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忠烈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9:41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

这段由日文汉诗改编而来的豪言壮语,抗战时期曾流行于川军行伍间。国难当头之际,身处后方的四川儿女并未贪图享乐,躲避战火,而是毅然决然地走出三峡,赶赴前线。正所谓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此后,很多战士们再也没有踏上回乡归途,而是同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使命而汇聚在一起的战友,永远埋骨于他乡的青山绿野之间。此时此刻,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才真正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1938年国民政府在湖南衡山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此时距七七事变一年有余,国军虽人数众多,但由于抗战初期日军来势凶猛,敌强我弱对比悬殊,在正面战场上已付出巨大牺牲。这次会议上蒋介石提出,一年多来阵亡将士多暴尸战场,未及安葬,每念此处,痛心不已,因此建议在南岳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安放遗骨,纪念英灵。于是便有了今天位于南岳半山腰的这座规制整齐、庄严肃穆的抗战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和腾冲国殇墓园是现存国军抗战的两大纪念地,后者主要针对入缅远征军,而前者则范围更广。一方面,忠烈祠内篆刻了抗战初期主要战役阵亡烈士的部队番号,树立了国军牺牲高级将领的墓碑,与日本靖国神社功能相同;另一方面,忠烈祠广义上更象征了对八年抗战中为民族解放捐躯的所有烈士的英灵,这又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无名烈士碑的意义相近。后一种解释更加丰富了忠烈祠的内涵,更符合全民抗战的主旨。

忠烈祠坐北朝南地端坐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香炉峰下,风水极佳。采用传统的左右对称、几进院落的陵墓布局,仿中山陵形制,依山势层层升高,游客拾阶而上,景仰之情油然而生。整座建筑群均用打磨整齐的厚重大青石砌成,一丝不苟,又暗含死有重于泰山之意,淡绿色琉璃瓦顶更增添了肃穆氛围。穿过三开间牌楼式的拱形大门,眼前是一座五个子弹头组成的纪念碑,象征着五族团结抗日,弹头直指苍天,傲然挺立。中间最大者象征汉族——毕竟国民党宣扬的民族主义,是从反清立汉演化而来。正面下书“七七”二字,要让国民铭记全面抗战开始之日。

七七纪念碑西侧刻有忠烈祠的主持修造者——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题词:寇犯芦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这位以民族英雄岳飞为自己取名、素有国军战神之誉的一代名将,终于在抗日战场上得以施展还我河山、光复中华的远大抱负。从参加淞沪、徐州会战,到指挥南昌、武汉、长沙会战,多次重创日军,赢得局部胜利。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形势下,薛岳独树一帜,简直就是国军之魂,民族之希望。抗战也成为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段。虽有剿共以及国共内战的往事,今天我党也知是各为其主,仍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纪念碑身后的纪念堂,相当于古代陵墓的碑亭,碑文也为薛岳所书,大意是纪念亡灵,激励后人。两侧已辟为陈列馆,图文资料简要介绍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情况,国军和日军均伤亡巨大,可想见当时之惨烈。南岳作为抗战指挥部所在地,还举办过三期游击干部培训班(简称“游干班”),为敌后战场输送人才。朱德、叶剑英带着八路军部分官兵参加了培训,也作为国共合作的一项内容。不起眼的角落里还陈列着两罐阵亡将士的骨灰,番号为陆军第十六军。他们不知来自何方,却曾在同一部队、为共同目标而抛洒鲜血。记得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敢死队之歌“同期的樱花”曾唱到:你和我是同期的樱花,同开在军校的庭院下,花开自有花谢时,壮美凋谢为国家。当然,保家卫国和替军国主义卖命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然而,我们无言的烈士,在中国这样安土重迁、讲求叶落归根的社会里,却真正做到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中华大地上,处处是勇士们的家。

 

