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關於保護氹仔舊城區文化景觀加強文物保護支持申報世界遺產意見書2002年4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9:30

關於保護氹仔 舊城區文化景觀

加強文物保護意識 支持申報世界遺產

意見書

(關注系列之五)

於2002年4月25日

 

  據報載,位於以氹仔官也街為中軸的舊城區與嘉模教堂「龍環葡韻」文物建築保護區之間,有計劃興建兩幢三十多層高的建築物。消息傳出,引起社會上極大爭議,人們表達出對保護歷史文化的關注和對澳門家園深沉的愛。

 

  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反映出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目前,正值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積極爭取以「澳門歷史建築群」項目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關鍵時刻,我們明年如何面對聯合國組織專家嚴格考核監測?全力爭取申報世遺成功,對構建澳門歷史文化名城的國際形象,及旅遊業無形資產的增值,不這而喻。但澳門同時正逢賭權開放,刺激起一輪投資熱潮。由於開發房地產的經濟利益驅動和缺乏有效制約,澳門文物保護正處於一個相對的危險時期。

 

  作為一個長期提倡關注保護澳門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的民間團體,我們高度關注事態發展和政府有關城市規劃和文物保護政策有否完善。茲就氹仔舊城區擬建高廈引發的憂慮提出我們的意見:

 

1.    破壞氹仔舊城區的整體性

  以施督憲正街左邊為起點,包括嘉模公園、嘉模教堂,以及被稱作澳門八景之一的「龍環葡韻」等一系列葡式建築物,一直以來都得到澳門居民及遊客的欣賞。這裡帶給人們的是一份中葡文化結合的、具有閒情野趣的澳門小鎮風情,土生文化的葡式浪漫神韻及自然風光。

 

  以官也街為主軸,以施督憲正街為界的氹仔舊城區,已被列作歷史文物區整片保護,發展成步行街,加以美化,形成充滿中葡情韻的集市及美食專區。氹仔舊區近十年的整體發展格局,創出了自已的自已的特色。小城民俗風亦得以保留。除了吸引遊客消費外,亦成為本澳居民「留澳消費」的好去處。

 

  遊人亦習慣徒步在此兩區之間勾留遊玩,享受獨特的消閒空間。若在上述地區之間插入兩座三十多層的高廈,肯定會破壞原來此區和諧均衡之美。打個比方,三十八層的澳門中銀大廈,若放在上址,能說是各具千秋,互不影響嗎?

  本會認為:兩區之間是個有機的聯系,泰山壓頂式的現代建築在此出現後,過去刻意保留的百年人文景觀將被摧毁。更令人憂慮的是,其他房地產投資者競相仿傚,由此產生的惡性連鎖反應,澳門、澳門和路環大部分具文物保護價值的舊城區將可能一一受到衝擊。

 

2.    有違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

  以博彩業為龍頭,全力推動澳門的旅遊業,以帶動服務業、會展行業的發展,是澳門特區政府的既定政策。對此,本會表示絕對支持!我們可以引以自豪的,也是可以借力的,是擁有一個具有四百五十年歷史積澱的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名城,利用這些有利條件以發展文化旅遊、宗教旅遊、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民俗採風、集體婚禮等特色旅遊。氹仔舊城區擁有的是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獨步中國整個華南地區所無的特色,這正正是澳門風韻迷人所在。

  

本會認為:倘若自毀特色,毀掉了文化遺產,將來如何與擁有無限土地及低廉人力資源的周邊地區競爭?也有違特區政府在開發博彩業以外,以文化推動旅遊的施政理念。

 

3.    有違城市規劃和保護文化遺產政策

  按照國際公認的保護文物公約,需保存歷史建築原物及相關的歷史環境。根據一九八四年澳門政府頒佈的56/84/M號「建築、景色及文化財產保護」法令,一九九二年頒行的83/92/M號「紀念性建築物的保護」法令,十八年來澳門保留了一個具有中西文化交融建築特色的城市。至今,使我們有條件去試圖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根據一九八七年六月工務運輸司的一項批示,整個氹仔舊城區的建築限高為11.2米。此一規範,業界長期遵守,小城民俗風情亦得以保留。可見政府長期以來皆意識到舊城區興建高廈的弊端,緣何今天在未廣泛諮詢社會意見的情況下,改弦易轍?再者,11.2米的高度限制是否已取消?為什麼38層的高廈不可以建在別處而偏要建在舊城保護區內?政府為什麼不首先諮詢專家學者和廣大市民的意見使匆匆批則動工?這些都是公眾所不理解的。

 

  本會認為: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也是政策的執行者,絕不能自相矛盾,令社會大眾疑惑。為保護澳門歷史文化遺產及均衡城市發展,亟需制定及完善城市規劃,確認受保護建築物、建築群,以及保護與歷史人文景觀相協調的視覺空間,採取包括限高措施在內的手段,尊重澳門按實際環境、借鑑歐洲保護文物標準所形成的一系列法規,努加保好舊城區,為澳門居民造福,為子孫後代造福,讓經歷數世紀歷史滄桑的澳門能繼續保持其獨特面貌,從而保澳門珍貴的旅遊資源。

 

4.    建議通過土地置換解決紛爭

  澳門要發展,發展的方向應是向外沿延伸,向海要地,以解決城市核心地帶的過渡擠迫,這是位於珠江口沖積區的澳門一個多世紀以來行之有效的辦法。

  

  南灣湖工程創造的空間有效地保了原澳門督府、西望洋山的輪廊風景線,是個有益的經驗。新口岸原長命橋填海區火柴盒式的建築群,破壞了以燈塔為標誌的東望洋山優美的城市輪廓,破壞了外地乘客進港第一觀感。經驗教訓值得汲取。第三大橋即將興建,完善周邊填海發展空間的計劃,相信會帶來大量的發展用地。澳門賭權開放過程中,多份投資計劃都是具有前瞻性的大規模填海要地式的開發,當局應努力促使承投人實現投資承諾。

  

  本會建議:通過土地調整、置換等方法,將投資者吸引到新發展地段去投資開發,相信是解決城市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新舊之間衝突的一個可行思路。

 

5.    喜見市民保護文物意識加強

  在澳門將以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名單前夕,經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向市民反覆宣傳,使市民深刻認識到:重視保護文物和有價值的歷史建築,保護原有生活方式和民俗風情對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是最佳賣點,維護和開發旅遊資源已成為市民自覺行動,這是可喜的變化!本會作為一個提倡加強文物保護意識的文化關注團體,對此表示欣喜!

 

  本會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重視民意,調動積極因素,消除消極因素,通過全民討論,共同探索,訂出最佳的規劃方案,有效地將此次爭議變為加強文物保意識、促進全民支持特區政府以「澳門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名單取得成功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