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滤机技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9:01
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 2007-07-24 10:10:01 .A_font_change_big{font-size:16px;line-height:27px;}.A_font_change_big a{font-size:16px;line-height:27px;} .A_font_change_mid{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A_font_change_mid a{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 .A_font_change_sml{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A_font_change_sml a{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大中小   常规血液透析使用中效透析器,每周2~3次,每次4~5小时(根据KT/V调整透析量的各种参数);血流量200~350 ml/min;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500 ml/min;以达到水与溶质的清除。除常规血透外,目前还发展了许多特殊的血液净化技术,以适应不同病情的需要。

  一、单纯超滤(individual ultrafiltration,IU)
  IU的原理是对流,在跨膜压力作用下,血液中的水经透析膜滤出而清除。其特点是水分清除多于溶质清除。IU时血浆渗透压不会降低,有利于组织水向血浆水转移,因此IU脱水超滤率可达1.5~2 L/h而病人耐受良好。但IU的溶质清除很低,且易发生高血钾,故IU结束后仍须安排常规透析以清除溶质。IU的技术要点是:常规血流量,中或高效透析器,不用透析液,超滤率1.0~2.0 L/h。IU适应证:须大量脱水但耐受性差的血透病人;严重左心衰的血透病人;伴腹水的血透病人。
  持续性缓慢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的原理同上,是CRRT的方法之一,详见CRRT节。

  二、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
  血液滤过简称血滤,其溶质清除原理是对流。血液被引入透析膜的一侧,水与溶质在跨膜压作用下被大量滤出,由于HF的滤过率达60~90%,因此必须补充置换液到体内,以免发生低血压、休克。HF采用高通透性的滤膜,多为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筛系数高,有些膜尚有吸附作用,因此可以清除体内的大、中、小分子毒素。置换液输入部位有二个,若在血滤器前(即动脉端)输入为前稀释法;若在血滤器后(静脉端)输入为后稀释法。前稀释法能保证高滤过率,消耗的置换液也多,总的溶质清除率也高。置换液有多种,其溶质终浓度如下(单位:mM):钠135~145,钾0~2,钙1.5~1.75,镁0.5~1.0,氯 105~110,碳酸氢根(或乳酸根、醋酸根)35~40,葡萄糖0~11。碳酸氢盐置换液的调配方法有二种:一种是自配,其中Port配方介绍如下:
  置换液由A、B二部分组成,总共4250ml左右,以此为一袋。各种溶质终浓度为(单位:mM):钠143,钾4,钙2.07,镁1.56,氯116,碳酸氢根35,葡萄糖65。
  A液:生理盐水3000ml,5%葡萄糖1000ml,10%氯化钾12ml,10%氯化钙10ml,50%硫酸镁1.6ml。
  B液:5%碳酸氢钠250ml。
  B液分别、同时输入至患者血路中。
  第二种是联机配制,即利用一些能自动生成碳酸氢盐置换液的透析机(如AK-100、AK-200、Fresenius A2008D),将其产生的置换液灌入无菌包袋中,现配现用。
  血滤有以下不同的方法。

  (一)间歇性血滤
  间歇性血滤是每周HF3次,每次4小时的血滤方法。每次所需的置换液量约20L,亦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每周总置换液量(L)= 每日摄入蛋白的量(g)×0.12×7 / 0.7
  式中0.12指每摄入1g蛋白可产生0.12g尿素氮,7是指每周7日,0.7是指滤液中平均尿素氮浓度为0.7 g/L。公式中未包括患者自身蛋白分解率、残余肾功能。
  与常规血透比,间歇性血滤中分子物质清除率更高,适用于:中、大分子潴留引起的神经骨骼、心包病变;顽固高肾素型高血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血透病人。相对于血透,血滤的营养物质与各种内分泌激素丢失更明显,若不及时补充可造成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现代血液透析-滤过机多能自动产生置换液(透析液经膜过滤后产生置换液),配备有精确的液体平衡系统,使得实施血滤更为方便、安全。