纪念堂身后便是扶摇直上的阶梯,尽头的忠烈祠享堂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高山仰止。新铺就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让人肃然起敬。漫步登梯,中间立有一石碑,挂有青天白日徽章,上书“游人到此脱帽敬礼”。其后一座碑亭,内有无字碑,据说原为安亭战役纪念碑——安亭是上海郊区地名,昔日淞沪会战血战之地,曾不屈于日寇,当下却也为高房价而折腰。文革时忠烈祠遭严重破坏,这块碑被抹掉文字,刻上“农业学大寨”才免遭厄运。后来恢复时把文革印记抹去,但也没再重新刻字。或许和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一方面烈士功勋溢于言表,一方面也是见证那段折腾和反复无常的历史。世上的民族大小不同,强弱有异,但敢于自掘祖坟的民族,似乎还不多见。国人的劣根性,在于毫无信仰及敬畏之心,割断历史,只顾自身,甚至在烈士墓群嬉戏打闹也司空见惯。“游人到此脱帽敬礼”数字,似乎也在提醒国人要保持良心的底线,对烈士有起码的尊重。谁是民族的脊梁,谁是无赖小丑,自有青山为证。

 

忠烈祠于1943年最后完工,蒋介石题写了牌匾,其中“烈”字中间少一点。有说法是“歹”字部分有辱烈士,因此少一笔。还有说法是在忠烈祠修建的数年间,抗战继续深入,牺牲不断扩大,于是希望烈士的牺牲少一点,并祈祷抗战早日胜利。这块匾文革时被农家用作盛菜喂猪的木板,近年重新油漆后悬挂。政治且可争论,历史不能改变。

享堂内安放着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用白色大理石砌成,象征烈士的高洁。两侧书有参加初期抗战的部队番号。东侧为淞沪会战牺牲部队,罗店、蕴藻浜、南翔……这些我熟悉的地名,1937年下半年的三个月内成为绞肉机的战场。国军虽有德式装备,但毕竟基础太差,指挥作战能力、后勤补给都远不及虎狼之师的侵华日军。冯玉祥说淞沪会战就像大熔炉,整批整批的国军投入战场,却被当作活靶子整批整批地灭掉。这种大屠杀式的战斗恐怕只有1900年八国联军对义和团可超过。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愚昧和崇洋心理交错的晚清已一去不返,一盘散沙的国人历经数次外侮内耗,也逐渐懂得团结和奋斗的道理。国民政府十年建国虽困难重重,成就也不可低估,一个以民族主义为立国之本的近代中国已雏形初现。淞沪会战极其惨烈,而中国军民显示出顽强抵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已让日本侵略者明白这再也不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的中国,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已经落空。

神位西侧为1938—1940年间在江西、湖南战场牺牲的部队番号。抗战初期失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之后,国军退守中部的湖广江西继续抵抗,而作为西部陪都重庆的门户,关系国民政府生死存亡。长沙焦土抗战、常德会战都代价巨大。而更没想到的是,在南岳忠烈祠完工后的第二年,就在这里发生了抗战中日军动用兵力最多、作战时间最长且双方伤亡最大的城市争夺战——我方命名为衡阳保卫战。当时已值抗战后期,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也是企图摆脱世界大战困境的最后一搏。国军迎面抗击,于是在交通要地衡阳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国军方先觉部最后弹尽粮绝,日军横山勇部也损失惨重。衡阳保卫战在抗战后期最困难的时刻,给了国人以信心。衡阳烈士没来得及列入神位名单,但他们却保卫了忠烈祠所在的城市。神位前的祭坛下方刻有“恭立忠烈祠,以祠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四句。祠堂本为祭祀祖先神灵而来,于是希望忠烈们化为神灵,继续保佑生民,保佑抗战胜利。

享堂内还有国民党政要题字,以及国军高级将领碑铭,大概文革时被毁坏,眼前均为新刻。张自忠、冯安邦、戴安澜等身先士卒的将领,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参观完忠烈祠,让人感到一丝遗憾。相比日本靖国神社香火之旺,这里却冷冷清清,甚至并非全国知名。有什么理由让侵略者抢占了话语权?近年来,才开始有政协和民革人士公开前来祭祀。只有将忠烈祠理解为不属于某个党派的,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才能有更开阔的胸襟去面对历史和现实。郁郁南岳,中有碧血。对于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何谓责任,何谓信心,先烈们的身体力行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岳忠烈祠 1938-1942年 湖南省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