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3:56
芹菜面(2010-05-09 14:40) 一、

最近每天睡前随手翻开南怀瑾老神仙的《论语别裁》读一段,昨天读《述而》里的一句:“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南:“……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意思就是说,人的天分、智慧,大多是由前生带来的。这就牵涉到现代科学正在研究的天才问题。”

书到今生读已迟,我默念几遍,好诗啊,真是好诗,不愧是苏东坡的诗!(待续)

 

二、

今早想查出这句诗的出处,费劲八荒找了半天,找到了林清玄笔下的一个故事:

林:

    谈过轮回,我再说一个故事,这是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

后面的结尾读者知音味太重,我怕把凤姐招来,就不引出了。

多美的故事。(待续)

 

三、

事已至此,这句好诗上下句还没找到,作者倒有两位了,名头还都不小,不光东坡道人,还有明朝的袁枚。再看搜出来的百家之言:读南怀瑾的,便说这是东坡的诗;读林清玄的,便帮他纠正了显而易见的谬误,说这是清朝随园主人袁枚的诗。

但我本着死要见尸的态度,终于找到了根。《随园诗话》有那么一段:

谚云:“读书是前世事。”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骚》亦然。方知谚语之非诬。毛俟园广文有句云:“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这仍是在网上找到的,我手头的《随园诗话》在网上注明的卷目上找不到,怪哉。该信谁呢?

 


四、

我宁愿相信是这位不知名的毛俟园老先生的诗,人不知名诗传世,这有多好。

 

黄庭坚的故事我第一次读到,据林说是《修水县志》上的。我读时坐在公共汽车上,正路过滨江道,车外噪声响成一片,然而读过之后,唇齿间也有了一段芹菜香。给我的感觉是,像佛经里说的,“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到此,化童男身”,黄庭坚前世的女子温婉纯良,又礼佛,死后能超脱轮回,于是化为童男的黄庭坚。

其实,大人物的前世、出身大可不必有多么宏大,多么荣耀,他可以是平凡得进入了布衣糟糠与花开花落,一碗老妇手中的芹菜面,也可以供在香案之上,也可以是天人之馔!日月长新花长生,生生不息的是阎闾人家的袅袅炊烟。

 

再说那句诗,我昨晚读起来,真是叫好,真真别怪南怀瑾会把它记作苏东坡的诗,作者看似联系不着,但看这诗背后的佛法与禅趣、看它对人生与学问的参悟、看它的质朴措辞,单就这句诗说,眼量真是不在坡仙之下!

 

那位毛俟园的前世会不会就是苏东坡呢?只是东坡在千年之前未来得及作出这诗,或是作出后散佚了也未可知。真像黄庭坚为苏东坡写《黄州寒食诗跋》说的,“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东坡”与“李太白”恰可以调换成“俟园”与“东坡”,呵呵。

 

书到今生读已迟,我倒没有想到什么今生来世,什么六道轮回,只是想,很多书我们今生读,譬如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没法理解,理解了也做不到,“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混同于世俗、成为社会生物链的一环之后,读真正的“书”都已经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