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管理新趋向:从个人知识到团队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7:41

教师知识管理新趋向:从个人知识到团队知识
作者:姜勇    转贴自:《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1    点击数:552    文章录入:wangqin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是当前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是拥有大量专业知识的教育者,他们如何管理、应用、学习、分享和创新知识,这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随着对学习共同体认识的日益深入,目前教师知识管理出现了新趋势,特别表现为从重视个人知识管理转向团队知识管理,“尽管知识被视为是个人的资产,但很多的知识却是集体地产生与持有,只有成员在紧密联结的团队中一起工作,才能产生这样的知识。”(Tiwana,2000)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虽然教师个人拥有较新知识,但如果不能在团队中进行有效交流与分享,就会影响知识的应用与创新。知识在共享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启发,生成建构出新的知识。

  一、知识管理与教师自主成长

  知识管理不仅有助于教师科学管理个人知识,而且能有效提升其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增强教学实践智慧,促进自主成长。

  l、改善教师的个人理论必须从知识管理入手。

  传统教师教育,受工具理性影响,常常忽视教师的个人知识与个人理论,认为教师的知识主要是书本知识、公共知识,将教师角色定位于传递理论知识的“中介者”,而不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知识的创造者”,因此,教师是缺乏个人理论的“教书匠”。既然教师缺乏个人知识,知识管理也就没有存在必要了。这种对知识管理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Hargreaves,1999)。事实上,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丰富、建构起个人理论。个人理论是直接影响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要素(Handal&Lauvas,1987 Yaxlev,199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各种专业行动,包括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调整、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受其实践知识的影响。因此,要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善其教育行为,必须从知识管理着手。    .

  2、知识管理有助于使教师的隐性知识上升为显性知识。

  教师是有个人知识的。教师不仅拥有能够清晰表述说明的显性知识(即能用清晰话语表达的知识),而且还有大量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的知识,此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既是教师内在观念、潜意识层面的知识,又是直接引导其教育行为的知识。由于个人知识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同时,教师个人知识还具有结构松散、缺乏内在逻辑联系、体系性差、稍纵即逝的特点,因此,必须要对这种片断式的知识进行管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者认为隐性知识不能用文字表达、交流和共享。但实际上隐性知识并非不能表达,只是表达起来不像显性知识那样逻辑严密、一目了然,它往往是零星破碎、主观性,甚至可以说是随意的,像是一种文字片断(notes)。通过教师个体或群体对这种片断式知识的管理过程(包括反思札记、交流、分享、共生等),可以帮助教师将隐性知识上升为显性知识。

  就个体层面而言,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有其必要性。虽然教师能够在某一次教学中运用隐性知识,但未必他每次都能正确使用。如果将教师的各种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成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教师的这些知识就可以成为具有逻辑体系、结构化的个人理论。形成个人理论后的知识相对来说,就比较稳定,教师重复运用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从群体层面来说,通过知识管理,每位教师的内隐知识显性化之后,就能形成知识共享的氛围。这样,一个学习型团队也就相应而生了,“在组织文化及其领域内,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之间以及组织的知识发展和个人的知识提升之间有明确的联系”(Harrison,2000)。

  3、知识管理有助于教师克服“惯习”。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会有感悟心得,或是产生与原先教育观念相冲突的震撼体验(realitV shock)。如果缺乏知识管理意识,教师就可能不会将这些感悟与震撼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与反思。经验型、专家型教师常常有记日记的习惯。这种日记记录就是知识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活动的得失,形成个人知识与理论。没有进行知识管理的教师,则往往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视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形成“惯习”。“惯习”一词源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影响或阻碍的情况下,会一直以不变的速度和方向运动。这种物理现象的惯性作用,用到教师发展上就是惰性,成为了支配教师教育行动的“惯习”(Bourdieu,1974)。这样,教师的观念就会凝固,教育行为就会僵化。

  4、个人理论是教师的实践智慧,只能通过知识管理而被分享。

  教师的个人理论是一种“如何做的知识”(know—how),是教师在复杂、互动、情境性的教育现场,实践具体行动的知识,反映的是实践智慧。知识是可以传递的,但是智慧却不能。人们能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但是智慧无法沟通和教授。教师的个人知识由于具有高度内隐以及情境性的特点,因此想要精确地传递给其他教师通常是不太可能的。虽然这些知识难以传递给别人,但却能通过知识管理的过程而与其他教师一起体验、分享。例如,将某位教师的个人知识作显性化后,推荐给全体教师共享,甚至可将个人知识管理的成果,收集在个人教学网站,也可以以书面的方式整理并装订成册,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智慧加以系统的保存,或是通过发表在学校定期的内部杂志上,从而与其他教师一起分享、讨论这种个人知识。这样,教师的个人知识就会不断影响其他教师,或是被加工创新,或是内化,或是应用,从而提升组织的知识结构。这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知识管理:从教师的个人知识到团队知识

