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氰咪胍的临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22:39
推荐本文
□ 宗晓梅 孙凤利
【关键词】 甲氰味胍;临床应用
甲氰咪胍(CMD)系一种组胺H2-受体阻滞剂,能抑制组织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1]。过去对本品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颇多,在临床应用中特别局限。最近,国内外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该药作用复杂,用途广泛,疗效可靠。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甲氰咪胍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拮抗组织胺,抑制Ⅱ型变态反应。甲氰咪胍能抑制肠壁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使症状好转、便次减少之效。
研究证明,人类皮肤血管存在着H1和H2受体,甲氰咪胍为H2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
新近资料指出,该药还可增加胃黏膜血流,对在应激情况下胃黏膜血流的减少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从组织角度来看,是通过保护血管结构完整和正常血液供应来完成。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道,甲氰咪胍对疱疹病毒有较强的疗效,用以治疗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及其他疱疹性感染获得成功。
研究还表明,甲氰咪胍还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增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免疫球蛋白浓度,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水痘、疱疹性口角炎、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基于上述原理,甲氰咪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以下疾病:
1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甲氰咪胍可抑制支气管壁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及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发挥较强的抗炎、抗过敏、抗渗出功效,对控制感染有明显协同作用。资料表明有效率达92.34%,显效达83.8%。甲氰咪胍0.2 g,4次/d,口服,配合常规治疗,便可明显提高疗效。而对急性支气管炎分泌物不多者,效果不明显。
2 治疗过敏性紫癜
山东王洪儒等将甲氰咪胍与山莨菪碱联合1.2 g/d加入5% 500 ml静脉滴注,654-20.5~1.0 mg/(kg·d)分2次静脉推注,不用其他抗组织胺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45例有效率达98.8%,治愈率92.1%,且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甚少、药源广、价廉等优点。
3 治疗药物性皮疹
河北闫学珍应用甲氰咪胍先后对48例过敏药疹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甲氰咪胍0.6 g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一般用药5 d,有效率100%,并且没用其他抗组织胺类药物存在的头晕、嗜睡、口干、多汗等不良反应。
4 用于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
在输血治疗中,常规加入甲氰咪胍0.4 g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一般甚少有禁忌证,我院自实行该项常规以来,输血298例,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在输液、输血反应的治疗中,应用甲氰咪胍0.4 g加入5%葡萄糖40 ml静脉推注,一般寒战很快消失,临床症状立即好转,有效率100%,却甚少有禁忌证。
5 用于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应激性溃疡
广西韦受昌等应用甲氰咪胍0.4 g加50%葡萄糖60 ml 2次/d静脉推注,发病入院后即常规预防用药,2周后停药。预防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为4.83%,非预防组为17.3%,有明显差别。甲氰咪胍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对大出血者有效率达93.3%。故该药可常规应用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治疗。
江苏陈卓吾等应用甲氰咪胍0.2 g,4次/d,睡前加倍,加左旋咪唑50 mg,3次/d口服,经5~7周后改为维持量,即每晚睡前服0.4 g,维持量为3个月或稍长。左旋咪唑用药时间同甲氰咪胍。最短用药15 d,最长为6个月,平均2.5个月,治疗11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5例,好转6例。
6 治疗菌痢
安徽王磊应用甲氰咪胍20 mg/kg,2次/d,加葡萄糖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疗程1~3 d,对120例菌痢患者进行治疗。脓血便消失或便隐血阴性者占98%,同期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0%。
7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安徽张学武等在对流行性出血热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甲氰咪胍0.2 g,3次/d口服,连服5~7 d,对48例患者治疗效果表明,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8 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
研究证明,甲氰咪胍有抗病毒作用。目前已在治疗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水痘、疱疹性口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中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疗效。也有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有待观察。
总之,随着甲氰咪胍作用的深入研究,它的临床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相信该药会有更广泛的使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新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