮之众,重燃烽烟。铁蹄蹂躏,烧杀掠劫,百姓因之涂炭,国家险之倾颓。国破家亡,苍荑满目,战殍遍野,失所流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好河山,何以家为?中华大地罹此空前之劫难,民族尊严遭遇旷世之挑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儿女,四海同心。国共携手,冰释阋墙之恨;派阀言欢,消弭利害之争。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壮士披坚执锐驰骋于沙场,不惜马革裹尸!弱冠学子,投笔从戎,请缨杀寇,何惧易水之寒!青春少妇,效红玉之志,巾帼不让须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以卓绝之心,慷慨赴死,挽社稷于既倒,救人民于水火,功高至伟,成就绝世之光荣!十四年之国难,从容就义者,凡三百万有奇,实乃我中华至忠至烈者也!
       呜呼,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六十甲子,几经兴废,兵戎之事既远,笙歌之盛复开。吃水之人岂忘前人掘井,纳凉之辈应效先辈栽培。培木固本,饮水思源,使忠名昭于日月,让正气充于乾坤。如今时躬逢盛世,国运昌隆,六十年胜利纪念,天下归心。前事不忘,使英名载入史册同受后代景仰、英魂同入庙堂共享后人之祀。勿忘国耻,团结奋斗,以告慰英烈在天之灵。明月当空,万家团聚,今日幸福当铭记先烈的前赴后继。贤等不才,以文为祭,如若有知,来格来尝,魂兮归来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