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养生常用食物属性表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6:24
《黄帝内经》的养生常用食物属性表
扬兰    发表于2010年03月28日 19:37 阅读(1) 评论(1)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养生文论 刘 逢 军http://www.dadaotang.com/Culturezz.aspx?czid=153
用《黄帝内经》的观点探索甲型H1N1流感
今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的警戒级别提升至六级,这意味着世卫组织认为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至今,这场疫情何时停止尚不可知。在人类的注意力置于防止病毒传播上时,本土病例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从更广泛的视角,审视这场疫情的性质、发展状况和有效的预防措施。中国的《黄帝内经》对类似“甲流”的疫情有着规律性的提示。借鉴中国先哲唯物辩证的宇宙观,分析当前的“甲流”,有助于更加宏观、更加前瞻性地预防这场疫情的蔓延。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理论经典之一,产生于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是一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百科全书,它在那样久远的年代就提出:人在大地上,大地在太虚中,大气中的风、火、暑、湿、燥、寒六种因素,都会对大地上的生物产生重要影响(《素问·五运行大论》)。“甲流”病毒就是诸种气候聚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一、《黄帝内经》关于温疫的论述
《黄帝内经》认为:六十甲子中,丑、卯、未、酉年都可能引起较大的疫情流行。中国古代把这种疫情统称为“温疫”。《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写道:“凡此阳明(卯、酉年)司天之政……二之气(春分~小满)……厉大至,民善暴死。”“凡此太阴(丑、未年)司天之政……二之气……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这两段话是说丑、卯、未、酉年可能发生温疫,但绝不意味着其性质和轻重程度是相同的。中国六十甲子(60年)中,丑、卯、未、酉年各自出现5次,但每一次并不相同。为了探讨气候与温疫之间的关系,我们回顾一下在中国发生的人们较为熟悉的疫情。
(一)2003年SARS疫情流行的特点
2003年是癸未年。春分~小满(公历3月21日~5月21日)之间,中国发生了SARS疫情。随着天气的转暖,SARS病毒不消自灭。这种状况与癸未年的气候有关。
癸未年是火运不及之年。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火运不及(太弱),则水克火必然太过。在风、火、暑、湿、燥、寒六气中水属寒。水克火太过导致春分至小满气候该热而不热,使人气虚血凉而发病。大部分SARS病毒感染者体温很高,可心里寒凉。中医理论认为是:真寒假热,用补气升阳的方法即可退烧。既然这场疫情是由寒引起,自然界的温度上升了,适应SARS病毒生存的环境消失了,疫情蔓延的时间就会缩短。
无独有偶,60年前的1943年夏季,华北地区发生了一场俗称“霍痢拉”的温疫,那年也是癸未年。
(二)2009年“甲流”疫情流行的特点
今年是己丑年,是土运不及之年。土运不及(太弱),木克土必然太过。木生火。春分~小满(公历3月20日~5月21日)主气(地气)是少阴君火,客气(天气)是少阴君火,二火在木气的生发下导致人血热。由此而引起的“甲流”的特点是:体温较高,心里火热。与2003年SARS病毒引起外热内寒的症状明显不同。
小满~大暑(5月21日~7月23日)主气(地气)是少阳相火,客气(天气)是太阴湿土;大暑~秋分(7月23日~9月23日)主气(地气)是太阴湿土,客气(天气)是少阳相火。以此推论:在今年9月23日前,气候会引起人血过热,“甲流”病毒具有存活的气候基础。秋分之后,天气变凉,“甲流”病毒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而可能逐渐消亡;特别是小雪之后,天气冷于往年,对“甲流”病毒的消亡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12年前的1997年(丁丑)秋季,香港出现过“禽流感”。那年是木运不及之年,木气不及(太弱),金克木太过。金主燥凉,正逢秋季,易引起人畜血的寒燥,由此产生的病毒与2003年和2009年又有所不同。
《黄帝内经》养生文化是产生于中国土地上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实践经验的总结。参考前人的经验,拓宽观察宇宙的视觉,对于解决当前的疫情有益无害。
二、发动群众用自然方式预防“甲流”
