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戒酒的演讲稿_电影戒烟不戒酒_戒烟戒酒禁毒标语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12:27

   

    写下这个标题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想来,一是这个标题有点大,问题已上升到人类关怀的层面,这似乎与笔者的身份不符。二是在目前中国的社会,你和人家谈精神家园,很可能被讥为老冒,或被讽为北京猿人之类的。但是在这个新千年的前夜,中国人的耳膜、眼睛、和心灵经历了太多的考验,因为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各色各样的新闻和事件,实在让我们的感官和心灵,承受了太多的刺激。在滚滚而来的物欲洪流中,倘若我们还有一点反省能力,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精神家园早已破败不堪。  
    
  我们现在已发生严重的精神危机,这么说是有下面的证据。  
    
  新世纪危机:“垮掉的一代”浮出水面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这是一句老话,但也是一句实话。但在人类翘首欢呼跨越新千年门槛时,中国的青年人群中,却出现了“垮掉的一代”。笔者以为这是未来中国的危机,也是精神危机的重要特征。  
    
  “垮掉的一代”,这个原本专属于西方社会的词汇,如今也频频出现在中国人嘴边。所谓垮掉一代,大意是指,因为精神危机,内心空虚,而通过种种出格行为(很多是反社会的),寻求自激,以填补内心空虚的人群。中国吸毒的人群和爱滋病者的数目,已令人震惊,而其中当然是青年占据了主流,这都是典型的垮掉一代易患症。而加入黑社会则是垮掉一代的岔路深渊。精神空虚,金钱至上,很多垮掉的一代阴差阳错上了黑社会的贼船。  
    
  而以美女作家卫慧和棉棉的作品《上海宝贝》和《糖》的问世为标志,中国“垮掉的一代”可以说有了自己的美学表达和哲学宣言。最起码,这两部作品是对中国垮掉一代的生态实录。  
    
  垮掉的一代,通过强化对物欲的追求,对感官刺激的强力捕捉,而妄图解决精神的空虚和危机,这实在是南辕北辙的作法。  
    
  道德危机:“笑贫不笑娼”大行其道  
    
  就在两个月前,你随意漫步在中国的大城市或小城镇,到处可以看见,那些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著极性感的性从业女孩子们,她们三五成群地混行在人群中,昂首挺胸,丝毫没有什么难为情的。反而是偷窥他们的普通百姓们觉得自己不好意思。  
    
  这类女孩子以东北和四川为多,乡亲们很多也知道她们在外面坐台,但并不耻笑他们。笔者就看到过这么一家人,母亲卖盗版光盘,父亲卖羊肉串,女儿卖淫。  
    
  虽然,很多女孩子走上卖淫之路,都为生计故。但我们的社会道德在这方面采取的是令人惊讶的宽容态度。  
    
  在娼妓一族里,有不少是在校大学生。在北京各酒吧里,有不少专业舞蹈演员,穿着很少的衣服扭来扭去。如果有客人要求陪夜,只要价钱谈得拢,什么都可以不设防。  
    
  笑贫不笑娼,已成为我们社会道德的一个特征。更是我们社会道德危机的征兆,这种道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还是人们失去了精神家园。我们的道德体系已没有主心骨和自建能力。有的只是不断被现实扭曲和同化的无奈,这种严重的道德失范,已是精神危机病入膏肓的典型病症。  
    
  价值观危机:“拜金主义”发展到极致  
    
  前两天在媒体上看到这么一则消息,大意是月坛宾馆抓获了一起卖淫团伙。6男7女,最大的25岁,最小的16岁,除了最小的卖淫女没有男朋友外,其余6对都是情侣关系。而男朋友的任务就是给女朋友拉皮条。  
    
  “拜金主义”是市场经济的正常产物,但像这种为了金钱,而不惜出卖女友的贞操,自己的人格的事,可以说是把“拜金主义”推向了极至,也足以令正常人所不耻,但这种事偏偏发生了,据说,在很多地方还不显见。  
    
