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伤仲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24:52

金溪县地处江西中部,

金溪县

抚河中游,东与贵溪、资溪交界,南接南城,西邻临川,北连东乡、余江。县城驻地秀谷镇,距南昌 150公里,抚州47公里,鹰潭48公里,316、206国道穿境而过,距沪瑞、京福高速公路均50公里,出县通道全部是二级水泥路面,交通十分便利。金溪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有山出产金银,有溪水色如金,得名金溪。全县国土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现辖7镇6乡1场,149个村委会,1444个村小组,人口28万。“六分半山二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的分布格局。曾被王安石赞为锦绣谷。有疏山古刹、云林诸峰、白马湖、陆象山墓、仰山书院等名胜,江南名镇浒湾镇曾以木刻印书业的发达而籍著中华,至今还流传着“临川才子金溪书”的名谚。

目录

·                                 • 资源概况

·                                 • 建置沿革

·                                 • 经济发展

·                                 • 主要产业

·                                 • 城市建设

[显示全部]

金溪县-资源概况

 

金溪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金溪县

境内资源丰富。金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耕地 37.5万亩,年产粮食4.5亿斤。金溪是江西省黄栀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早熟梨重点基地县,规模分别达10万亩和6万亩。

金溪是全省唯一的中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6%,农产品以“绿色”著称。金溪藕丝糖、浒湾贡面等名牌食品饮誉中国,丝绸、香料、茶叶、色素系列产品远销海外。

矿产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资源20余种,开采价值较大有石墨、珍珠岩、重晶石、瓷土和玛瑙,其中石墨探明大概为2100万吨,是中国第二、江南第一富矿。

金溪县-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时,

金溪县

金溪始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楚灭越又属楚。秦时,金溪属九江郡。汉初,金溪属淮南郡,后属豫章郡南城县之地。东汉时金溪属豫章郡临汝县地。三国时,金溪属吴国临川郡临汝县地。晋朝南北朝时,金溪的隶属与三国时相同。

隋时,金溪属抚州郡临川县地。唐时,仍属临川县,在今县址上设上幕镇,并在镇东的白面坞与金窟山、宝山设置了冶炼场。五代十国时,金溪先属吴国、后属南唐的抚州临川县。公元958年,南唐以临川县的上幕镇及靠近该镇的归政乡设置了金溪场。

宋淳化五年(994),临川县的归德、顺德、顺政连同原来的归政共四乡被立为金溪县,属抚州管辖。元时,金溪属抚州路。明时,金溪属抚州府。清时,金溪仍属抚州府。

民国初,金溪属豫章道。民国21年金溪属江西第五行政区,民国24年金溪属江西第七行政区。1949年5月7日,金溪县获得解放,属赣东北区贵溪督察专员公署,同年8月改属抚州专区。1967年,金溪属抚州地区。1984年5月31日,恢复浒湾镇,管辖浒湾大队和四个居委会;设置大仙岭乡,管辖原浒湾公社(赣府厅字[1984]166号)。1985年3月15日,撤销双塘乡,设置双塘镇(赣府厅字[1985]160号)。1988年9月12日,撤销在大仙岭乡,其区域划归浒湾镇(赣民函[1988]100号批复)。

2000年,全县辖3个镇、1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61049人;其中:秀谷镇44931浒湾镇26489双塘镇11420珊城乡17183黄通乡7608何源乡10436对桥乡15660陆坊乡13157合市乡11870崇麓乡8996陈坊积乡9692琉璃乡19932枫山乡10713琅琚乡16505石门乡11409芦河乡8131左坊乡10894沟树垦殖场虚拟乡6023(人)。

2001年11月8日,撤销珊城乡,划归秀谷镇;撤销崇麓乡、合市乡,合并组建合市镇;撤销枫山乡、琅琚乡,合并组建琅琚镇;撤销芦河乡、左坊乡,合并组建左坊镇;撤销何源乡,与被撤销的沟树垦殖场合并,组建设立何源镇(赣民字[2001]509号批复)。2003年底,总人口26.7万人。2004年底,全县辖7镇6乡。

金溪县-经济发展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其它各项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为“十一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金溪县

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7.12亿元上升到13.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4.1%。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3153万元上升到7600万元,年均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5倍。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形成。累计引进县外资金2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7.8倍;利用境外资金达1500多万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0.3倍;外贸出口累计实现380万美元。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44.6:25.2:30.2调整为2005年的30.3:34.5:35.2,第二产业的比重5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倍,实现利税增长4.45倍。全县基本形成了香料化工、食品加工、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0%上升到30%,年均提高了2个百分点。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县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供电能力明显提高。小水电发展迅速,用电费用降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建城区面积扩大了3.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了近4万人。锦绣华城、象山广场、安居工程建设,以及秀谷大道、老城区、体育场改造等项目的完成,使县城规模扩大,功能增强,品位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发的运行机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建成了县疾病控制中心大楼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医治专区,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应对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增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生态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重要成效。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2005年达到3375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居住面积继续扩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600美元,而全省人均已达1140美元;财政收入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没有过亿元的县之一。二是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三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工业发展缺乏大项目的支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工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产品链条化发展,提高工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到“十一五”期末使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达到38%以上,提高县域经济质量。

