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警惕把民众往高房价的市场赶(2005-12-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5:46
警惕把民众往高房价的市场赶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5-12-23 0:59:31· 来源:
目前房地产市场最为流行的话语就是,2006年的房价仍然会涨,2006年是住房消费年。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民众购买住房是不是消费?在国家统计局对住房的属性界定中,住房属于固定资本形成。即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的房地产,在支出法GDP核算中归入固定资本形成。也就是说,不仅经营单位购置的厂房是固定资本,居民个人购买住宅也算是投资。而在目前国内投资过高过热的情况下,扩展房地产投资是不明智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个人的住房消费是指,当住房用于居民居住时,租住的,其租金计入承租人的消费支出;还有,自住房比照相应市场(租金)价格,以虚拟房租形式计入房屋所有人的最终消费。
既然房地产包括住宅是固定资本形成,那么现在一些人拼命地主张扩大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除了激励民众多租一些房子之外,也就无法达到扩大住房消费目的了。
可以说,目前国内房地产调整的困难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对房地产属性的定位,或是投资,或是消费。当国家统计局计算时,则房地产是投资,因为,房地产价格如此上涨都不会反映在CPI上去;当国家要拉动需求时,房地产又是消费了,既然是消费,拉动内需房地产自然是首功一件了。
不管2006年是否会成为住房消费年,我们依然要面对一个老问题:在高房价时,民众有能力来购买高价格的房子吗?如果银行信贷仍然可以如早几年那样,无论谁只要购买房子,都能够贷到款,甚至于可以如上海有一个人那样贷款7800万,购房128套,就会重现房地产炒作。即使民众是自住购房,银行也愿意贷款给民众,但民众的这些贷款还是要还的,并不能减轻民众的生活压力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如果在高房价时把民众推入市场,就相当于把民众推入高负债的陷阱。
其实,我们许多民众是需要住房的,而且大多数民众都需要住房,只不过是房价太高让广大的民众远离房地产市场。当然也有人说他建的房子是给富人造的。但如果这样,住房消费年不也只是富人的住房消费年吗?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并非是提倡什么住房消费年的问题,也不是有多少人需要住房的问题,而可能出现的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助推高房价,让广大民众远离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向下调整,那它就不是面对广大消费者,而是以住房消费的方式把民众推向高价格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最终也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目前,一定不要误导民众,把他们推入高价的房地产市场。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新京报:警惕把民众往高房价的市场赶(2005-12-23) 房价高?明明是地价高 新京报电子报 新京报:警惕暂住证“政策摇摆”的危害(2005-12-16) 杨耕身:拥有表达权的民众才不受愚弄(新京报 2007-12-4) 社论:政府“还路于民” 民众参与是关键(新京报 2007-12-23) 别把农民赶上楼 警惕“新农村”的“土地财政”趋向 别把农民赶上楼 警惕“新农村”的“土地财政”趋向 美“霸王猫”赶黑熊上树避难(新京报 2006-6-12) 新京报:警惕财富转变成肆虐的日常权力(2006-4-23) 高房价给中国社会及民众带来的危害 新京报:警惕“平价医院”成为“形象工程”(2006-1-12) 曾颖:1分钟的“通气会”能让民众的气通吗?(新京报 2009-6-23) 新京报:2006年房价是涨还是跌?(2005-12-26) 孙秀岭:期待“国网”实现政府与民众的“零距离”接触(新京报 2006-1-4) 沈彬:“国家赔偿”应反映民众的合理期许(新京报 2009-6-24) 中国畸高房价的病源不在房产市场 五岳散人:“武林秘籍”不能用在民众身上(新京报 2009-4-23) 马光远:把打压高房价作为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开发商的狂欢是民众的不幸 —— 高房价将制约中国经济复苏 鄢烈山:莫斯科的前车之鉴(新京报 2007-12-23) 新京报:警惕爱心争夺战的负面效应(2006-1-5) 新京报:高度警惕“黄禹锡”产生的氛围(2006-1-21) 唐钧:警惕一些基层单位的“黑化”倾向(新京报 2008-1-26) 新京报:官员不应向民众表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