  (二)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
  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透与血滤技术,溶质可被弥散、对流清除,因而溶质清除率很高。HDF技术要点:血流量200~350 ml/min,高效血滤器,透析液500 ml/min,置换液70-80 ml/min。其适应证同血滤。

  (三)连续性血滤与血液透滤
  连续性血滤依血管通路类型分为:连续性动-静脉血滤(CAVH)、连续性静-静脉血滤(CVVH);同样连续性血液透滤亦可分为: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滤(CAVHDF)、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滤(CVVHDF),均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其特点与适应证见下文的CRRT节。

  三、高流量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D)
  HFD采用高效透析器,血流量300~460 ml/min,透析液流量600~800 ml/min,可以缩短透析时间,中小分子毒素均可清除。须注意HFD体外装置的紧密联结,透析液只能用碳酸氢盐,且透析液要求无致热原、无毒、无病原体,以免发生反超时产生不良后果。当超滤率太小、静脉压低时滤器静脉端血室的跨膜压可变负,导致透析液入血,此现象为反超。HFD需要高血流量,适用于心功能良好的血透病人。
  持续性高通量透析(continuous high flux hemodialysis,CHF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CRRT技术之一。     四、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
  CRRT是为了救治重症肾衰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RRT就是24小时连续的血液净化以模拟人体肾脏的功能。同间隙性血透比,CRRT是连续长时间工作,单位时间溶质与水的清除率均低。连续工作有利于随时清除毒素,缓解地清除水与溶质,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CRRT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对高分解代谢的控制更佳,对液体平衡更准确、更安全。
  目前,CRRT已用于救治重症急性肾衰。重症急性肾衰是指:急性肾衰(ARF)伴心血管功能不稳定;ARF伴脑水肿;ARF伴高分解代谢。在一些非肾脏疾病,CRRT也发挥了其独特疗效,如: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挤压综合征;肝性脑病。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治疗中也已引入CRRT。治疗上述疾病,应注意时机与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II(急性生理、年龄、既往健康状况评分)评分小于24,CRRT与常规血透疗效相当,并无优点;APACHE II大于29,病死率将超过80%,即便行CRRT,效果亦不佳。APACHE II在24~29则行CRRT可获益。
  CRRT方法有多种,以操作方法、物质清除原理为命名方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连续性动-静脉血滤(continuous arteriovenous hemofiltration, CAVH) CAVH利用患者自身动静脉压力差驱动血液流动,血流量50~100ml/min,采用高通量滤器,超滤率8~12ml/min,尿素清除率 7~10ml/min,需补充置换液。
  2.连续性静-静脉血滤(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CVVH使用血泵,血流量50~200ml/min,超滤率10~20ml/min,尿素清除率15~17ml/min,需补充置换液。
  3.连续性动-静脉血透(continuous arteriovenous aemodialysis, CAVHD) CAVHD利用患者自身动静脉压力差驱动血液流动,血流量50~100ml/min;采用低通量透析器;使用透析液,透析液流量10~20ml/min;超滤率1~3ml/min,尿素弥散清除率约14~16ml/min,对流清除率2~5ml/min。不用置换液。
  4.连续性静-静脉血透(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 CVVHD)CVVHD系血泵驱动,血流量50~200ml/min;采用低通量透析器;透析液流速10-30ml/min;超滤率1~5ml/min。 CVVHD尿素清除率与CAVHD相似。