金溪县-主要产业

 

●工业

金溪县


基本形成的香料化工、食品加工、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四大产业雏形,按照分产业定发展目标、分产业定扶持措施、分产业定区域布局、分产业定领导责任的“四分四定”要求,重点扶持。“十一五”期间,力争每一个产业的年产值、增加值、税金年均增长30%以上。香料化工产业主要从促进出口创汇,延伸产业链,培植原料基地,开发新的产品方面进行扶持;食品加工产业主要从推广优良品种,协调种植基地,帮助落实资金,加强广告宣传方面进行扶持;机电冶金产业主要从提升配套能力,帮助解决用工,强化技工培训,合理利用资源方面进行扶持;轻工纺织产业主要从帮助解决用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技改力度,推动品牌创建方面进行扶持。

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延伸优势产业链结合起来,同促进就业、培植财源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的企业,提高招商质量。每年每个产业确保引进1家、力争2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以现代服务业开放为契机,推进商贸、旅游、金融、文化、卫生、环保、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开放水平。

推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2006年全面启动工业园C区建设,依托C区建设四个特色产业区,即香料化工区、食品加工区、机械电子区、轻工纺织区,提高产业集聚能力。推进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提高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水平。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好产业配送协作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物流配送、质量检测、职业培训、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解决企业后顾之忧。通过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服务推动,促使企业之间在整机与零件、生产与流通等方面建立起相互配套、相互协调、相互依靠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规模效益,形成块状经济。

把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途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重点项目,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优强企业,改善企业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和保护,扩大品牌的市场认知率和占有率。以香料化工、优质大米、天然栀子黄色素、丝绸等产品为重点。鼓励民营资本投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领域。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兼并、外资嫁接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监管,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产品、企业和企业家。

发展以水晶工艺品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不断提高产品层次和加工深度,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着力提高外贸发展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严格高能耗行业准入标准,推广先进的节能监控技术,实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加强节水,推进工业生产中水回用及污水再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加强节材,实施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在开发建设中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推行节地型住宅区、公共活动区和生产经营区,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约性能好的消费品。

●农业

金溪县


以市场为导向、以培植产业为重点,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调优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尤其是黄栀子、优质稻、蚕桑、蜜梨等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提高附加值。支持企业搞好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的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创造具有金溪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

以秀谷、合市、左坊、石门、双塘为中心,建成20万亩有机黄栀子生产基地;沿316和206国道,以黄通、何源、对桥、陆坊、秀谷、左坊、琅琚、合市为中心,建设20万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以秀谷、琅琚、陆坊、对桥为中心,建成6万亩无公害早熟梨生产基地;以何源为中心,建设6万亩蚕桑生产基地;以华侨农场、秀谷、对桥、何源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以秀谷、左坊、琉璃、石门、合市为中心建设2万亩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以秀谷、浒湾镇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合市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以石门、琅琚、浒湾为中心建成万亩南丰蜜桔生态基地;以秀谷、琅琚、双塘、琉璃、浒湾、合市为中心建设年出栏10万头的无公害生猪、2万只波尔山羊等畜牧养殖基地;以高坊、秀谷、华侨农场为中心建设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以秀谷、对桥、浒湾为中心建设万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长防林工程及公益林等项目建设,积极培植毛竹、湿地松等工业原料林基地。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合理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商品基地设施建设资金,集中扶持重点生产基地和高科技、深加工、外向型龙头企业;通过协调贷款和低息贷款支持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地建设;在税收方面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运销企业;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反租倒包、竞标承包、租赁、转包耕地,大力争取并实施良种繁育、病虫防治、标准粮田、现代农机装备项目,进一步巩固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使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斤左右。全面放开放活山地、水面经营使用权,鼓励客商参与耕地经营权流转,竞买、租赁山地、水面搞开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力争“十一五”期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70%。

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产地或集散地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和完善农贸市场,形成批发与零售相衔接的市场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龙头企业营销组织、农村流通组织、农民联合运销组织和专业批发销售组织的建设,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运销效率。三是利用先进的手段,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供求与价格变化的动态。积极培育和规范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为产业化发展创造相配套的市场条件;加强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商品流通中的服务、沟通、公证和监督作用;大力组织农村营销队伍,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第三产业

