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在“中国新阶段的对外开放”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4:43

隆国强在“中国新阶段的对外开放”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
很高兴参加这个会,特别是见到很尊重的高老师、张老师,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这几年关于对外开放战略的反思与讨论的各种各样研讨会举行很多,这反映出来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处于新的战略时期。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刚才的发言人从外资说起,越说层次越高,说到经济开放,说到政治、文化、信息、社会对外开放,还讨论了对外开放和国内部门关系。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本职工作是研究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我还是局限在这个领域讨论这个问题。
对外开放战略本身不是独立的战略,实际上是要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是我们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子战略。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建国以后,我国实际上经过两个大的阶段,计划时期是进口替代战略,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我们转向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尽管我们在官方文件里面没有这种提法,但是我们从经济角度分析,我们在具有比较优势部门我们学习了东亚经济体成功经验,转向出口导向。在一些没有比较优势,但被视为战略性产业的部门,比如钢铁、石化、汽车,我们搞的是进口替代战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们在过去所执行战略也好,政策也好,基本上解决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我们开放初期所面临资本不足约束,所谓双缺口模型,第一是资本不足,外国直接投资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当时资本不足状况,在最高年份,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整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左右,这些年已经降下来,在5%左右的水平。第二,解决了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外汇短缺问题。刚才老常也说到现在有超过1.2万亿的外汇储备,这是头疼问题,但是长期来看还是很大的成绩。除了直接效应以外,还有间接贡献,包括市场化转型,国内很多人也谈到所谓倒逼机制,就是开放促进改革。对外开放还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大大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国内经济也好,还是对外经济也好,都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和挑战。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成就大家看得很清楚,未来发展有了一个更高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进一步发展能力增强了。但是我们也遇到越来越严峻来自于资源、环境的约束。我们越来越看到我们经济结构不协调,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我们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来越扩大,这些来自社会领域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国外发展不平衡,国内民营经济崛起和他们对平等竞争诉求越来越强烈,我们看到最近几年媒体上很多声音,恰恰也反映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在政策上的诉求。在我国对外关系上,我们面临很多新的矛盾和挑战,一方面大家看好中国,从“中国崩溃论”现在变成“中国机遇论”、“中国责任论”等等。但是我们自己必须清醒看到,很多挑战可能不是短期而是长期的,比如说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对外经济关系矛盾越来越多。除了一般的贸易摩擦以外,我们会看到我们在出口结构升级过程中面临来自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越来越多,来自知识产权的约束越来越严重。我们也看到随着我们开放度越来越高以后,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全球整合资源能力不足,以前我们没这个诉求,但是当你变成经济大国的时候,越来越希望在全球经济中能获得更大利益,我们看到跨国公司整合我们企业,我们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相对比较弱。还有来自于我们开放程度扩大以后,对开放带来经济安全的担忧。毫无疑问,一些同志动不动就拿经济安全说事,这不适当。但是也必须看到开放经济和以前封闭经济是存在不同经济风险的,亚洲金融危机怎么出来的?直接的原因是资本跨境流动的冲击。当然可以追根溯源说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是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这都没有问题。但是最初危机来源,就是国际资本造成的。我们现在不要避讳去谈经济安全,随着我们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在过去封闭经济下确实形成一套防范封闭经济风险的机制,但是我们开放走得很快。从我个人角度来看,针对开放经济风险防范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很多开放经济风险在哪我们没搞明白。大家都隐隐约约知道开放经济有自己的风险,所以会出现有一些人常说产业安全、经济安全,这需要我们下一步好好认真去研究,着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在全球变成经济和贸易大国,但在对外关系里面,我们在全球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其实很低。如果仅仅看一下海关统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OECD平均水平只有28%,我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高于OECD平均水平,这个数字看起来非常乐观,但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错觉,就是因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海关统计是按照传统分类来统计,我们被数据迷惑会产生盲目乐观。
在这时候我们再来展望我们未来开放战略,我们会看到和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我们需要通过开放来解决问题是不一样的,那时可能要解决是发展速度问题,是资金不足问题,是解决外汇不足,解决出口竞争力不足问题。吸引外资71%在制造业,主要都是新建投资,我们有出口导向要求,有些业绩要求违背WTO,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把相应要求在法律法规上取消掉。在新的情况下我们讨论开放战略,应该说和以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不一样怎么办?