  5.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arteri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AVHDF) CAVHDF利用患者自身动静脉压力差驱动血液流动,血流量50~100ml/min;采用高通量滤器;使用透析液,透析液流量 10~20ml/min;需补充置换液;超滤率8~10ml/min;尿素弥散清除率约18~20ml/min,对流清除率8~10ml/min。
  6.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CVVHDF系血泵驱动,血流量50~200ml/min;采用高通量滤器;使用透析液,透析液流量20~40ml/min;需补充置换液;超滤率8~15ml/min;尿素弥散清除率约18~20ml/min,对流清除率8~10ml/min。
  7.持续性高通量透析(continuous high flux hemodialysis,CHF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CRRT技术之一。CHFD采用高通量滤器,血流量50~200 ml/min,透析液流量50~200 ml/min。透析液为袋装,每袋10L,循环使用4小时后更新透析液,设二个透析液泵,控制透析液进出速度。CHFD充分利用反超原理,在滤器的动脉端,跨膜压为正值,血中水与溶质入透析液;在滤器静脉端跨膜压变负值,透析液入血,因此相当于后稀释法的HDF。CHFD尿素清除率近42 ml/min。
  8.持续性缓慢超滤(slow continuousultrafiltration,SCUF) SCUF技术要点是:血流量50~200 ml/min(可利用自身动静脉压力差趋动),采用低通量透析器,不用置换液与透析液。超滤率2~8 ml/min,尿素清除率2~5 ml/min。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每天需大量补液的肾衰病人。须注意这类病人的补液中的钠浓度应保持在140 mM,并定时补钙、镁。
  由于CRRT需长时间工作,对设备要求高。血管通路现多采用静脉导管,依靠血泵驱动。滤器要求短纤维型、生物相容性高。透析管路要短、生物相容性好、密闭性能佳,取样口多。专用于CRRT的机器要求:配有血泵、肝素泵、置换液泵、超滤泵;配有精确的液体平衡装置;配有各类压力监测、空气探测、漏血监测系统。置换液要求同血滤,目前多主张用碳酸氢盐,
  CRRT抗凝的原则与方法同常规血透。置换液采用前稀释法输入,选用高生物相容性的透析管路、滤器,用含肝素的液体预充透析管路、滤器,可减少对抗凝剂的需求。
  CRRT所需的置换液流量需要根据CRRT的尿素动力学模型计算。若血滤器尿素清除率K(单位:dl/min)、患者尿素生成率(单位: mg/min)G保持不变,则经过一段时间的CRRT后,血尿素氮浓度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Css(单位:mg/dl)。
  因此,K与G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G = Css×K
  Css即CRRT的治疗目标,目前多主张定为21.4mM(60mg/dl)。
  G有多种计算方法。
  第一,为估算法,即根据公式:
  nPCR = 9.35G / W + 0.168
  nPCR为标准的蛋白分解率,W是干体重(单位:kg)。大多数需要CRRT治疗的病人均处于中度高分解状态,而中度高分解状态的患者其nPCR值约为2 g / kg·d,由此可计算出:
                     G = 0.2W
  第二,可准确测定法,根据物质守恒原理,一段时间的始末,尿素氮的平衡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初始体内尿素氮贮存量 + CRRT期间尿素氮生成量 = 终末体内尿素氮贮存量 + CRRT清除量 +尿中尿素氮排出量
  初始体内尿素贮存量=初始时刻BUN(mg/L)×初始体重(kg)×0.6
  CRRT期间尿素生成量=G(mg/min)×CRRT治疗时间(min)
  终末体内尿素氮贮存量=终末时刻BUN(mg/L)×终末体重(kg)×0.6
  CRRT期间清除量=超滤液平均尿素氮浓度(mg/dl)×超滤液总量(dl)
  尿排出量=治疗期间总尿量(dl)×尿中平均尿素氮浓度(mg/dl)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G值。
  在已知G、Css的情况下,可得K值。若采用血滤后稀释法输入置换液,则K相当于置换液流量;若为前稀释法,置换液流量应为1.2K。一般,后稀释法血滤每日所需置换液为:有残余肾功能且无高分解代谢者为5~10L,有残余肾功能且有高分解代谢者为15~25L;无残余肾功能且无高分解代谢者为 8~15L;无残余肾功能且有高分解代谢的须大于25L。