金溪县


白马湖区域自古钟灵毓秀,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加大白马湖区域奇山秀水的开发、宣传力度,逐步建设哺育了“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王安石的神秘柘岗村景点、北宋神童方仲永故居景点,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家居文化中心、象山文化展览馆、槐堂书院,适时开发元末副宰相危素墓、历代“天师”墓葬群,文天祥演兵场等。

加大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力度,开发古村落、古建筑、古书院的历史人文价值。大力宣传竹桥村、东源村、蒲塘村等金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展示金溪悠久的人文历史魅力;加大各地古建筑、文物古迹、古书院的开发保护,大力发掘古建民居文化;要加大浒湾书铺街的保护、开发力度,再现明清时期书铺街木刻印刷和商贸繁盛的景致;发展优质高中、职业教育。

充分利用毗邻龙虎山和抚州市区的优势,积极开发山水资源,形成两向对接的布局。加大波尔农庄的宣传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娱乐旅游;加快疏山寺、白马寺、水门庙扩建步伐,积极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加大浒湾、左坊、何源、黄通等革命遗址、旧址保护开发,发展红色旅游;加大云林山风景区、马尾泉翠云山森林公园开发力度,发展金溪自然风光旅游;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茶园、栀园、梨园和葡萄园等具有农家乐特色的绿色旅游。

金溪县-城市建设

 

按“严格规划、适度开发、规模运作、强化管理、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原则,做大做强做优县中心城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培育发展重点镇,逐步形成“一心二翼”布局体系,即以县城为中心,以对桥为重点形成何源--对桥--陆坊东翼布局,以浒湾为重点形成琅琚—浒湾西翼布局的城镇框架体系。完善城市建设各项规划,强化区域详细规划,切实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批后管理工作,强化要素聚集、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增强县城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到2010年,新增城市道路硬化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全县城市化率达到40%以上。

以书铺街历史景观及疏山寺景区为依托,

金溪县

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快建设,努力构建区域旅游文化服务中心镇。对桥乡应以龙虎山风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地处国道线和毗邻华东交通枢纽城市鹰潭的交通地理优势,加快商贸市场建设,使之成为商贸集散地。要通过建设重点镇,以点带面,带动和促进双塘、何源、左坊、合市、琅琚等小城镇建设。积极启动“撤村建居”工程,合理调整现有行政区划,扩大城镇发展空间,建设东西两翼型经济带和区域性经济集散中心。

按照“丰满主轴线、设计主色调、突出主建筑、完善多功能、培养高品位、增强吸引力”和“西移、北扩”的发展战略,加快县城区建设格局由“工”字型向“井”字型转换,抓好秀谷西大道延伸段道路建设及大道两侧建筑的丰满,实施好白马大道、北胜利路、象山公园、住宅小区建设,秀谷西大道、疏山南北路景观工程建设,金碧商厦、波尔农庄二期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开展旧城改造、县城给排水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做好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金溪段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将县城东部建设为教育科研和商务住宅区,南部建设为文化商业贸易区,西部建设为工业开发和行政办公区,北部建设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

加快新行政中心、综合商贸市场建设,兴建农民工多功能培训大楼,完善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扩建县中医院门诊、住院及医技业务用房,对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将县妇保站改建成县妇保院。推进金溪一中优质高中工程建设,扩建金溪二中,在县城新建两所小学,完成县城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完善福利中心功能,提高社会效益。新建县城110KV变电站一座,新建波尔农庄线、工业园A区输电线路,完成县城一线、城郊一线、城郊二线的输电线路改造,通过电力及电网建设,到2010年,使县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达到6.63万千瓦。

打通珀干-陆坊-余江公路,增加出县通道。加大乡村公路硬化建设力度,实现乡至行政村100%通水泥路、乡至自然村40%通水泥路的目标。积极配合廖坊水库灌渠工程建设,搞好高坊、马街、芦河三大灌渠改扩建,重点对马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加强灾害天气自动监测网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加强境内抚河圩堤除险加固,使防洪标准提高到二十年一遇。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2平方公里,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270座,兴建小型蓄引提水工程780座。搞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改造电排灌泵站114座,总装机2380千瓦。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56万人,使农村自来水率达到7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5%。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和节柴节煤灶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燃料替代问题。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兴建仙源庄、赛源岭及何源三座水电站,使全县总装机量达到4300千瓦。建设三江口、琅琚、对桥、琉璃、黄通、石门35kv变电站6座,铺设线路116公里。改造三江口至石墨矿线、浒湾至琉璃、合市至陈坊等输电线路。兴建各乡、镇计生服务站办公用房。重建陆坊卫生院,开展浒湾、石门中心卫生院搬迁,改、扩建对桥、何源、合市卫生院住院部,完成全县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改造工作。抓好金溪第三中学、对桥中学的改扩建工作。新建浒湾、何源、陆坊敬老院,扩建秀谷、双塘、琅琚、合市、陈坊、琉璃、左坊、对桥、石门、黄通乡(镇)敬老院。

