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政策走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04:47
 四、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走向

  对于中国,首先是要清醒认识到,金融海啸对于中美及全球金融贸易格局的影响。

  首先,可以肯定,美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逐步弥合依然留在金融体系的窟窿。至于是否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可能主要体现在影响消费信心以及相关产业上。但是应该不会像日本1980年代一样进入低利率的流动性陷阱从此一蹶不振。美国的金融是相对独立的,不像日本当年银企不分;美国拥有世界最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机制,依然占有世界产业链条的最高端。最近的国家竞争力排名,美国依然毫无争议地排在第一。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无论这次金融危机如何度过,目前看不出哪个国家具有取代美国主导世界的能力,美国依然是金融海啸后全球金融贸易体系的构建者和维护者,中国依然是这个体系的跟随者和重要受益者。而这个体系的稳定,对于中国继续韬光养晦谋求发展是有利的。切忌产生美国一出事就觉得中国可以跳出来的想法。而判断清楚金融海啸后的基本格局,就能够判断,对美国采取隔离政策,将自己与国际合作对立起来,最终是会得不偿失的。

  其次,要清晰地判断,我们通过这次金融海啸所形成的资产价格变动,如何获得一个有利于我们未来发展的全球资源配置。基本方向应该是立足于本国产业升级之需要,以技术升级为方向。全球需求下降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制造业除了向内地转移降低成本外,更需要向世界产业链的高端逐步升级,而每一步的升级都存在相当大的技术壁垒和障碍。立足于这种产业进步需要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为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进步奠定一些基础。购买那些依附于文化价值的银行投行等资产,对本国经济的推动不大,也不急需,而且也不一定能消化搞好。

  第三,要清晰地看到,美国金融海啸重创了美国需求。美国需求就是全球需求。所以全球很有可能进入一个需求增速下降的状态。一些依赖国际订单的企业,虽然将逐步解除流动资金的痛苦,却可能面对订单减少的痛苦。但是我们很有可能获得一个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更有利于我们自身发展的国际要素价格环境,获得一个更有利于自己未来上台阶的全球资产配置。最为基本的特征就是,低通货膨胀率,低资源价格。我们将有条件在这种环境下,降低利率,降低企业成本,并推动具有战略性的大规模投资。

  仔细观察几个主要的全球贸易国家,只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没有完成。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和历史性的机遇。中国需要抓住未来一段时间,在有利的国际要素价格支撑下,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维持5—10年的较高增速,从而完成从发展中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的飞跃。

  发展中国家都面临人均4000美元的瓶颈,那些今天的发展中国家中很多国家曾经接近这个瓶颈,但最终过不去,又跌了回来。凡是突破这个瓶颈的发展中国家最终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而突破这个瓶颈,靠原有模式的简单重复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产业升级和制度性变革。

  产业升级以技术的不可替代性提升为基本轨迹。政府应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能力获取过程。以企业为主体,能够基本保证技术获取与产业发展需要的结合,能促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避免技术的空洞化、虚置化。

  而制度性变革的核心在于农村的转型与建设。面对国内外局势,未来几年中国要扩大内需。但扩大内需,绝不是简单的减税,让老百姓多买几件衣服。在收入预期降低的情况下,简单的减税并不能扩大内需。最大的内需扩大,是农村地区获得大的发展,获得充分的消费能力。农村建设的主要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的最大障碍,是农业是否实现产业化。农业是否产业化的制度性关键是土地能否集约经营,农业生产效率能否进一步提高,农业活动能否充分商业化,农民能否转化成为农业工人。

  这里,让我们简单参照以色列农业的例子。以色列地处沙漠边缘地带,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成为欧洲的厨房,这对于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以色列的基本道路就是农业产业化、农业高科技化。对比美国、日本,他们的城市建设和我们没什么差别,差别在农村。所谓的发达国家,主要体现为农民人口比例下降以及农民生活质量城市化,而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则是农业产业化。

  所以在这个阶段,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就是要推动土地经营的集约化,提升农业效率,将更多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城市人口或者农业工人。这是最大的扩大内需之道。有人会提出中国历史上土地兼并导致流民与混乱的论点,这里不做专门论述,但必须清楚一点,农业社会的主要价值发生在土地产出,而商业社会的主要价值发生在生产交换,所以城市化进程就是降低农业人口提升农业效率的过程。没有一个发达经济体的农业人口占比很高。

  只有农民更大程度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配合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才可能实现集约化,农业产业化才有可能,城市化进程才可能进一步推进。

  扩大内需当然还包括财政手段所提供的医疗、失业等保险保障。这是大量人口从农村继续进入城市的安全保障。这几年在农村推行的农村金融、农村医保,已经奠定了一些基础。而没有这个保障,城市流民有可能会出现。

  有了这个农业产业化继续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在全球需求减速的这段时间,一方面通过城市化进程维持相当的投资率;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产业化提升中国庞大人群的消费能力,这样就大体上能够通过内部投资需求的扩大,维持增长的动力。

  当然,中国出口为主导的产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国内需求来承接,将面临挤压。一部分企业将走向高端,向世界更高的产业链发展,还有一部分,或者将消失。但总体而言,中国将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资产增值和经济发展两种红利。而其中的核心连接点,就是农村制度性变革所推动的城市化进程和消费扩张。

    作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执行总经理 刘辉 来源:《经济社会比较》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