  以往在探讨教师知识时,更多地从公共知识角度出发,而对教师的个人知识缺乏足够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揭示了真正影响教师教育观念,主导教育行为的是个人知识。威尔逊(Wilson,1996)提出教师知识可分为显性(explicit)和内隐(tacit),个人(personal)和组织(organizational),移植(migratory)和融合(embedded)等。斯帕罗(Sparrow,1998)。指出教师的知识不仅有书本上的,而且更多是潜意识、实践性的。维格(Wiig,1994)则提出了程序性(procedural)、秩事性(anecdotal)、隐含性(implicitl的知识。

  维格指出知识管理有四项关键领域,分别是:知识资产,包括经验、专长、能力、技术等;知识活动,包括创造、转化、控制、使用、评估、生产等;组织,包括组织的目标、发展方向、策略、实践、文化等;能力和趋向,指人员和组织能建构和使用知识,以增进组织的最佳利益。这表明,他已经关注到知识的分享与互动,即开始从个人知识转向团队知识管理。

表l教师知识的分类

类型

 

形式

事实性知识:

事实、资料、已知因果关系

概念性知识:

观念、概念、形态

期望性知识:

判断、假设、期望

方法性知识:

推理、策略、方法

公共性知识

教科书知识、数学模式、公共电脑模式

一般性的观点、概念和看法

一般性的工作假设和意义

教室中教授的方法和策略

分享专门性知识

有关它为何和如何做的专门性了解

有关复杂情境的专家概念、看法和综合观点

对有限了解情境的专家判断和期望

探查、分析、综合和管理的专家策略

个别性知识

个人的观察、信息和对操作过程的了解

以私人立场由单一或多元角度对情境的看法

个人的价值判断、期望和迷惑

有关做什么,如何进行和达成结论的直觉想法

(摘自Knowledge management:The central management focus for intelligent-acting organizations.Arlington,TX:Schema Press,260)

虽然Wig的研究已指出了团队知识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教师的团队知识常常处于边缘化的境地(White,1997),特别是被公共知识所压抑与束缚。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1999)认为,教师及其教育实践本身才是创新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当教师个人与团队知识被排除在专业知识之外时,也就限制了教师创新知识的权力与能力,影响教师充分挖掘其实践知识、改进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其教育智慧的可能。

  当前的知识管理不仅重视教师个人知识的形成与积累,而且还特别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的共享、交流与创新。因此,从公共知识到个人知识,再到共享知识的转变是当代知识管理,特别是团队知识管理的重要转向。团队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并不是冲突对立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做得好,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加到位,同时他所提供的知识也更有价值。教师个人知识的存在与提升是学校提升团队能力,改革学校教育,强化组织学习力,并成为学习型团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突出教师团队的实践智慧、生成能力。因此,既重视教师的个人知识,又关注并推动教师个人知识之间的共享、交流,从而创造出新知识,无疑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升教师团队的理论素养,改善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因素。

三、团队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从生活史叙述到博客日志

团队知识管理的重要理念是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根据所教学科性质、教师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团队的素质和达成组织目标。教师团队知识管理为每位教师转化个人知识搭建平台,并将合宜的知识适时提供给教师成员,协助、支持、鼓励教师成员分享、讨论、建构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最终将各种有效信息与知识用于增进团队组织的表现。

为加强学校团队知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学校有必要配备具有推动知识管理的专项人员。学校团队知识管理的有效推动与否,除了校长的全力支持、完备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外,学校知识管理长(ChiefKnowledge Management,CKM)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校长可以任命一位知识管理长,负责学校推动知识管理工作,决定学校知识管理方针。知识管理长要支持、鼓励、帮助教师记录个人的实践知识、在团队中分享个人知识、共同创造出团队知识。

为对教师团队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将教师个人生活史叙述成为团体分享、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教师将自己的生活史叙述完毕,不是摆在那儿就好了,还要进一步与共同体分享,即与同事进行对话、探讨生活史中所隐含的议题,并且学习共同体要把这些对话内容加以摘录与归纳,形成档案。这就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历程的记录。每位教师可以从其他教师身上学习到许多好的观点、经验与做法,使好的个人知识很快地为更多教师所拥有,如此就能让个人知识发挥最大的影响力。研究表明,分享个人生活史,进行知识管理可以帮助教师达成个人的、社会的及专业的三方面发展。在个人发展方面,重视教师的见解、立场与方法,可以让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尊严与自信心;在社会发展方面,则能突破教师的专业孤立,形成互相支持的共同体意识;在专业发展方面,则可以通过分享其他教师生活史中的经验与教训,有效建构与管理自己的专业知识(Avalos,1998)。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团队知识管理有了更为迅捷、自由分享的互动平台。其中,教师博客(TBLOG)是一种非常有助于团队知识管理的工具。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教师博客,是教师们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内隐知识的显性化,并让教师团队共享知识、生成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博客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按照日期排列,其内容主要是教师将其个人的故事、教育感受、在教育中所遭遇的震撼等叙述下来。教师博客的出现,使教师团队知识管理更为方便。博客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知识与思想不再是封闭的,他们在博客日志中贡献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博客日志,将日常的思想及时记录并发布,提取并联接自己认为的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更多的教师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知识和思想。教师博客日志既可以使教师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和交流,也便于教师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从而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