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红山玉器纵横谈之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0:55
红山玉器纵横谈之十二 红山玉器黑皮古沁的特征

  此文插图玉勾形龙,在左侧唇线之下有一窄条处,被沙纸磨过,隐约可辨原玉质为青白玉。 红山黑皮高仿品,一直被藏家青睐,多年来比较走俏。高仿黑皮红山玉器有几种类型:1、桔皮纹状,即平疤状,疤为当代器具凿琢后加磨。2、凸棱状酸蚀仿品,棱角扎手,盘磨后棱角变缓平,并有似浆状膜。3、黑色表皮平滑,而且仿有土点沁状的高仿品,人为作孔,为精致仿品,成为抢手货,批发价高于一般仿品两倍以上。这些仿品的疤面或棱面,疤底部或棱底部,均有当代特征的磨痕。不管盘得如何光润亮泽,都掩饰不了当代器具的磨痕。仿黑皮沁红山玉器之质料有两种:一种为墨玉质与煤精品仿制,另一种为人工染色,染色品盘后,棱凸处或局部会很快烣复原玉质色。

  1980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出土的跪人塑像,应是玉质而不是石质,应是黑皮沁而不是墨玉。1975年城子乡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兽,似亦应是黑皮沁。

  红山文化黑皮沁玉器,跟所有红山玉器真品一样,具备所有真品受侵的共同特征:

  1、玉表受沁程度有轻有重,如果受沁程度完全一样,要仿其作伪。轻重受沁程度色像清晰可辨。2、有明显而典型的自然风化现象。3、风化(氧化)形式(样式)在同一件玉器上,亦有几种或多种表现。表现形式完全化一者,也要警惕其作伪。4、必有原始石器刮磨所留的痕迹。

  此玉勾形龙之黑皮古沁,均为不可人为之状态:

  其一,整体黑色器面上,较浅淡处大片泛黄白色的区域,为原始钙化层,隐约可见原初白色钙化层的痕迹。在50倍放大镜下,原钙化层(风化、氧化层)所受沁之状态:遍布沟状、点状沁凹,凹处为深暗青灰色、黑色的沁点,其余处为黄白、棕褐、浅淡青灰色沁。钙化层包浆,浆内可见受沁后的簇状毛刺状的玉质纤维。

  其二,钙化层崩落后的斑驳处,似桔皮纹状,但一般桔皮纹的凹处较深,尤其人为酸蚀者或器凿者更深。而此斑驳处,有的地方崩落一层皮,皮极薄,显然是原钙化层之内已受蚀而形成的薄壳。此壳因其极薄,而绝非可人为。

  其三,脱壳之处,风化或异化物似沙面状,为原玉质受沁氧化后形成的盐碱类物质。其凹处有剥落的层次感,深浅大小不一,完全一种自然形成的状态。与在玉器表面上涂抹异物的作伪状态毫无相似之处。有的剥落层,有多个层次,恰似古铜器剥落的状态,而且每个层次的颜色也不尽相同。这种状态在眉棱处极狭小的地方存在,非可人为。

  其四,严重崩落较厚的皮壳处,棱凹呈高低不平的粗糙状态,麻麻喇喇。人为酸蚀或人为凿琢的棱凸,就是模仿此状。可是,仔细观察此状,可见白色沁浆的滋长状态,为簇花状、点片状、块状,沁浆之上(外部)仍在分泌大量的、茸状的浆体。所有崩落的部分,都留有玉质纤维剥离的微小纹理的痕迹。此状亦不可能人为。在高仿红山黑皮玉表上是观察不到这些微妙现象的。

  其五,在黑皮古沁的器表上,可随处见到钙化层形成前后,以及黑皮沁形成前后,二次或多次受沁而形成的沁坑与沁孔。有的崩落面上明显有后沁的天然沁坑;有的沁孔周围的黑色沁,明显是在白色钙化层形成之后所沁。

  其六,此器玉表上有淡黄色、灰白色、黑色金属沁的颗粒,最小沁点为0.05mm。其黑色应是金属沁(氧化后)之色。其色其状,与当代人为高仿黑皮玉器上喷射的新鲜金属颗粒,无相同之处。

  其七,红山玉器黑皮古沁的特征,是古玉受侵的总体状态。但是,作为一件具体玉品,器面受侵的状态绝不可能仅仅是一种状态,必然有多种层次。沁色有异同,同色有深浅,沁凹有高低,侵蚀有轻重,各种沁状的形成有先后早晚。

  此文自《收藏快报》2008.7.16发表后,有石狮日报网、收藏快报官方网站、东方收藏网(东方艺术网)、中国文物之门、中华博物、中华古玩网(古玩知说.焦点)、中华收藏网(72d艺术收藏网)、武夷山古颐轩、好宝网、中国艺术新闻网、新闻图片网、大旗网、工艺世界网(中国工艺品城)、古玩交易网、中国八一网、九街网、四川新闻网、西安之窗、爱古玩网、古玥斋、北青网、买卖库(德州陶瓷古玩信息中心)等网站转载。

  (此文配图,在“相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