  这种拜金主义的极至作法反映了我们社会价值观已严重扭曲,价值观危机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金钱作为市场经济的硬通货,作为社会上各种价值的主要衡量标准无可厚非。问一下包括道学家在内的大众,估计没有人会拒绝金钱。但“拜金主义”的盛行,和“拜金主义”的不断创新,屡攀高峰,那是把价值观异化扭曲了。表明我们的精神领域已遍布拜金主义的大旗。在大多数人那里,精神已沦为物欲的奴隶。这是人类文明的悲哀。更是中国文明的悲哀。  
    
  上层建筑危机:“官场腐败”撼动政权稳定  
    
  腐败是我们的这个社会的关键词。也是老百姓的热门话题。胡长清倒下了,成克杰又倒下了,中国官场可以说是“前腐后继”,腐败浪潮汹涌澎湃。  
    
  “官场腐败”不单单是腐败分子们的兴风作浪,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干部普遍没有了政治信仰和精神追求。大多数官员都沉浸在“升官发财”的大梦里,置百姓疾苦于不顾,升官发财是第一要旨。所谓的追求和信仰表达只是为了应付“三讲”和媒体。  
    
  “官场腐败”,已让很多老百姓对政权没了信心,“官场腐败”也使政府信息失真,决策失灵,执行系统不畅,可以说已撼动了政权的稳定。而这背后的重要原因,还是中国官员普遍失去了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SOS”缘何发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会把责任推到社会多元化的身上去,进而推到市场经济和国门洞开上去。的确,因为国门洞开,国外的观念和思潮大举涌入,摧毁我们原本就不牢固的精神家园。同时,市场经济的兴起,金元大军的铁蹄更是对精神家园肆意践踏。  
    
  当然,这应该是其中原因,但笔者看来,这并非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我们从近代以来,烧毁了孔家店,把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顶梁柱和封建思想一起扫地出门。而在解放后,苦心孤诣地建构起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精神为主干的精神家园,在文革期间被推向顶峰,也正是物极必反,当文革结束,毛泽东从很多中国人的心灵圣坛退出后。我们的精神家园事实上已没有支柱,而此时又逢西风东渐,市场经济的金元大军长驱直入。而我们精神家园的维护者们,依然沉浸在过往的那种用政治口号构建的精神殿堂里,而不是顺时而变,构建新的精神支柱,精神危机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当我们面对多元化的冲击时,我们设置了很多精神禁区,这种精神禁区的设置,使得人们把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转而投向了金钱或美色。这种堵和防的作法对精神家园的杀伤力绝不可低估。  
    
  重建精神家园,还要从培育主流精神,放开精神禁区入手  
    
  精神危机,其实是个全球性问题。在西方,也是如此。要不怎么美欧那么推行他们的“人权高于主权”的价值观。那是他们搭建自己精神家园的大梁。在科索沃危机时,为什么看不到大批美国人和欧洲人上街游行,原因是人权思想,关注人类的命运已成为他们精神家园的支柱。  
    
  在任何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都应有主流精神和非主流精神。这种主流精神的构建,靠舆论工具的强力灌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这个社会现实的主流精神基本是被国家机器强力灌输的产物,因政治味太浓,反而令很多人有逆反心理。而真正在发挥作用的社会注流精神,其实还是传统文化下的产物,却并非被官方的精神家园建设者们重视。  
    
  我们的主流精神还应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东方人对和谐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都是构建培育我们主流精神的材料。在构建精神家园的时候,我们尽量远离政治,因为政治这东西在国际和历史上名声都不是很好,精神家园建设尽量要超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  
    
  对于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一直是人们的主要精神动力。如果把民主自由设为精神禁区,那实在是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的一大失误。  
    
  从历史的角度看,民主自由的脚步是挡不住的,当权者所做的只是顺应民意,引导民意,调节人们对民主自由追求的步伐而矣,如果一味地采取堵塞的方法,其效果可能很会出乎意料的差。而且很可能把很多人都推向金钱的泥沼里。  
    
  作为有悠久文明和渊深文化的中国,我们没有道理会失去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