中国有13亿人口,预防这样世界性的温疫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这场战争的重点是动员人民,以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预防“甲流”感染。
(一)吃促进凉血的食物
凡是可吃食物,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当下大部分人血过热,血热之人秋分前勿吃温性、热性食物,反而应吃些诸如:海带、冬瓜、西瓜、香蕉类的寒性、凉性食物。尤其是海带汤,海带寒性,可凉血清瘀,是有效且价廉的凉血之物。
(二)适量进食
适量进食,勿吃得太饱,有助于肠胃的蠕动。由于血过热,热的习性上行,会引起人的胸腹胀满,而过多饮食会使肠胃蠕动不利产生郁热。另外,超出人体需要部分的营养也会变成多余的热量,导致血热。进食的量应以下顿饭前有饥饿感,且腹部不过大为宜。
(三)早睡早起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较强的免疫力,人就不容易感染病毒。本次“甲流”病毒感染者中以青少年为多数。这与青少年普遍睡觉晚抵抗力差有关。人的最佳深睡眠时间段是21点~3点。此时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细胞可以得到较为深层次的休整,即是中医学讲的“滋阴潜阳”。白天,太阳的幅射影响使人的细胞难以得到深层次修复;晚间睡眠犹如充电,而充电不足的人免疫力必然下降。
广大群众自觉地遵守生活规律,可以全民皆兵预防“甲流”,实施低成本、高效率的防控。只有运用中华民族文化“化繁为简,以简制繁”的大思维,广泛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是最有力量的“甲流”防控措施。
(本文作者系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
附:常用食物属性表
一、热性
辣椒、胡椒、肉桂、精白面、豆油、白酒。
二、温性
1. 谷类:高梁米。
2. 蔬菜类:大葱、葱头、蒜苗、蒜苔、柿子椒、香菜、南瓜、茴香。
3. 调料类:大蒜、生姜、醋、大料(学名:八角茴香)、花椒。
4. 水果类: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杨梅、杏、樱桃、木瓜。
5. 肉类:鸡肉、鸡肝;羊肉、羊肚、羊肾、羊骨、羊油、羊奶;牛骨、牛油;鹿肉。
6. 水产品:海参、海虾、带鱼、鲢鱼、鲩鱼。
7. 酒类:黄酒、葡萄酒、啤酒、米酒。
8. 其他类:大枣、人参;炒干果。
三、平性
1. 谷类:大米(学名:粳米,味甘甜性平,入脾胃经,其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利小便,壮筋骨,长肌肉,生津,明目,长智等)、玉米(学名:玉蜀黍,味甘甜性平,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其功能补中开胃,益肺宁心)、红小豆、黑豆、扁豆、蚕豆、白豆、花生、花生油、黑芝麻。
2. 干果干菜类:白果、百合、木耳、白木耳。
3. 水果干果类:葡萄、栗子。
4. 蔬菜类:西红柿(番茄)、胡萝卜。
5. 肉蛋奶类:猪肉、牛肉、牛肝、牛肚、牛奶、鸡蛋、羊肺。
6. 水产品类:鲤鱼、鲫鱼、海鳗鱼、鳖、海蜇。
7. 其他类:山药、地瓜、枸杞、芋头。
四、凉性
1. 谷类:小麦(味甘甜性凉,皮寒肉热。皮和肉一同磨粉称为全麦面,性在微凉与平之间。入心、脾、肾经;其功能养心,益肾,除热,止渴,养肝气,补虚,强气力,除烦,止血,利小便,和血,健脾等。但是,小麦去皮磨为精白面<富强粉>后,变为热性)、大麦、绿豆、豆腐、芝麻油。
2. 干菜类:磨菇。
3. 蔬菜类:茄子、冬瓜、丝瓜、黄瓜、白菜、萝卜、芹菜、生菜。
4. 水果类:梨、酸橙子、桔子、苹果、芒果。
5. 肉蛋类:羊肝、牛蹄、鸭肉、鸭蛋、鸡蛋青(蛋白)。
6. 茶类:茶叶(茉莉花茶除外)、茶油。
五、寒性
1. 茶类:普洱茶。
2. 水果类:柿子、弥猴桃、西瓜。
3. 蔬菜类:苦瓜、莲藕。
4. 海产品:海带、海藻、海螺。
5. 肉类:羊蹄、鸭血。
6. 其他类:酱。
《黄帝内经》与时令养生 2010-01-28
《黄帝内经》与时令养生 2010-01-28
用《黄帝内经》的观点探索甲型H1N1流感 2009-07-15
盛夏宜多吃西瓜皮 2009-06-29
吃西瓜皮养生又环保 2009-06-11
常用食物属性表 2009-05-24
少食、清淡,养生之道 2009-05-15
春行春令,顺时养生 2009-03-05
利弊合一,名称各异 2009-02-05
分清寒热,温补肾阳 2008-11-10
气象养生医学值得重视 2008-06-30
气缓补气,抓住机遇 2008-05-29
和谐与养生(三)
2007-09-24

和谐与养生(二)
和谐与养生(一) 2007-09-10

关注个体健康 构建和谐社会
2007-04-09

从传统养生的角度看现代疾病
2007-03-12

言行与养生
2007-02-26

符合自然的饮食睡眠是最好的养生
2007-01-15

传统养生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2007-01-01

传统养生的起源与历史
2006-12-18

饮食起居与传统养生
2006-11-21

秋季不“收”冬天得病