  五、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
  血液灌流(简称血灌)主要利用吸附原理清除血中有害物质。血灌器即用吸附材料制成。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树脂。前者多成颗粒状以增加吸附面积。为提高生物相容性避免白细胞、血小板破坏,以及避免炭粒脱落入血产生栓塞,活性炭表面可用次棉胶、醋酸纤维、白蛋白包裹。树脂(如XAD系列)对脂溶性毒物吸附作用大,解毒能力优于活性炭。
  血灌主要用于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对脂溶性高、分布容积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毒物清除佳。但血灌对亲水性的、酸性的毒素清除能力低于血透。对于出现下列情况,除一般内科治疗外,应考虑血灌:中毒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毒物血浓度已达致死量;患者自身解毒能力受损(如肝、肾功能不全);毒物产生延迟毒性(如百草枯)。对于血灌不能清除的毒物,或合并肾衰,应选用/加用血透。
  血灌/血透可用于清除以下物质中毒:
  催眠镇静药:巴比妥类,醛类中毒疗效肯定,但安定类中毒疗效不一。
  精神病用药:血灌/血透对酚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碳酸锂清除少,只能暂时降低血药浓度。
  解热镇痛药:如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
  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类、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
  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氯林可霉素、异烟肼。
  抗癌药:氨甲蝶呤、卡氮芥、阿霉素。
  其它药物:茶碱类、西米替丁。
  农药:百草枯、对硫磷。
  其它物质:醇类、蘑菇毒素、四氯化碳、
  血灌还用于尿毒症,主要是清除中分子物质。血灌亦能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甲亢危象、精神分裂症,但其疗效未定。
  血灌的相对禁忌证有:出血倾向(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少于7万/mm3;休克;心衰。
  血灌技术要点是抗凝剂的用量要大,因为肝素可被活性炭吸附。肝素初始剂量4000u(32mg)左右,总量6000~8000u(48~64 mg),保持ACT为正常的1.5~2.0倍。血灌器亦需预先用肝素盐水(2500 u/L)冲洗。血灌器的作用一般3小时后可被饱和,故血灌时间多为3小时。
血灌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氨基酸、蛋白激素丢失增多。

  六、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
  血浆置换是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分离后的血浆弃去,再将血细胞与置换液混合后回输体内的方法。
  实现血浆分离有两种方法。一是离心法,利用血液各成分比重不同,离心后呈分层现象的原理实现血细胞与血浆的分离。二是膜分离法。膜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靠膜孔大小分离血液成分。一次膜分离法是用一种膜一次性分离血细胞与血浆。二次膜分离法是先用孔径大的膜分离出血细胞与血浆,再将分离出的血浆引入膜孔径较小的血浆分离器,这样将血浆分成二份,一部分含大分子物质,一部分含小分子物质,可根据需要选择某一部分血浆回输体内。故二次膜分离法可选择性地分离血浆蛋白。
  血浆置换技术要点是:血流量以100~150 ml/min为最佳(可获最佳血浆滤过率);跨膜压应在30~40 mmHg(跨膜压太高,则膜表面易形成蛋白膜,降低滤过率;且易发生溶血);肝素抗凝充分,一般首剂2000~5000u,维持300~1200 u/h;血浆滤过率1~1.8 L/h;置换液输入速率同血浆滤过率。置换液可由白蛋白、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共同组成。蛋白胶体液占50%左右,非蛋白胶体液占 20%,晶体液占30%。若患者血浆总蛋白低于50g/L,只能予胶体液。
  根据血浆蛋白动力学决定血浆置换频度,一般每24~48小时一次。根据病情需要决定血浆置换的次数。每次所需的血浆置换量可由下式计算:
                 V=(1 - Hct)(b + CW)
  V为所需血浆置换量(L);Hct为红细胞压积(%);W为体重(kg);b是常数,男为1530,女为864;C为常数,男为41,女为47.2。
  血浆置换主要用于免疫性疾病,用于去除导致病变的抗原、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如新月体肾炎、狼疮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肾移植急慢性排异等。
  血浆置换并发症多与置换液有关。若置换液补充不足、置换液胶体渗透压过低均可引起低血压。输入血制品可引起过敏反应、传播血源性传染病。血制品中含有枸橼酸钠,大量输注血制品,可产生枸橼酸中毒、低血钙。若置换液中补充的凝血因子不足,则易产生出血。若置换液含有致热源则可产生发热。血浆置换过程中若跨膜压超过50 mmHg,则易产生溶血,其它并发症还有心律失常等,与常规血透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