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期间的“发钱”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06:23

2007年夏季,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收紧,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恐慌和危机,并直接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采取了退税、减税等政策。这是“社会分红”理论的具体实施。它的最早提出者是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他认为国家可以把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分红”分给消费者,另一部分对社会化企业进行再投资。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刺激消费,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反周期”政策工具,而且比“失业救济”更能促进就业。但是,我们国家不仅不分红、不减税,反而增加税收,更加难以理解的是,在经济危机的困难时期,还要送钱给外国。下面列出一些国家、地区应对经济危机、拉动消费的“发钱”举措。

2008年,新加坡政府实施“政府盈余全民分享计划”,决定从上一年64亿财政盈余中拨出18亿还富于民。其中的8.65亿新元,按照2007年所得与住屋价值成反比的原则,派发给每位年满21岁的新加坡国民,人均获得100到400新元不等。另外,为奖励公职人员的贡献,额外发给现职或曾为国家服务的人员,每人100新元;为强化教育投资,所有2008年介于7岁至20岁的孩童,按与家庭资产成反比的原则,每人发放150到600新元不等的津贴。18亿新元发放完毕,就相当于,每位新加坡国民获得了人均400新元的红包。

2008年,澳门政府推出“现金分享计划”,发放金额为,永久居民派发5000澳元,非永久居民派发3000澳元。2009年,澳门继续执行“现金分享计划”,为澳门永久居民派发6000澳门元,非永久居民派发3600澳门元。2010年,澳门决定继续执行“现金分享计划”和实施新一期的医疗券发放计划:向每名永久性居民派发6000澳门元及总值500元的医疗券,向非永久性居民派发3600澳门元。这三年中,澳门政府还实行以下政策:大幅削减个人收入所得税,并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免收所有营业税、小贩牌照税、街市摊档租金;减收澳门就业居民的职业税;免纳各商户的广告牌照税、免纳各酒楼餐厅的旅游税;豁免房屋税;为每个住宅单位每月补贴电费;为澳门学生发放书簿津贴;向老人发放敬老金。

2008年3月,香港政府提出“派糖”政策,以退税的方式向各阶层发“红包”,总额达700亿港元。此举令政府减少300多亿元收入,额外支出400多亿元,多项减税措施令明年财政转盈为亏,综合赤字预料有75亿元,是港府历来最大手笔的“派糖”行动。

2008年底,台湾政府底宣布,向台湾居民每人发放3600元新台币的消费券,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刷卡消费,以刺激岛内消费。随后,台湾又提出全民减税方案,预计每个申报户将可获得新台币3000到4万元(约合人民币750-10000元)不等减免。

2008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该法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实施退税1520亿美元,2009年2月份奥巴马总统和国会开出了7,870亿美元的减税和增加开支的刺激方案,其中资金总额中约35%将用于减税,约65%用于投资。在减税项目中,每个美国劳动者最高可获得400美元退税,每个美国家庭最高可获得800美元的退税;在投资项目上,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将是两大投资重点。奥巴马表示,该计划将为美国保住和创造约350万个工作岗位。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