从认识角度来说需要做两个基本点,第一是心态调整,现在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实际上我观察中国人在看待与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我们存在悲情主义。历史上我们从一个大国衰落以后,受到列强的剥削压迫,我们看全球规则的时候,我们总强调全球规则不合理的一面。我们对很多问题判断是悲情主义演变出来的,比如民族主义情绪。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不一样,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倡爱国主义,这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把握不准的话,民族主义会走到民族主义情绪上去,很多民族主义情绪会导致非理性看待很多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要调整一个心态,走出悲情主义心态,用一个开放、自信的新兴大国的心态,来看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第二,要从全局利益来考虑对外开放战略。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必须会导致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害,在全世界毫无例外,不可能全球人在同一个政策上受益。比如说美国,贸易自由化,没有竞争力部门会受到进口品冲击,就面临失业问题。现在看中国更是如此,比如深圳引进好的技术项目,可能这个项目把原来国内已经存在几个工厂打垮,他们就是利益损失者。所以讨论对外开放战略一定是国家战略,我们战略和政策措施到底是让全中国发展整体受益,可能有些政策有受益集团有受益地区,也会让局部受害,这就要做一个比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第一,这件事情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有没有能力通过国内调整弥补受害集团,如果没有能力只能把开放停在这儿,形成阻挡对外开放的障碍。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是代表国内民营企业,有的声音代表落后地区,有的声音代表沿海发达地区等等,这丝毫不奇怪,这是社会多元化和贸易自由化带来必然结果。作为政府和学者来说,我觉得讨论对外开放这个问题一定要超越局部利益,才能得出一个对中华民族对我们国家有益的结论。
在新的形势下,新的开放战略是什么?简言之,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国和平崛起,服务于中国崛起。不管是国内部门发展战略也好,还是对外开放战略也好。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全世界都在应对的新的课题,这对全人类都是一个挑战,中国自己更需要去研究这个问题。围绕中国和平崛起总体目标,在国内部门,我国已经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战略,这些都是正确的方向和战略。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如何来配合中国和平崛起?我们自己前一段时间完成了一个课题,我们认为,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就是提升在全球生产价值链地位的战略。这个战略里面有很多需要国内战略配套。实行这个新的开放战略,很多目标与以往有所不同,例如,在利用外资时,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战略,不再去追求数量,而是追求外资在提升技术能力、外资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上的效应、外资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效应,这是我们现在中央提出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质量的内涵。我们对外资要求发生变化,政策也要做相应调整。
服务业发展是中国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有必要通过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来促进服务业发展。新来的工厂带来新技术,出口能力强,这个优势很容易看得很清楚。但服务业来的时候,究竟给东道国带来什么好处?大家想法就不一样。服务业开放的好处,实际上比制造业可能更多。服务业要靠人来完成,通过人的流动传播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比制造业要更容易。所以应该说通过开放提升服务业质量,提高服务业水平,可能会比制造业开放的效果更好。但是我们开放服务业会面临来自国内利益集团巨大阻碍,传统上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国有企业控制,有强大国内利益集团。
我们整合全球资源能力薄弱,是中国从大国转向强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就涉及如何通过对外投资培育中国跨国公司问题。
另外,在新的战略中,还有从国家层面上、区域层面上和双边层面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对中国有利环境。比如在多边体制下,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稳定的全球贸易环境,对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这和我们以前的判断不一样。以前我们觉得我们尽量少一点开放、慢一点开放,现在是全球怕我们,不是我们怕别人。
总之,我认为,要配合国家战略来调整我们开放战略,开放战略主要目标是配合我们和平崛起来提升我们在全球分工中定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