金溪县-历史人文

 

●县名来历
金溪历史上出产金银,县城东附近的白面坞产银,南唐李煜时,此地曾开设采银场;在县城南门外,有小溪自上幕岭发源,锈水较重,其色如金,当地人称为金溪水。有山出产金银,有溪水色如金,故县得名金溪。作县名沿用至今。秀谷、珊城是县城美称。

●神童方仲永
宋朝年间,金溪黄通乡白马岭下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五岁那年,没有读过书的方仲永,竟能写字作诗,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于是人们纷纷赠以钱币以求诗讨联。其父觉得有利可图,就整天带着仲永来往于文人学士和大户人家,不让仲永读书学习。久而久家之,仲永就渐渐平淡无奇了,到20岁时,已经和平常人一样,再也不能作诗答对了。王安石亲闻此事,十分感慨,作了《伤仲永》一文,叹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后人为纪念方仲永,将云林和白马岭之间的山峰命名为“神童峰”。

●六月下雪
清顺治十年(1653)农历六月的一天中午,全县各地忽下大雪。仰视半空,玉蟒照耀,雪花落至屋檐前,融化不见。以衣盛之,俨然雪花六角。

●王安石五至柘岗

金溪县


县志载:“柘岗在十七都,县西六十里,高二里,周迥五里,形势回伏,幽偏可怡,每春月,辛夷盛开。上有王安石读书堂……"。王安石是柘岗吴家(今废)的外甥和女婿,一生五次回乡,每次都曾来过柘岗。第一次是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13岁的王安石因祖父王用之病故,随父母从韶州回来奔丧,并在家守孝3年。其间到柘岗住的时间较长,并于此时见到了金溪神童方仲永。第二次是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王安石23岁,正官淮南,因探望祖母回乡,又到柘岗舅家,当他得知仲永已“泯然众人矣”,感叹之余,作《伤仲永》一文。第三次是在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30岁的王安石在鄞县任满,抽空回乡,又往柘岗。第四次是在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38岁的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奉旨回京时归临川,又到柘岗。恰值城陂院修建峻工,应邀写了《城陂院记》。王安石最后一次到柘岗是在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57岁的王安石第二次辞去宰相,终身退隐。他推行新法受阻,旧地重游,倍增伤感。在将至柘岗的路上,作七绝诗《柘岗》。柘岗在王安石的人生经历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他深入底层进行观察了解社会实况的一个接触点。

●汤显祖与金溪诸友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与谢廷谅自幼结识,少年时一同进学读书。两人青年时期便以文选知名海内,常有互赠诗歌之举。万历七年(1579),汤显祖特请谢廷谅为诗集《问棘邮草》作序。谢廷谅给汤显祖的处女作《紫萧记》以很大的支持,汤每写完一出,谢廷谅等便去谱曲演唱。汤显祖与廷谅弟廷赞关系也不同一般。除了两谢外,还有高应芳、吴仁度、胡桂芳等与汤显祖相友善。

●徐霞客游金溪
明崇祯九年(1636)十月二十七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从贵溪的上清渡溪越岭,来到金溪境内的孔坊村,当即住宿孔坊,第二天再从孔坊出发,经葛坊、青田,过五里桥,抵达金溪县城。徐霞客对金溪县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作了:“城径二里,由东出西。其北为抚州道,城外东北为黄尖岭,即出金处,志所称金窟山”的记述。特别是对“锦绣谷”作了客观的解释:“金窟山之东南,环绕城南者曰朱干山(即翠云山),自金窟,茵陈北、东、南三面环城,所云‘锦绣谷'是也,惟西南少缺。”二十九日,徐霞客经过金溪县的大塘、贾源、清江,在后车村吃过午饭,然后进入南城县境。

●八大山人在金溪
明末著名书画家朱耷,名号八大山人,在二十八都碧溪里(今彭家渡一带)住了一段时期,与彭家渡肖家名士肖复远交好往来。八大山人狂放不羁,饮酒作画,似癫如狂,乡邻早有所闻,欲一睹为快。肖复远理会大家的心意,一日,他备酒置席邀请名士作画,并招呼乡邻前来观看,八大山人借着洒力,画性大作,只见他有意无意中操起一块摸桌布,沾好墨汁,运动手腕向宣纸上略旋数下,再用竹筷沾墨在上面稍事勾勒,一幅临风摇曳,栩栩如生的残荷败梗图便展现在大家面前,众人无不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